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字形的发展变化规律

2.熟知字形部分的考试内容

3.通过训练积累,准确辨析字形

教学重点:熟知字形部分的考试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积累,准确辨析字形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汉语是非常具有魅力,而这种魅力的语言是用什么来记录的呢?是用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我们的文字神秘、古老。说它神秘,是因为它使人摸不透、高深莫测的;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我们的文字既古老又神秘,但是绝不呆板,而且非常具有活力。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书契说”、“仓颉说”……关于汉字的传说就有这么多的说法,所以我们说它很神秘,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的学者只能去考证,只能去研究、分析,没有一个人敢于肯定地说,就是怎么样的。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在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特点:图形性强、线条细瘦、结构没有完全定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一种文字出现的时候,或者是每一种事物出现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成熟起来的,一定会有它的漫长的生长时间,所以我们说,甲骨文的出现时间还得往前推,我们汉字的历史是远远不止三千年的,我们说三千年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说法,我们目前探不到甲骨文的源头,只能从它盛行的殷商时代算起。它的很多文字就像画一样,很形象。第二一个,由于书写工具和载体质地的关系,它的线条很细瘦。字体未定型,有些偏旁一会在左边一会在右边。比如“休息”的“休”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

甲骨文

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以钟和鼎最为常见,所以又叫钟鼎文。特点:比甲骨文更规范,结构更整齐。西周盛行的青铜器,器上的文字也由最早的几个字的记名标记增加到几百个字的长篇铭文,如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有将近500个字,记述比较复杂的事件,是研究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珍贵资料。到目前为止,商周青铜器上发现的不同单字的金文约有3000个,其中的2/3即约有2000个可以正确释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2)

金文

小篆:文字使用的混乱无序状态,对于中央政令的畅通,对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结束战国、统一中国之后首先要完成的一件大事之一就是“书同文”,即规范、统一汉字。秦朝丞相李斯参与并主持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整个工作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废除战国文字中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二是将秦国原有文字的形体进行简省删改。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小篆。相对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表现出强烈的定型化趋势。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3)

小篆

隶书:战国时期,秦国由于僻处西域,官方文字较为传统保守,保留西周金文方面的面目较多;可是民间使用文字却有所不同,存在一种较为随意、潦草的字体,现在我们把它叫做“秦隶”,也叫“古隶”,就是早期的隶书。在秦始皇进行“书同文”、创制小篆之后,这种隶书由于书写便捷,依然在民间乃至基层官府流行。隶书在秦代灭亡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流行。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毛笔的改良,进入西汉后,隶书又出现了新的面目,轮廓由较方变得较扁,笔画中出现了较多的波磔,有所谓“蚕头燕尾”的说法。这就是“汉隶”,和古隶相对,也叫“今隶”东汉中期以后,隶书成为官方承认的正式字体。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4)

隶书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汉字,接近今天使用的汉字,我们看起来就比古文字要容易辨认多了。

草书:是一种书写迅疾,笔画之间接续相连的字体。草书也是首先在民间出现并流行,后来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约在东汉时期,产生了一种带有浓郁的隶书风格的草书,可以用在某些官方的场合,如书写呈给皇帝阅看的奏章,所以叫做“章草”。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5)

章草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6)

今草

草书后来进一步发展,不但去掉了隶书的笔意,而且字与字之间也可以连写,形体更为简化,这样就成了“今草”。草书的书写有一定的规则,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后来就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只做书法艺术品供人观赏了。

楷书:也是直接脱始于隶书。它把隶书笔画的写法改变了,主要表现在横笔的末端不再往上挑,而是收锋;点笔由长形变为带圆状;撇笔的方向改为斜向下,出尖锋;钩笔不用慢弯,成为硬钩。更重要的是,它把汉字由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方形。后来很多人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楷书还有另外的名称,叫“正书”、“真书”。楷书大致产生于汉代,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不少的变迁,到隋唐之际才基本成熟。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7)

楷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写得端正一点,叫做“行楷”;如果向草书靠拢,写得放纵一点,就叫做“行草”。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特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8)

行书

汉字历史悠久,构造又比较奇特,很早就有人逐一研究和总结关于汉字结构规律了,于是产生了“六书”理论。《周礼》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在象形字上加记号,通过观察,判断新字的意义),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依样画出物体的形状,诘诎,读jí qū),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用表示意义的形符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合成来组字),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用部件的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撝,读huī),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同一部首同一字,可以互相注释),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用同音字表示原来没有的字),令长是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