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

中国汉语拼音的历史很长,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拼音,是解放以后制定的一种拉丁文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而在古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学习汉字的呢?

我们从两个概念开始吧

官话

官方标准化,比如现在的普通话。

在从前各个朝代会有不同的官话。

切音

即拼音。

“中国古代的确是没有拼音的。”

在认字时,主要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

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比如“箱,读如香。”用一个简单字为复杂字注音。但如果连简单字都不认识怎么办呢?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辅音元音分得清楚。受梵文的启发,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于是古人发明了反切法。

反切法,即用两个字注一个音,常写作像是“夸,苦瓜切。”切字没有实际意义,即取苦的声母k,取后一个字“瓜”的韵母和声调ua1,合起来就是“夸”的读音。

听起来就很难有没有?因为它真的很难。古人们这样评论它:

利玛窦

一开始,为了让传教士快速学会汉语,利玛窦和罗明坚神父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编写出第一部汉外对照字典——《葡汉辞典》。据考证,这部手稿共189页,第32-65页是葡萄牙语和汉语对照辞典。共分三栏,第一栏是葡萄牙语单词;第二栏是罗马字注音;第三栏是汉语词条。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

《葡汉辞典》

如图: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2)

这是最早的罗马注音,不过声母、韵母系统尚不完善。

到1605年,利玛窦编写了《西字奇迹》,宣传基督教教义。这本书以拉丁字母注音与汉字并列,是中国第一部以拉丁字母拼写的中文出版物。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3)

《西字奇迹》

例:

天主已降生,托人形以行教于世。

t‘iēn chùý kiám sēm t‘ŏ gîn hîm ì hîm kiáo yúxí

明朝官话是南京音,利玛窦的注音被认为是以南京音为标准。

“过了20年,”

1625年,传教士金尼阁,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4)

《西儒耳目资》

徐光启有一个学生,叫韩云,是山西人。韩云邀请金尼阁到山西,二人“朝夕论道”,偶然谈及文字学时,金尼阁说到了西方用字母表音的方法。韩云就与金尼阁讨论,把这种方法写成书稿。后来金去陕西,见到了退休的官员王徵,二人订正修改后,决心刻印出来。这本书就叫《西儒耳目资》。

不同于其他传教士编写的、专供外国人使用学习的拼音方案,这本书是以中国人为讲解对象而编写出来的,由中西学者共同完成。

这本书里,把汉语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给汉语的声母选用了一套对应汉字,例如:

则(z)、扯(ch)、物(v)、黑(h)。它还有一些新的东西:用iu表ü、用g表示当时的声母(ŋ)等。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5)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6)

《西儒耳目资》声调有5个(浊平、清平、上声、去声、入声)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7)

这本书是以当时哪个地方的口音为标准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争议,有研究说是北京话、山西方言、或者南京官话。王徵原本想把这本书经官家修订后,颁布全国,可惜却未能如愿。

“明末清初的各种拼音方案都是依据《西儒耳目资》为基础的,直到19世界中叶”

清末,威妥玛,

威妥玛式拼音,《语言自迩集》

明末清初出现过很多拼音方案,但都是以南京音来标准音的。

到了19世纪中后期,汉语官话标准音出现争论,有汉学家坚持南京音为标准音,有的则以北京话为标准,威妥玛属于后者。通过总结前辈学者的经验教训,在其中国老师应龙田帮助下,创立了这套拼音方案——威妥玛式拼音体系。

这套体系包含声母27个,韵母40个。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8)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9)

声调方面,摒弃了前辈学者坚持的“五声说”,将汉语声调按照北京官话的实际发音定位“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上声)和“去”(去声)四个声调,并且在每个音节后右上角标注1/2/3/4分别代表上述四个声调。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0)

威妥玛是外交官,他希望借助《语言自迩集》的出版发行,在来华外交人员中推广北京话教学,从而使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外交工作。那时候可以说,不仅在北京,即使在世界上,北京官话的教科书除威妥玛的这本《语言自迩集》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了。

“不久,开始了切音字运动”

切音字运动是提倡汉字改革,创制拼音方案的运动。清末主张切音字的人有一个共识,即中国落后是因为汉字难学、语言不一。

1892,清末,卢戆章,

《一目了然初阶》

卢戆章是福建同安人,在新加坡攻读过英文。回国后居住在鼓浪屿,教华人英语和西人华语,曾参与翻译《华英字典》。现在鼓浪屿的鸡山脚下有纪念他的铜像。

卢赣章的故事是从一本叫《一目了然初阶》的书开始的,这是中国人制订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拼读的是厦门方言。

1905年,卢戆章又向学部呈交他的《中国切音新字》,这个方案设计了一套类似日本假名的汉字笔画式字母。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1)

1906年,出版《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上下两册),拼读北京官话。书中包含韵母(字母)、声母(声音)、声调(四声),及其拼读规则,标点符号。所列包含多为日常用语,既有北京话特点,也有少数词语带有闽南方言特色。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2)

“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卢戆章不仅提出了方案,还在书中讲述开设译书馆、印书馆;开设夜学、半日学、期日学;开设女学;开设警察学堂等。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3)

但他的方案没能通过清政府的“查核”,最终不了了之。

“下面讲的这个方案几乎通行,但只是几乎”

1900年,王照,

《官话合声字母》

《官话合声字母》是清末切音字运动后期的一个主要方案。该书于1900年在天津出版,1901年在日本江户由中国留学生翻印,1906年由北京“拼音官话书报社”翻刻。这个方案的影响几及于全国。

1904年,袁世凯让直隶学务处研究“关于官话字母意见的呈文”,学务处给袁世凯的回复说:日本依泽修二氏近用此本增该付印,名曰《清国官话韵镜》,日人之学华语者,颇传习之。”

这个方案在得到了吴汝纶等朝廷官员的支持。当时,吴汝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主张以北京音为标准实现国语统一,并打算用王照的《官话字母》作为统一国语的工具。

王照方案挟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通行。(下图为王照方案的拼音式样)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4)

“最接近今天普通话的拼音方案总算出现”

1934年,赵元任,

《新国语留声片课本》

民国七年至十四年(1918-1925),钱玄同、赵元任、林语堂这些学者各自创造了一套罗马字母或符号,在当时的《国语月刊》上发表,接受各方面的意见。这些方案中“最具代表性者首推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

这是最接近现在普通话,也最为规范的教材。书中针对容易相混的韵母发音,比如前后鼻音,都做了十分准确的描述。少数与今普通话声调不同。比如危,读二声;息,读二声;识,读四声。读起来很熟悉是吧?想想咱们看过的台湾偶像剧和台湾综艺。

为什么要学汉语拼音(为什么说我们学的汉语拼音)(15)

“后面的故事,我们就稍微熟悉些了”

拼音方案建国后大事记

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本来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发表。

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在会上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82年,“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最后,关于汉语拼音的推进,还有很多人的贡献,未能一一提及。感兴趣的朋友可再去研究。

-END-

资料来源:

《罗马化汉语拼音的历史渊源》,杜松寿

《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卞浩宇

《清末民国四种国语语音教材及拼音方案比较研究》,张金发

果壳网的答案,回答者ID:口耳之学

维基百科

编辑整理丨地道风物

文章配图丨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