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有浓厚的家国的观念,心存家国、立身立德。值此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之际,让我用这些赤城壮阔的诗句,诉说您五千年的沧桑。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1)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4)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5)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6)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7)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8)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查慎行《三闾祠》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9)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