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经典语录破茧成蝶(明月的花园中的情怀和星辰大海)

如何让健康和学习托起梦想和爱,或者说如何平衡健康和学习、梦想和爱之间的关系,其实在最新一期的《导演请指教》中曾赠导演的《明月的花园》中有所解答。傅首尔说在电影点评环节因为质疑电影短片的价值观而被郝蕾当场禁言,其实我看得还挺爽的。

傅首尔经典语录破茧成蝶(明月的花园中的情怀和星辰大海)(1)

傅首尔经典语录破茧成蝶(明月的花园中的情怀和星辰大海)(2)

虽然有时候我非常赞同傅首尔在女性观点上的新锐和激进,但是在看了《明月的花园》之后,我并不觉得她那种说话的调调,一下就破坏了某种意境和情绪。她总是在自由发展和限定发展之间盲目追求西化的天性开放,我逐渐感觉到了一种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人怎么可能做到完全自由和随心所欲呢?一个少女怎么就不能谈健康和学习呢?如果说梦想和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追寻的主题,那么,学习和健康难道不是吗?健康是身体上的,学习是精神上的,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活到老学到老,有好的身体才能去追求梦想,有好的精神和文化才能更好的去爱和被爱。这两个主题在任何年龄阶段都不应该被抛弃和回避,是相辅相成的。

傅首尔经典语录破茧成蝶(明月的花园中的情怀和星辰大海)(3)

曾赠对自己青春时期的某个阶段念念不忘,像极了当时的我们、你们、他们。也正是这份情感的真挚和真实打动了我。故事的设定很巧妙,它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那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时期,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备战高考的众多青春少女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她要学习,满脑子都是英文单词、化学公式、唐诗宋词,她也要成长,少女心思总是春,她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以及暗恋的对象。李诚儒老师在点评阶段说女孩暗恋的男孩他根本没看清楚。其实,那便是曾赠导演的高明之处。现在想来,我们当初暗恋的对象,有几人你还记得长什么样?大多是自己美化出来的偶像。因为喜欢所以害羞到不敢正眼对视那么一眼,因为自卑而成为不敢大声说话、大口喘气、大步行走的卑微存在。这可能是傅首尔那种粗线条和外放型的女性所不能体会的青春和心事,所以她产生不了共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桐乡家乡同龄,我跟曾经有相似的青春,所以那种少女情怀和往事,尤其让我感动和感触。

再说说影片的主题表达,我也很喜欢。影片一开始就在旁边说“你可能不知道,那个假期里,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抛出一个问题,像是在问观众,更像是在问自己。影片正是围绕这一话题在不断寻找和重塑自我。女孩在母亲那儿,是一个需要他自律的学习机器;在喜欢的男孩那儿,是一个远远的观众和暗恋的卑微少女;而在偶然间认识的阿尔兹海默症老人那儿,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女孩比男孩总是更早熟,更敏感。所以女孩暗恋男孩的几率其实比男孩更高。这也更加促成了女孩向内思考的可能。杜明月开始少女怀春,穿红裙子、涂口红都是自我女性意识到萌芽和外在表现。而当她刻意盛装打扮去球场边捡起来了暗恋男孩无意间滚落的篮球时,男孩的毫不在意击碎了她作为女孩的最后尊严,她在家里不断的念“放弃”英语单词,是一种自我暗示,是对“爱”的初体验。而在这个时候安排了女孩和周老人的相遇,并且把老人对爱的理解交织体现出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两个人生阶段、两个人对爱的理解和表达。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老人总是见面要说英语?杜明月也在跟周老人交流过程中提出可不可以不说英语,其实很好理解,苏联留学的周老人,不说俄语说英语,而且发音不到位、单词量极少,就可以看出,他在英语学习上是一个初学者。为什么他也学英语呢?其实是为了对抗老年痴呆。这是一种治疗方式。相比周老人的主动学习英语,杜明月却是在母亲的监督下被动学习,显得不情不愿。一老一少,一青春焕发、生命如花,一老年痴呆、半身入土,一主动一被动,让我们看到了对比和冲突,看到了健康和学习、梦想和爱两个生命价值的妥协和融合。

影片《明月的花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孩某个特殊时期的自我思考和自我重塑,这个过程的成功或许是妈妈的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或许是某个暗恋对象的一个眼神,也或许是邻居奶奶或者爷爷的一块桂花饼。

杜明月最后转身落泪的那一瞬间,眼泪止不住地流。我仿佛就是影片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在心里建过很多座秘密花园,自己精心修剪的花花草草最终荒芜和繁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遇见过,经历过便是人生。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都遇见了自己的“周爷爷”,他让我明白了学习和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