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城市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省外城市实施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1)

8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共同印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公布,擘画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蓝图。面向未来,《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佛地区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明显提升,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最前列。同时,广佛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

广佛融合试验区边界去行政化

“十三五”期间,广佛两市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区域整体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立足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现状和最新要求,《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区”指的是南北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引领区,沿两市197公里南北边界线,高水平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包括“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先导区和“荔湾—南海”“白云—南海”“花都—三水”“南沙—顺德”等四个试验区片区,加快探索试验区边界去行政化,引领带动广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试验区内,广佛将根据授权对试验区实行真正意义的同城化管理,大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为重点,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撑广佛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

“三轴”为东西向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轴,着力打造三条功能定位清晰、要素流动顺畅,内接外联、各有侧重的东西向同城化发展轴。

中部核心发展轴自西向东串联佛山禅城、南海,广州荔湾、白云、越秀、海珠、天河、黄埔。该轴线将聚焦总部、商贸、文化、金融、医药健康等核心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广佛国际都会区。

南部新兴发展轴基本走向为佛山三龙湾(包括南海、顺德)—番禺、南沙。该轴线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包括总部、消费、专业服务业等),打造广佛科技合作高地。

北部绿色发展轴基本走向为三水—花都—从化—增城。该轴线将着力构建广佛北部生态屏障,打造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有序发展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广佛北部制造业基地。

“一环”则为广佛全域同城化联动发展环,通过串联南沙港、南沙站、鱼珠站、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北站、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和南沙自贸片区、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空港经济区、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新城、佛山副中心等重大发展平台,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广佛地区服务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区。

加快推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

《规划》提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提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站、广州南站、佛山站、佛山西站、广州港等重大枢纽功能和枢纽之间的便捷联通性,加快推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高标准打造畅通广佛、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围绕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广佛将着力构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协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将高铁、城际引入机场。同时,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及周边路网、轨道等综合交通配套设施,围绕机场打造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逐步构建以航空功能为主的空铁综合型交通枢纽,推动实现与白云国际机场的高铁互联。

在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方面,《规划》提出支持广州港集团参与佛山内河码头项目合资合作,实施佛山港高明港区高荷码头工程,促进南沙港区与佛山内河码头联动发展,积极发展江海、水铁等多式联运;促进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联动发展,强化佛山港口物流服务功能。

“十四五”期间,广佛两市还将深化道路交通无缝衔接,实现两市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和无缝对接,新增两市高速公路通道,大力推进佛清从高速、增佛高速等项目建设;预留两市规划道路过江通道,加快实施广佛大桥系统工程、沉香大桥等项目,改善金沙洲地区等广佛重点交界区域与中心城区的通勤。

“广州创新大脑 佛山转化中心”

广州高校林立,佛山制造业发达,《规划》提出,推动形成“广州创新大脑 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有效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其中,重点提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佛两地将加强人才合作共享,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推动成立制造业人才创新联盟,支持广佛企业在两市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互认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将佛山市有关高层次人才标准纳入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条件;共享“海交会”、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招才引智平台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博士后流动站。

《规划》还提出,依托广州南站片区、荔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东沙片区及佛山三龙湾科技城,共建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打造更利于广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廊道和生态圈层。同时,探索设立广佛科技合作专区,支持自贸区、全创区和自创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在合作专区落地实施。

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打破地域分割、清除市场壁垒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广佛全域同城的重点。《规划》提出,将以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推动广佛地区营商环境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围绕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广佛将进一步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服务体系,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此外,《规划》提出,将深化南沙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并适当拓展至广佛相关重点区域。

为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两地还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公共服务是两市市民关心的一大重点。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两地将全面增加学位供给,积极引入省属和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佛两地举办基础教育学校。依托广州高等教育发达优势,《规划》提出,支持佛山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建设特色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快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广州美院佛山校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两地高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聚焦医疗合作,《规划》提出发挥广州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优势,加强对佛山的辐射和服务,加快推动区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其中包括推动两市医疗单位通过托管、远程协作、技术合作等模式开展共建,鼓励佛山医疗机构加入广州高水平医院组建的专科联盟,促进广佛医疗服务设施平衡供给。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肖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