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幼儿舞群舞(群舞茉莉花要呈现给更多观众)

茉莉花幼儿舞群舞(群舞茉莉花要呈现给更多观众)(1)

3月16日,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组来到辽宁芭蕾舞团,采访该团青年编导刘婷婷,请她讲述群舞节目《茉莉花》的创作过程以及艺术特色。

自从《茉莉花》不久前登上央视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之后,这一舞蹈在舞蹈界以及网络等传媒中引起极大关注。目前,辽宁芭蕾舞团正在高校中演出《茉莉花》等节目,这也是辽芭下基层演出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那么,群舞《茉莉花》是如何创作的?接下来,这个节目还将进行哪些修改?3月17日,刘婷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刘婷婷说,《茉莉花》原本是她创作的独舞。早在10年前,辽宁芭蕾舞团演员宋爽准备参加全国舞蹈大赛,刘婷婷负责为她排演独舞节目。刘婷婷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偶然听到一段《茉莉花》音乐,不过,这段音乐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而是经过重新编曲,更具节奏感的《茉莉花》音乐。刘婷婷认为,据此编一段现代舞应该很有特色。当时,刘婷婷想到用中国民族舞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呼应民族音乐。将现代舞的张力与中国民族舞的韵律相结合,刘婷婷创编出独舞《茉莉花》。后来,根据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的需要,刘婷婷将《茉莉花》改编成群舞。从独舞到群舞,刘婷婷放弃了原有的现代舞的创作思路,将芭蕾与中国民族舞巧妙融合,演绎出更加出彩的群舞《茉莉花》。不过,刘婷婷将独舞《茉莉花》中的道具扇子保留下来。许多观众对舞蹈结尾处富于变化的花朵造型赞不绝口,创作时,刘婷婷对此颇费心血。她琢磨着让演员如何运用扇子,在舞台上将一朵花开成一片花。在汉族等民族舞蹈中,扇子被运用得出神入化。但在芭蕾舞中运用扇子这一中国民族舞道具,并且要运用得恰到好处、锦上添花,确实需要较高的艺术造诣。更为难得的是,刘婷婷对《茉莉花》的舞蹈节奏进行了巧妙设计,以音符为单位变换舞蹈动作。因此,观众看到的群舞《茉莉花》富于变化,精彩纷呈。

电视观众日前在《出彩中国人》中看到的是美国亚特兰大专业舞蹈学校一群华人学生表演的《茉莉花》,其实这个节目已成为辽芭保留节目,《茉莉花》曾随辽芭在亚洲、非洲、欧洲上演。在本年度下基层演出中,辽宁芭蕾舞团将把这一节目带给更多的基层观众,请大家共同欣赏。刘婷婷表示,这个舞蹈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比如,可以更好地运用三度空间舞蹈创作,增强这个群舞的流动性与立体感。同时运用现代舞台科技手段包装舞蹈节目,将更美的《茉莉花》呈现给更多观众。□本报记者/王臻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