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的最佳挽回方式(缺爱的人该如何奔跑)

当一段关系死去,我们真的完全能够放弃它的残骸吗?还是我们永远会被过去的鬼魂所猎捕?------《欲望都市》

一生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有远有近,有大有小。最让我们感动也最让我们受伤的,莫过于亲密关系,比如亲子关系和配偶关系。一般而言,那些最外围的关系,很难触动到我们的内心,因为无论情感还是利益上,基本牵扯不到,如同两条不相交的火车轨道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爱中受伤,我们会非常顾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维护彼此的关系,生怕走到陌生人的位置上。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的一课。太近则刺痛,太远而淡漠,拿捏好分寸,照料到内心,是为对方准备得最好的饭菜。

而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爱和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失败的,而且这种伤痛长期无法治愈的话,那么对他本人及今后所建立的关系都会有一种莫大的伤害。

安娜就是这样的人,她是《脖子上的安娜》的主人公。她带着压力和伤痛进入生活,终其一生都寻找不到爱,自卑自怜,在灯红酒绿的迷失中,渐渐走向自我放逐的边缘。

《脖子上的安娜》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全文篇幅不长,却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那些庸俗堕落,不顾礼义廉耻,为求名利而出卖亲情和道德的人。安娜的父亲列昂季伊奇,因为其夫人早逝,整日颓废酗酒,撑不起家庭的重担,将所有的压力压在安娜身上,忽视了女儿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安娜的丈夫莫德斯特,一个小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出卖了安娜,发展到最后甚至靠她上位。

破镜重圆的最佳挽回方式(缺爱的人该如何奔跑)(1)

在故事中,安娜不仅仅指主人公的名字,还是一个二等勋章。当莫德斯特的脖子上挂着二等勋章时,莫不是契诃夫最浓墨重彩的讽刺。人的自然属性性和贪婪的物欲混为一谈,亲情变质,馊味盎然,还洋洋自得,到处夸赞。何其丑陋乎。

高尔基曾这样评价契诃夫:庸俗是他的仇敌,他一生都在跟它斗争。

原生家庭的伤:情感忽视的背后,造成空缺的心理需求,埋进潜意识

列昂季伊奇是个教员,但在夫人去世后变得郁郁寡欢,一蹶不振,沉迷醉梦。安娜还有两个弟弟的生活愈加艰辛,贫穷和饥饿常常关照着他们。

而列昂季伊奇根本顾不上他们,无所作为,虽然心里愧疚难当,觉得对不起孩子,但还是以酒度日,天天消沉。不要说经济上难以支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为严重的是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孩子们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由于孩子思维简单,天真的特性,他们会误认为,父亲根本不爱他们,他们自己是无足轻重的。爱和关心都没有得到,使得孩子们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心灵上的空缺成为一生的疼痛。

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安娜从小就是非常懂事的孩子,她明白父亲的伤疤,难以愈合,因而也不去触碰他,反而尽心竭力地帮助父亲照顾这个家庭。安娜给弟弟们补袜子穿,还要上市场。每当遇到有人称赞她漂亮时,她没有开心,反而担心自己廉价的穿着被人到,觉得丢脸,自卑感也随着贫穷困住了她。

破镜重圆的最佳挽回方式(缺爱的人该如何奔跑)(2)

她过早地承受了她本不该承担的压力,然而这些被忽视的情感,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深深地埋进了她的潜意识。缺爱而懂事的孩子,注定要在风雨中永不停歇得奔跑,直至筋疲力尽。身体的伤痛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愈合,而心灵上的痛苦却没有合理的释放,反而越积越深。

在《原生家庭》中,苏珊福沃德提出了一个合理化的概念:我们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做出解释,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

面对整日酗酒的父亲,安娜虽然老是在夜间哭泣,胡思乱想,但她还是担心父亲因为酗酒而死去。正是孝心这份华美的外衣下,安娜给父亲的坏习惯,不作为安上了合理化。她不会去指责心目中的父亲,去埋怨,反而去美化父亲,体会父亲的不易,因为在所有的孩子心里,由于认知程度的缺乏,父亲都是没有过错的,错的只能是自己。

然而她弱小的肩膀并不能撑起整个家庭的天空,她毕竟不是大人,却硬生生扮演了大家长的角色。就算是出嫁时候,她也不能忘记担心她的弟弟们有没有饭吃。而对于父亲,不能给她安全,反而需要她这个小大人的安慰和看护。久而久之,责任感,不安感和失败感,困住了她,逃不出心灵的牢笼。这为她今后的放纵埋下伏笔。

无爱的婚姻生活:缺乏安全感,看不到出路,导致最终的自我放逐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让父亲能继续教书,安娜迫不得已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一个刚好18岁的花季少女,配上52岁的大肚翩翩的莫德斯特,各方面都不符合,两人之间根本没有爱和关心。选择这类婚姻是安娜违心的意愿,是为了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自我牺牲,也是不得不向生活妥协的无奈决定。

婚姻本就是一段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场安定,幸福和圆满的旅程,是获得舒适感和价值感的重要经历。然而婚后的生活让安娜非常没有安全感。经济上,她得不到任何收入,也不好意思开口向丈夫要钱,窘迫不已;精神上,她非常讨厌莫德斯特,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害怕至极。身体上,每当莫德斯特亲过来的时候,她总是强颜欢笑,内心苦楚。所有不利的一切,安娜都在向内压抑自己,默默忍受,而她的父亲也一点忙也帮不上。

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

经济上的窘迫,导致她对丈夫莫名的害怕和恐惧。压力无处释放,她每天生活在很严重的负面情绪中,最根本的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她的父亲还向丈夫借钱还债,根本指望不上。

一次舞会上,在丈夫的指示下,安娜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周围的男人都纷纷围上来。出于少女天然的虚荣心,她忽然间觉得这才是她真正所要的生活。文中契诃夫早已埋下了伏笔,安娜前一分钟还伤心,后一份钟便光彩起来,只是为了让所有人看到她鲜艳,美丽的装扮。还有她思念母亲的时候,她想象学着母亲打扮和穿衣。而当窘迫的父亲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她感觉到的只有出丑和难为情。

破镜重圆的最佳挽回方式(缺爱的人该如何奔跑)(3)

在一次次的放纵之后,安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她不再害怕莫德斯特,争吵不断,因为丈夫还要靠她的色相来获得一枚二等勋章。安娜的自我放纵既让她对莫德斯特感到恶心和愤怒,同时也是对自己无情的嘲讽,既是一种报复,也是一种无奈。她天天留恋风月,是多种负面情绪的释放,以及原生家庭创伤之下的潜意识的自然作用,因此带有自我毁灭的意味。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又是需要批判的。

在《正面管教》这部书里,简尼尔森提出了四种行为偏差,后也被克里斯托福孟应用在《亲密关系》中。主要观点是当孩子受到忽视,感受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会出现四种偏差:过度寻求注意力,权利争斗,报复心理和自我放逐。这四种偏差也会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可能是用了一种表现,也可能几种表现一起爆发,一层比一层可怕。

安娜的争吵本质上是权利斗争,她想挣脱莫德斯特的束缚和控制,迎来自己的独立。她自己的放纵无度,有报复也有自我放逐,她看不到未来,感到无力和迷惘,想寻求一个稳定的出口,奈何,寻求不到,只能自暴自弃。

自爱:无论何种境地,都要学会爱护自己,理性抉择。

安娜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关心她,都指着她来安稳自己的生活。这无疑是可悲的,也使得安娜的命运添上了无比悲剧的色彩。有人说,安娜到最后变了,发了财的她不再关心和照顾家里人,只顾自己享乐和放纵,是需要批判的。这是事实,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真正失望伤心,感到特别无助的人也包括安娜。这是故事里所有人的悲剧。

没有在爱里成长,没有学会自我保护,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要学会爱惜自己。来自童年的创伤,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让我们感受不到爱的流动,感受不到自我的价值和重要性,但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有能力走出笼罩心头的阴霾。

孩子是弱小的,没办法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父母所作的一切,本能的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原因。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解读能力却很差,父母一些无心的过失,生气,发脾气都像海绵一样被吸收,以为是一种短期性的影响,实际上那些不快的经历, 不满的情绪已经被埋进潜意识,引导着今后的命运。

当成年后,遇到相似或者类同的情节时,我们会很自然地爆发出来,可能在外人面前变得不可理喻。很多吵架,都是由于不敢直面内心的伤痛所引起的。生气和愤怒都源于害怕和被忽视,它们的出现使得内心的压力要小很多,而且能让对方感到愧疚,达到引起注意和控制对方的目的。

安娜就是这样,她虽然出嫁前很懂事,很善良,但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被压制和忽略了,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伤痛,仍然会在其成年后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应当勇敢地回到童年,回到内心深处,去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去从根源上感激我们的父母。这是具有建设性,正面积极的做法。然后去理性地面对曾经的被埋没的伤痛,清楚地理解现在和过去的分界线,让往事不再纠结,随风而去。

其次呢,要学会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是人类天生具有的权利。及时处理好那些难以名状的情绪,释放所有的压力,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亲人能体会到我们心底深处的声音,并且积极地互动。

安娜的自我牺牲,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对自我意志的剥夺。她从主观上放弃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只为了表明对家庭的忠诚,嫁给了一个根本不喜欢的人。她的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在这里是无作为的,特别是父亲整日酗酒。安娜并没有真诚地和父亲沟通,说清自己的难处,而父亲也没有做到一个情感的支撑,一个富有安全感的保护伞。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意味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主动创造有利环境,消极被动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坐等命运安排。

积极意味着发自内心,发自自由,不为外界的一切所打动,努力而清晰地朝着自我的目标前进。从这一点来说,安娜是消极的,她没有选择主动,只是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宣判,完全没有体现出自我的价值。

最后呢,要学会自主独立。经济上的独立,不受他人眼色,自给自足。物质的保障能让我们活得更加自由一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爱自己喜欢爱的人。因此,有一技之长,立身之本,是极其重要的。

安娜的父亲因沉溺丧妻之痛,不愿往前看,是很悲催很无力的一件事情。安娜也同样如此,她没有学习,没有进步,前期靠着丈夫的脸色度日,很不安生,后面选择放纵,自暴自弃,虽然有了钱,但是她丢弃了灵魂。

结语

安娜的结局是可悲的,她好似无根无萍,随风飘荡,最后淹没在人海深处。她不断得向外追逐,向外放纵,只是由于心的不满,爱得匮乏。

佛家有个理念:本具自足,意思是本身具有圆满的结果,不需要向外追求和争夺,是一种很玄的境界。和孔子所说的一样:吾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我想要追求仁德,那么仁德就已经在身了。

我们不必费劲心机地去索取和掠夺,一切都在自己的内心里。

内心富足,一切安好。爱亦是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