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市场(车险市场面临瓶颈)

编者按:目前车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竞争激烈、监管严格,各家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增速都有所放缓但是,严监管的趋势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车险市场已经发生了积极变化,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下,车险业务仍将有全新的增长空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市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市场(车险市场面临瓶颈)

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市场

编者按:

目前车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竞争激烈、监管严格,各家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增速都有所放缓。但是,严监管的趋势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车险市场已经发生了积极变化,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下,车险业务仍将有全新的增长空间。

长期以来,车险业务都是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提升的实际推动力。因其承保过程、保险标的相对简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车险在我国财险业务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成为财险公司的“看家”险种。但是,随着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和“报行合一”等监管措施的实施以及外部车辆销售市场增速下滑等原因,近年来,车险发展逐渐呈现颓势。

在此背景下,各家财险公司纷纷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加强非车险业务发展,避免对车险业务过度依赖。但是,短期来看,车险业务仍是财险中的“老大”,而长期来看,伴随着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成熟,传统车险业务或可迎来全新生机。因此,如何扛住压力、抓住机遇,扭转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态势,成为各家财险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

大中小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均承压

事实上,长期以来,车险市场都存在一系列特定的问题,给市场整体发展带来风险。比如私下给客户返利、虚报手续费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行业利润,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加剧,不仅中小产险公司很难挤出一条生存之道,连马太效应明显的头部企业也在当前形势下“另觅新路”。

从财险“老三家”最新的公开报告可以看出,今年以来车险市场依旧承压。其中,平安产险在前三季度的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仅有6.3%,而非车险与意健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1.2%与37.9%;同期,人保财险与太保产险车险业务同比增速也仅有2%与5.3%,而太保产险的非车险与人保财险的意健险增速均突破30%。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财险业务上重心的偏移。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当前大型险企车险业务承压,但由于大型保险公司在定价、核保、科技应用水平等方面均具有优势,未来车险市场仍会延续当前大型险企掌握主导权的情况。对此,瑞再保险首席经济学家、执行董事安仁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车险受费率市场化及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减少的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整合,较大型财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进行调整,以适应较低的车险费率,并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

而对于中小财险公司来说,部分以车险为进入保险市场“先锋”的中小险企接连出现亏损现象。例如中路保险,其车险业务从2016年起就成为第一大业务收入来源。然而,其车险业务在占据主力险种位置的同时,承保亏损情况也愈发严重。至2018年,公司车险业务亏损已扩大至1.07亿元。这种逐渐加大的亏损对中小险企来说风险极大,因此部分中小险企已开始寻找其他解决方案。

监管从严趋势不变

可以看出,大中小财险公司车险业务都在积极寻求突围,但是导致车险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车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在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保险业投诉情况中,涉及车险的投诉占财险公司投诉总量的绝大多数,其中,定损和核赔环节的金额争议、理赔时效慢以及责任认定纠纷等问题是投诉重点。另外,在销售纠纷中,强制销售、营销扰民和误导保险责任或收益等问题也是投诉重点之一。诸如上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车险市场的顽疾,如果不能解决势必会影响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近几年,监管部门对车险市场的监管一直保持着从严态势,不管是“报行合一”的实施还是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都离不开“严”这个关键字。

从罚单情况也可以看出,严监管的态势仍然未变。自进入11月以来,截至18日,各地银保监局本级对近20家保险机构及保险中介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其中涉及车险行业的行政处罚将近一半,虚列费用、为投保人提供违规增值服务是惩处的“重灾区”。

更严的监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尽管车险市场竞争加剧,市场整体发展放缓,但在严监管背景下,车险市场已开始发生积极变化,车险综合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费用也已有所优化。

科技创新为车险带来全新机遇

单从数据来看,车险的发展似乎碰到了天花板,但市场的发展是否真的到了尽头却并不一定。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商业车险模式或许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行业的新旧更迭,但正因新事物、新技术的崛起,车险业务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例如,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就是当前车险业务正在探索的方向。今年3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包括《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等在内的四项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这四项标准既是为了用标准化的手段来规范配件市场,帮助消费者合理消费,同时也为非原厂配件在保险行业理赔定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明觉科技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张帆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整个车险及汽车后市场,以配件标准化的数据为前提,搭建相应的平台可以为保险公司增质提效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张帆解释道:“通过汽车后市场平台的搭建,保险公司可以直接把定损的案件量授权给相应的修理厂,迅速询价,拿到最优性价比的原厂价或者非原厂的配件,这既可以为车险的发展降成本、提效率,更可以提高车险市场利润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通过新技术降低成本,解决现有的一些矛盾、争议也可以期待。安仁礼表示,由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创新及逐步采用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会减少车险保费,但又因为新技术有望降低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索赔成本也将进一步减少。索赔成本的减少也会释放车险利润空间,为业务发展提供良机。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也正在研究开发当中,这一类业务也很有可能为车险市场带来新一波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车险业务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竞争激烈、监管严格,各家保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增速都有所放缓。但是,严监管的趋势显而易见,在此背景下,车险市场已经发生了积极变化,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要求下,车险业务仍将有全新的增长空间。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