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

前言

毛主席逝世之后,周福明继续留在中南海丰泽园工作,每当他经过毛主席的卧室、书房时,不由地睹物思人,往事如幻灯片一般重现……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

图|毛主席在工作

“我能陪在主席的身边,是我家几代人积来的福气。陪伴主席这么久,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周福明感慨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59年,23岁的周福明凭借着出色的理发手艺,被评为行业里的“青年标兵”。

12月26日,周福明接到了领导下发的一个命令,让他去杭州饭店给外宾理发。于是,周福明就带着“吃饭的家伙”去了。

没过多久,公安厅的3个领导和1个自称李卫士长的人先后亮相,周福明为他们一一理了发。理发中途,这些人唠嗑的话术都很相似,比如说:“给生人理发紧不紧张?理一次头发需要多长时间?半个小时能不能理完?等等。”

事后,周福明细细琢磨了一番:这应该都是提前商量好的,目的就是为了测试他。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2)

图|卫士长李银桥

晚上10点,李卫士长带着周福明去了南屏游泳池。这时,李卫士长对周福明说道:“我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今天接你来是请你给毛主席理个发。”

听到这话,周福明当场愣在原地,在他的记忆里,毛主席不是在首都北京嘛,怎么能在杭州见到领袖呢?不等周福明细想,卫士长便带着他来到了游泳池。

一见面,毛主席便很热情地向他打招呼:“你就是要给我理发的周师傅?”

周福明赶紧点点头,回答道:“是的,您就叫我小周吧。”

“不,是师傅嘛!”毛主席坚持说。

尔后,李卫士长和封耀松出去了,整个游泳池就留下主席和周福明了。当时,周福明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投入到理发工作中,即使是第一次为毛主席服务,周福明也没有丝毫露怯。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3)

图|周福明和毛主席

在刮胡子的时候,毛主席为了配合周福明,一直鼓着嘴巴。可这样恰恰适得其反了,因为毛主席下巴有颗痣,如果憋气的话,用劲儿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周福明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千万不要憋着气,您随意,我刮到什么地方,我的手指都会到那个位置,您就放心好了。”

毛主席听后,就放松下来了,在周福明纯熟的技术之下,理发和刮胡子都进行地很顺利。对此,毛主席很是满意。

又过了三个月,毛主席再一次来到了杭州宾馆。这次,毛主席指名道姓点将周福明,邀请他去北京。周福明自然很高兴,能为毛主席理发,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啊!随后,他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与毛主席一起去了北京。

就这样,周福明正式成为了毛主席的专用“理发师”。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4)

图|毛主席在工作

来到北京之后,周福明不止一次地看到朱殿华师傅为朱老总按摩,每次理发之后,朱师傅在朱老总的头部和四肢,搓搓揉揉,做得得心应手。受到启发后,周福明先后到北京饭店学了半个月,掌握了按摩推拿的基本要领,以后就用到了毛主席的身上,主席感觉良好。

在与毛主席相处了一年时间,一次,毛主席突然对周福明说:“小周,你同别人不一样。”

这时,正为毛主席理发的周福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即毛主席补充道:“我是说你理发,以前也有个理发师,为我理发,他见了我总是紧张,他紧张,我也跟着紧张。”

之前,组织上从北京饭店为毛主席挑选过一名年轻的理发师。由于毛主席在人民心中所处的地位之高,谁能不激动不紧张呢?年轻的理发师一听说给毛主席理发,激动地不得了。理发的时候,手就不自然地在抖,费了好长时间才理完,就那一次,毛主席再也没让那位理发师理过发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5)

图|周福明和毛主席

原来主席在夸奖自己啊!周福明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很清楚,为毛主席理发,不仅要有较好的技术,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周福明之所以一次理发就能被毛主席相中,大概与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有关吧!

周福明为毛主席理发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说:

“我给主席理发从来不用吹风。你们不信?这不是吹牛。主席的头发比较硬,睡觉起来头发就乱了,用主席自己的话说:‘怒发冲冠。’我就给他用热毛巾敷,然后再用蓖子反复蓖,直到头发顺溜。”

毛主席很满意周福明为他设计的发型,后来,每每有人提及毛主席的发型时,周福明都会很自豪地说一句:“你们看到照片上的主席,那头发理得怎么样?”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6)

图|周福明(右)

毛主席的恩情

周福明在毛主席身边,除了每个星期两次理发外,还担任毛主席贴身卫士的工作,比如,站岗放哨、管理物件等等。1964年的一天,毛主席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办公,周福明照例每隔一个小时上前为主席添水、点烟、递毛巾擦脸。

当毛主席从周福明的手中接过毛巾时,关切地对他说:“小周,你怎么还不去睡觉?”

看着熬夜双眼通红的毛主席,周福明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苦着脸说道:“主席,您都不睡,我怎么能睡呢?”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7)

图|毛主席

毛主席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对周福明讲:“我年纪大了,老年人不像你们年轻人觉多。你去睡一会儿吧。”

周福明没有去睡觉的意思,他心想:如果我去睡觉了,那主席渴了该怎么办呢?索性他就弯下身去,开始为主席整理起物件了。毛主席看穿了他的心思,接着他用很严厉的口吻说:“小周,我命令你马上去睡觉。”

毛主席发令,周福明自然要遵从,他只好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睡了一个小时,等他醒来的时候,时间刚刚好,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比钟表还准。

周福明直奔毛主席办公室,他发现主席还在办公。见周福明进来,毛主席不是很高兴,他问道:“不是让你去休息了?你怎么又来了?”周福明指了指水壶,意思是要为毛主席倒水喝。

毛主席拔高了声音说:“暖壶不是放在这里了!”

实际上,周福明担心毛主席,他明白毛主席已经熬了两三天了,又吃了大量的安眠药,谁知道什么时间能睡。万一药劲儿上来,自己倒水不好或出了什么意外……周福明不敢再往下想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8)

图|毛主席

周福明为毛主席添水,主席发火了:“我让你再去睡觉,你要知道,你现在去睡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工作。”

结果可想而知,周福明又被毛主席赶回睡觉去了。

毛主席日理万机,他没有在意自己的身体,而是有关注到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为毛主席的贴身卫士,周福明熬夜陪伴那是合情合理的,可毛主席却不忍心。像这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更能让周福明感受到毛主席慈父般的温暖。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身边的子女要求也同样严格,唯独对身边的贴身卫士们关怀备至,不仅重视身边卫士们的身体状况,还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很关心。

也是这一年,周福明经历了人生的一个大坎儿,要不是毛主席的帮衬,他不敢考虑后果。7月,周福明刚满半岁的儿子韶华,从床上摔下来导致昏迷,送医院抢救去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9)

图|毛主席

周福明得到消息,赶去医院已经是3天以后了。当时,孩子不时地抽风,口吐白沫,令人心碎。周福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恳求医生尽一切办法救救孩子。

医生告诉他,孩子得了“败血症”。但周福明不能守在孩子身边,孩子的病情一确定,他就离开了医院。组织上了解到周福明家的困难,有时派公务员崔录增前去帮助周福明的爱人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可这也不管用啊!没过多久,这事不知毛主席怎么知道了。吃饭的时候,毛主席问周福明:“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没有危险?”

周福明心中不安,他不想让主席为了他家里的事情担心,他连忙回答道:“主席,您放心吧,孩子没事了。”

虽然孩子的病情控制住了,但是还未完全脱离危险。之后,毛主席又问了孩子一些情况,周福明在不隐瞒事实的前提下,对小孩的病情介绍,避重就轻,一带而过。最后他轻描淡写地说:“医生讲了,回去再观察观察,吃点药就好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0)

图|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仍不免有些伤感,他不时地皱眉,叹息。尔后,毛主席把周福明叫到身边,他指着一个信封口袋对周福明说:“小周,这是500元钱,拿去为孩子治病吧,孩子为我们受苦了。”

周福明知道主席是不摸钱的,主席指着钱说这番话,意思就是让周福明自己去拿。周福明心想:毛主席干得是大事,岂能为自己的家事叨扰主席呢?

想到这里,周福明便赶忙说:“主席,我怎么能收你的钱呢?”

毛主席很严肃地说:“这是人民给我的钱,现在人民需要它,我要还给人民。”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1)

图|毛主席

周福明再三推脱不掉,他拿着钱,泪水忍不住掉了下来,过了半晌,他才说:“谢谢主席。”

毛主席看不得身边的人落泪,当他看到周福明哭了,自己的双眼也开始泛起了泪花,随后他接过周福明的话,说道:“不,要谢就首先谢人民。”

500块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真是一笔救命钱!孩子的病是医生救的,也是毛主席救的。每每想起这些,周福明的心中依旧激动万分:毛主席对我的恩情太大了,我只能尽一些微薄之力为他服务了!

实际上,不止是周福明一个人,毛主席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或多或少都接受过毛主席的接济。在毛主席的心中,他们都是苦命的孩子,也需要时常回老家看看。

1966年11月,周福明的父亲来北京看望儿子。这次距离父子相见已经有十多年了。当时周福明恰巧在外地出差,等到他赶回家时,他的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他悲痛万分。

为了不影响主席的日常工作,组织上希望周福明不要佩戴黑纱,如果被主席看到的话,那么主席肯定是会询问的。到时候,必然会引起主席发问,使老人家伤感。

周福明也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丝毫不影响主席,周福明绝对不参加父亲的丧事,而由组织全权代理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2)

图|周福明和毛主席

后来,周福明的母亲得知消息后,伤心欲绝,把眼睛都哭瞎了,一年之后,周福明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那时,周福明正同毛主席外出武汉,他同样不能料理母亲的身后事,甚至都没有回去看一眼。

后来,周福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称:

“我唯一有一点遗憾的事情是我父母亲生前一直不知道我在主席身边工作。那时,组织上会定时拿钱给我父母,但他们不知道我在哪,干什么工作。我父母亲的后事都是由组织上给安排。就是对于这件事,我感到有些遗憾。”

虽然是有遗憾的,但是他不后悔,为毛主席工作,在当时是最为重要的。他也相信,如果父母知晓情况的话,肯定会理解他的。

难度最大的一次理发

以后的数十年,周福明做事更加勤勉。只要是为毛主席办事,他都是十分用心的。毛主席对他的工作也很满意。两人相处得很融洽,形成了难得的一种默契。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3)

图|周福明老人回忆往事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天。毛主席从喉咙里发出阵阵微弱的声音,医务人员听了半天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他们赶紧叫来了毛主席的贴身卫士周福明。

周福明急中生智,他赶忙把床边的一支笔递到了毛主席的手中。主席艰难地握着笔,在周福明举着的纸上画了三道,随后又用铅笔在木床头点了三下。对于毛主席的行为,在场无一人能解释。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4)

图|日本的三木武夫

就在这时,周福明凭着17年的默契,他立即联想到,主席的意思可能与“三木”有关。三木就是三木武夫,当时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他正在日本进行大选。没想到,主席病重垂危之际,还心心念念着国际局势,周福明带着哭腔的声音问主席:“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主席默默地点了点头。

此时,所有的人都向毛主席投来了无比敬佩的目光。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与世长辞。即便已经知晓主席的身体情况,但是一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向主席嘘寒问暖了,周福明的心就痛苦万分。接下来,处理主席后事的工作拉开了。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5)

图|周福明回忆毛主席落泪

为了报答主席,也为了与毛主席17年的相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周福明再三向领导、组织恳求,希望自己能为毛主席最后理一次发、刮一次胡须。在毛主席逝世3个小时之后,领导们批准了周福明的请求。当周福明得知消息后,他的心里稍微感到了一些慰藉。

那时,毛主席已两三个月没有理发了,头发凌乱不堪,主席重病期间,医务人员只是简单地用剪刀给他剪胡须。看着毛主席安详的样子,周福明陷入了悲痛当中,他带着往日的简易工具,来到毛主席的床边,手中的推子在毛主席的头上轻轻移动……

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周福明在中南海17年(16)

图|周福明为毛主席塑像“理发”

由于毛主席的身体不能动了,所以毛主席有的地方的头发,弯着腰是理不到的。周福明只能变换姿势,有时与毛主席平躺在一起,侧着身子为主席理发。周福明在回忆录中这样说:

“这是我平生以来、感觉难度最大的一次理发。”

1976年9月11日早晨,周福明哭送毛主席。他同警卫战士们一起抬着毛主席的遗体,离开病号房,离开中南海……

之后,毛主席身边的人员,有的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老家,有的去了地方工作,而周福明选择留在了毛主席的故居,做一些普通的管理工作。可以说,周福明是毛主席最后的卫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