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1)

对于莫泊桑小说《项链》的解读,普遍认为是女主人公的虚荣心太重,才导致自己和丈夫陷入债台高筑的窘境。

但其实,渴望在晚会上艳压群芳,被众星捧月,是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虚荣。

玛蒂尔德无非是借了一条钻石项链而已,没有花高价钱去买,更没有出卖色相去换,她的虚荣心没有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项链不丢失,这次晚会对他们一家人的经济影响不大。

真正让玛蒂尔德和她丈夫陷入债台高筑的,其实是她身为底层人的认知局限,她从没想过有钱人也会戴假的钻石项链。


玛蒂尔德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家庭里,没有遗产,没有陪嫁,她没有任何办法结交有钱有势的男子,最后只得被家里人安排,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2)

这样的条件其实不算差,至少她从小没有忍饥挨饿,小说中还交代她上过教会学校,家里还雇了一个保姆伺候。这样的生活,是无数底层劳作一辈子的妇女都难以企及的。

但玛蒂尔德还不知足,她每天在家里做白日梦,渴望过上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的生活。

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她对贵妇生活的幻想:

东方壁毯、青铜高脚灯;穿着套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四壁蒙着古老丝绸的大客厅;陈列着珍贵古玩的精致橱柜,熏香扑鼻的小巧的内客厅,午后五点钟名媛朋友的促膝清谈……

这基本上是绝大部分普通人对“有钱人”的想象,认为上流社会就是奢侈浪漫的,件件家当价值连城。而实际上,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坐吃山空的贵族大有人在,周围人公认的“有钱人”为了排场和面子,节衣缩食的也非常多。

玛蒂尔德有一个女友,伏来士洁太太,是她以前教会学校里的同学,过得比她好。她去她家看了几次,每次回来都会伤心、遗憾、忧虑,难过好几天。

她羡慕甚至嫉妒好友,以为好友过上了她想象中的富裕生活,成为了她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当她需要华贵的首饰去参加晚会的时候,就去问好友借,她根本想象不到自己羡慕崇拜的贵妇,会戴假的钻石项链。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3)

其实,如果她精明一点,见伏来士洁太太能如此轻率地借出项链,就能怀疑这件宝贝并不怎么值钱。

当时她提出要借这项链的时候,只问了一句,伏来士洁太太就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后来项链丢了,玛蒂尔德买了新的还给她的时候,她都没打开看一眼,可见并不把它放在心上。

可惜玛蒂尔德还是见识太浅了,贫穷限制了她的认知,虚荣使得她对有钱的好友盲目崇拜,她其实并没有深入了解朋友的为人。

项链丢失后她只有本能的认识:我弄丢了上流贵妇昂贵的珠宝,我必须用一生精力去挣钱偿还这笔巨债。

而她的丈夫骆塞尔先生为人忠厚老实,也没有意识到丢失的项链可能是假货,买了个36000法郎的项链去代替。可见,虽然他是个公务员,但身处底层,认知能力也不比妻子强多少。


因为毫不怀疑那串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和丈夫在此后十年的光阴里,以小老百姓的诚实和勤恳去偿还债务。

她丈夫除了上班,每晚还替一个商人清点账目,夜间常常替人抄写。玛蒂尔德辞去了佣人,自己干起了繁重油腻的家务,穿着和普通平民一样的衣服,挎着篮子上街买菜,跟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一个子一个子地捍卫自己可怜的钱袋。

贫穷加速了夫妻俩的衰老,他们简直跌落到了社会底层,玛蒂尔德成为了自己最不愿意成为的妇人。她头不梳面不洗,裙子穿得歪歪斜斜,两只手通红,说话大嗓门,俨然就是个市井泼妇。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4)

其实如果她当初和朋友进一步沟通一下,她朋友早告诉她那项链是假的,这可怕的损失本可避免。但是玛蒂尔德买了新项链归还后,与伏来士洁太太这十年间没有再见面。

这一方面是因为贫富差距大,伏来士洁太太与他们夫妇俩的生活确实没有什么交集;而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玛蒂尔德强烈的自尊心。

虚荣心是自尊心扭曲后的表现,所以,爱慕虚荣的人,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的自尊心。

小说中,在玛蒂尔德归还项链的时候,有一段心理描写,她看着女友接过盒子生怕她打开来检查,心想:

倘若她发现掉了包,会怎么想?怎么说?会不会把我当作贼?

玛蒂尔德为什么不如实告诉朋友弄丢了项链的事实?因为她和丈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这是很没面子的事。如果这件事公之于众,他们丢失的不仅仅是项链,还有诚信、自尊和名誉。

与其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如去买个新的代替,原原本本地归还给人家。而归还之后,他们也是心怀愧疚,不愿意见她,宁可自己默默地挣钱还债。

这可以说是穷人诚实守信的美德,但也未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虚荣。

玛蒂尔德直到十年后偿还完债务,才有勇气走到朋友面前,告诉她丢失项链的实情。当她朋友说出项链最多只值500法郎的时候,可惜,她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十年的青春再也回不去了。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5)


所以,从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导致玛蒂尔德“十年悲剧”的,不是她想要在晚会上大出风头的虚荣心,而是她穷人的认知局限。

假如她当初不对上层阶级的贵妇生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不会有在晚会上大放光彩的虚荣,就不会去借那串钻石项链。

而如果她能精明务实一点,实事求是地去了解自己的朋友,也不会傻乎乎地为了偿还自己不该承受的代价,磨耗十年的青春。

越是贫穷匮乏的人,因为缺乏体验,越容易对富人的生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穷人在现实里摆脱不了困境,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渴望在精神世界里实现。

有些文艺创作者为了走捷径赚取经济收入,就逢迎这种心理需求,制作一部又一部的浮夸剧、爽文,富人买东西动不动就以万为单位支出,出入的场所也无不高档奢华……

玛蒂尔德项链(害惨玛蒂尔德的不是虚荣)(6)

有的人看多了这样的作品,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以为富人个个花钱如流水,吃穿住行都是顶级高配。

实际上,富人想要持久地拥有财富,可能要付出比普通人更辛苦的努力,甚至需要在不必要的支出上节俭。

有西方谚语叫: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未必是不劳而获继承了前人的遗产,他们可能背后承受了更重的代价。

所以看富人不能光看表面的风光,也要实事求是,看到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全面地认识到富人的真实生活后,我们或许就能放下虚荣心,不再羡慕他们的生活,脚踏实地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