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你真的懂了吗(你确定真的懂了吗)

我们在选择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时,总会碰到一个词:年化收益率。买P2P、买余额宝、买基金、买银行理财,不懂这个词怎么行!

但是,你真的懂“年化收益率”吗?先看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天邻居张阿姨找到我。

张阿姨:小星啊,你不是学金融的吗?

我:是啊是啊!

张阿姨:我买了10000元银行半年期的理财,说好的年化收益5%,结果到期了我只得了250块利息!银行都是骗子!

我:我算算啊~~250块,是啊,是250啊~~~~我是说利息确实应该是250块。

张阿姨:5%不应该是500块吗!

我:不是啊,因为投资期限只有半年,所以要按半年计息,就是250块。

张阿姨:不是年化吗!怎么又按半年计息了!银行都是骗子!

我:……

故事二:

有一天,楼下李大叔找我。

李大叔:小星啊,你不是懂金融啊,你来看看我买的基金。

记账与储蓄是理财的开始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年化收益率的意思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已取得的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投资内收益 / 本金)/ 投资天数] * 365 ×100%

年化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

实际收益=本金×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365

当然,大家不是来听小星读百科的。

年化收益率要关注两点。

一是年化,二是比率。

首先来看年化,年化的意义,在于把不同周期的理财产品,统一为一个相同的周期——年。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期限的投资产品,有短期的,例如三个月,六个月等,有长期的,三年、五年的。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宣传口径,为了比较这些不同期限的产品,我们需要把周期统一换算成年。

然后,我们就要进行比较了,比较的方式,就是看当周期都拉平为年时,收益和本金的比率。

例如:一个两年期的理财产品,10000元到期获得了1000块收益;另一个三个月的理财产品,10000元到期获得了200块收益。

前者的年化收益仅为5%,而后者的年化收益高达8%。

有了年化收益率这个工具,是不是比较起来方便多了呢?

2

年化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你真的懂了吗(你确定真的懂了吗)(1)

风险和收益一定是共存的

对于开头张阿姨的故事,她的愤怒就来自,把年化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混淆了。

年化收益率只是帮助你理解产品收益的一个工具,并不是产品的真实收益

对于不满一年的产品来说,实际收益肯定是低于年化收益率的。当然,期限超过一年,实际收益肯定高于年化收益。

小星有一个朋友,号称股神。

我记得他从10年就开始炒股了,去年大牛市,赚了200%成功逃顶,每天得瑟的不行。

但是他从10年到15年的5年时间内,都是亏损的,其中11年,12年亏的还特别厉害。去年的收益抵上过去5年的亏损,其实赚的并不多。

我默默算了一下,他的年化收益率其实大概也就5%的样子,跟买银行理财的大妈差不多。

学会算年化收益率,你至少可以戳破那些人在朋友圈中的装的逼。

3

年化收益率和预期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你真的懂了吗(你确定真的懂了吗)(2)

做好资产配置 不再迷信专家

我们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会看到年化收益率前面,有着“预期”两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说,市面上的理财产品,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那些低收益的产品,风险也低,收益比较稳定。比如银行理财,P2P,货币基金等,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

但是对于那些高收益的产品,特别是股票类的基金,收益并不稳定。有的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10%,结果来了一轮大牛市,直接翻倍了都有可能。当然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甚至有可能损失本金。

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公司综合产品本身、市场环境、投资方式等等方面,给出的一个预期值。

产品的实际收益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达到预期的收益率,忽高忽低是最正常的现象。

开头李大叔的故事,就在于他混淆了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真的希望李大叔没有赎回,现在回头来看那个时点真的是市场的一个相对低点啊。

对于那些买了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分清啊。

有的同学问小星了:那李大叔的产品,预期收益10%,最低都跌到3%了,这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正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