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建共享共治(西青区推动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十三五”期间,西青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和理念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努力拓展社区发展新局面,推动社区形成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促进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社区共建共享共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共建共享共治(西青区推动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共建共享共治

“十三五”期间,西青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和理念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努力拓展社区发展新局面,推动社区形成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促进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横下“一条心”,推进社区建设形成新格局。西青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直面“飞地”基层治理问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快速落实了接壤“插花地”三大片区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工作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了不接壤“插花地”6个社区13个点位整建制移交,将10个管理责任不清地带全部销号,指导街镇依法依规完成26个村撤村工作,新建6个社区并调整2个社区管理规模,对6个超大规模社区进行合理拆分,优化规模,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度。全面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对老旧社区办公用房由最低300平方米提升至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两年来共改造社区98个,累计投资约4161.05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办公用房全达标,为推动治理重心、管理、服务、资源进一步下移奠定了扎实基础。

拧成“一股绳”,推进基层治理形成新成效。西青区从制度机制角度发力破解社区减负难题,依法厘清居民委员会职责,建立西青区社区准入制度,开展准入评估。制定《2020年西青区下沉社区工作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新增的两项下沉社区事项都经过了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建立归口下派机制和逐级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区、街两级监督作用,共同发力,促进社区减负纵深落实。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主体,定期召开五方协商等议事会议,建立“社区吹哨,街镇、委局报到”机制。今年以来,各社区开展各类事务协商963次,解决居民关心热难点问题890余件,努力实现居民群众利益最大公约数,推进居民自治、多元共治建设形成新气象。

下好“一盘棋”,推进社区管理形成新动能。将全区社区划分为1019个网格,实施“红、橙、黄、蓝、绿”社区分级分类分色网格化管理,全域推广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对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重点人员,实时调整关注等级,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网格员“九全”工作机制,以“小网格”拉动“大服务”,实现一网在手、信息全有。实施美丽社区创建,细化80余项工作指标,让创建任务具体化、可操作。推行考核评分、联动创建、一线指导等创建机制,推动全区累计成功创建美丽社区57个,使社区自治、管理手段、办事服务、人文环境、生活方式、民主参与六大方面全面获得提升。组织社区依法依规制定、修订了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动能源,提高了大城市社区“温度”。

当好“一家人”,推进社区服务形成新活力。推进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近来全区累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项目65个,累计投入资金470余万元;开展志愿服务创新大赛,支持项目22个,服务居民2500余人次;建立“志愿者之家”手机终端,注册志愿团队172支,开展服务500余次。把楼宇作为“竖起来的社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小巷管家服务模式并发放补贴,投入资金约205万元聘请第三方提供专业指导,赋能小巷管家队伍建设,疫情期间居民称赞小巷管家“小岗位、大作用”。积极发挥社工人才在品牌创建中的作用,建立人才导向机制,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全区人才发展规划,举办社会工作专本科班,区财政补贴学费50%,已有117人顺利毕业。健全激励机制,对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的社工发放1000-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全区持有国家级证书的社工达到363人,今年还从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公务员6人。(肖国庆 田建 张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天津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