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

四川何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终于有了最新消息!据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消息:“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3 1 2”高考新模式。”(点击回顾:重磅!四川新高考来了!取消文理分科,2022年起普通高中将开始使用新教材,2025年高考生采用“3 1 2”高考新模式)。

  • 什么是“3 1 2”模式?
  • “3 1 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 新高考选科组合分析
  •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分班?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什么” “怎么评”“怎么用”?
  • 如何理解等级赋分制?
  • 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 新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
  • 专家解读3 1 2新高考模式
  • 高考综合改革7周年,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 新高考背景下以生涯教育为核心的全程式、陪伴式升学规划服务体系
  • ... ...

本文就四川或将施行的“3 1 2”高考新模式进一步地为大家进行分析解读!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

什么是“3 1 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 1 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 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

目前,实行“3 1 2”模式的地区有:广东、湖北、湖南、江苏、福建、河北、辽宁、重庆、广西、黑龙江、安徽、贵州、吉林、江西、甘肃。

“3 1 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 1 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 1 2”的模式既体现了历史、物理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 1 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择物理、化学、生物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 1 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

新高考选科组合分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4)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5)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6)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7)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8)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9)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0)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1)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2)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3)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4)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5)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6)

(龙剑锋老师——新高考)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分班?

新高考对重庆的学校和师生而言,最明显的一个改变是: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总成绩的组成科目由“语数外 文综/理综”变成“3 1 2”。“3”为语数外,“1”为物理或历史,“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门科目。

这个变化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挑战。比如学生自由选择三门高考选考科目,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组合选择,进而对学校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管理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

- 走班制 -

新高考必然对高中教学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就带来了“走班制”!

很明显,传统的人工排课、人工考勤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下“走班制”带来的排选课需求。不过,目前重庆的高中分班情况来看,大部分还是没有采取走班制的形式。

那么,一起看看重庆各重点高中高2021届分班情况吧~(来源:重庆愚公教育)

01、重庆外国语学校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7)

【分班依据】高一上学期:期中(30%) 第二次月考(30%) 期末(40%)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8)

【分班依据】高一上学期:期中(30%) 第二次月考(20%) 期末(50%)

02、西大附中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19)

(点击查看大图)

03、南开中学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0)

(点击查看大图)

04、巴蜀中学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1)

05、育才中学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2)

(点击查看大图)

参考:湖南新高考第一届,长郡和麓山的分班计划图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3)

新高考选科模式下,一共有12种选择,长郡和麓山选择物 化 生组合的占大多数,分别占到了30%和25.98%,开了7个班和4个班;在物理的序列里面,选择物理 政治 地理的人数是最少的,长郡只有1个班,而麓山达不到开班人数,采取的是走班的形式;

而选择历史的,各校人数都比较少,平均只开一个班。特别是“史化政”、“史生地”和“史化地”三个组合,麓山选择的人数分别是39、26、19,均达不到开班人数,都是采用走班的形式。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什么” “怎么评”“怎么用”?

为什么,就是为什么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简单来说,就是“三个促进”。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这也是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精神的内容要求。

怎么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步骤。简单来说,就是“五个步骤”。即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我们严格规范评价程序的五个环节,使他们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目的在于规范评价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材料真实可靠。

怎么用,就是高中学校和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问题。在材料使用方面,实行分类使用原则。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督促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高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材料做出客观评价,真正发挥材料在招生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如何理解等级赋分制?

“3 1 2”的模式,考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高校招生选科要求以及中学办学的具体条件和特色,在历史、物理这两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参加考试,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这4门再选学科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也就是“3 1 2”的“1”和“2”。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因此,选择历史(或物理)的考生将使用同一历史(或物理)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因此,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可以使用卷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而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由于考生选择了不同的科目,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卷面原始分按照转换方法换算为等级转换分(转换后考生在该选考科目中成绩排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要把考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等级分数,需要两个步骤。以安徽省为例,分数换算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按照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 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 15%、35%、35%、13%和 2%,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等级。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

等级分转换方法及示例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4)

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科学合理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清华大学2024年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5)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6)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截至2020年,我国本科专业分设12个学科门类,93个专业类,703种专业。下图是《高中生涯发展指导》中为高中生整理出的九大专业群,各专业群对学生学习潜力、兴趣方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该如何从中选择报考专业?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7)

数据来源:侯志瑾主编《高中生涯发展指导》

新高考改革后,每个专业都会有具体要求考生需要参考哪些科目,这就给考生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我填报志愿的时候想报某个大学的A专业,结果发现A专业要求考物理,但我没有选物理,怎么办?所以,首先,学生需要收集各大学各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的详细信息,而且要求这些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方便检索。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8)

数据来源:侯志瑾主编《高中生涯发展指导》

学生又需要根据什么来选择专业并决定参考哪些科目呢?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的安排?还是看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好考?哪个专业毕业以后就业形势好?收入高?……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给了学生很好的分析工具和指导。

生涯规划就是如下图所示的这样,不断在“内察”(发现并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与“外观”(探索并分析外部现实与条件)中做出最佳生涯决策的过程。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29)

数据来源:侯志瑾主编《高中生涯发展指导》

虽然我们希望高中生能从高一开始就接触生涯规划的理念,开始考虑专业的选择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但现实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是在模拟考试成绩公布后,甚至是高考成绩和排名公布后,考生才真正开始考虑“我能报哪所大学?我该选什么专业?”这样的问题。

关于“高考⽣怎样填报志愿,怎么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沈祖芸老师还曾这样总结到:

专业的第⼀个秘密,任何⾏业的顶尖⾼⼿⼀定都是遵循内⼼热爱的⼈。因此,我第⼀条就是唯有选择热爱的专业,你才不会后悔。

实际上⼀个⼈⼀旦有了热爱之后,他就能够有坚韧性,他就有执⾏⼒,他就能够很执着地克服困难。当他⾯对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会兴奋,他会有坚持的⼒量,他有持久的学习⼒,他还会为⾃⼰的选择 负责,能够有担责的精神,所以说热爱是⾮常重要的。

对于我们今天的考⽣家长也是,⽆论你是哪⼀个学段的家长,千万不要去阻⽌孩⼦对某⼀件事情以及 某⼀个领域表现出来的兴趣、专注。也许你不喜欢,但是他⾮常热爱、有热情,那就不要扼杀它、泯 灭它,因为只有热爱的专业,他才不会后悔。这是专业的第⼀个秘密。

专业的第⼆个秘密,是当下最热门的专业,它⼤概率上会在未来⾛向冷门。

这个也是⽐较容易理解的,在我们的祖辈时代有供销社、粮管所等等,现在这些已经完全不见了,但 是作为家长,你也许经历过邮电局或者世纪之交的移动通信等等。

你会看到有些⼯作、职业和专业,已经全然消失,或者风光不再。它告诉我们⼀个什么道理?你只看 着当下那一个点,选专业的时候,这个专业可能很热门。⽽一个孩⼦,他未来的职业⽣涯长达三四十年。所以,一个家长是不是能够从⼀个孩⼦三四⼗年的职业⽣涯长度上,为他反思或者审视今天应该 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关重要。如果这样去思考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当下基本上最热门的专业,会 在⼀个人三四⼗年的职业⽣涯当中⾛向冷门。

我们⽤这种思维考虑的话,就不会让孩⼦按照热门还是冷门、赚钱还是不赚钱、⾟苦还是轻松,这样 简单的标准来确定⾃⼰到底要不要选这个专业。

所以我觉得专业的第二个秘密,要从⼀个孩⼦未来四⼗年的职业⽣涯,来考虑选什么专业。

我想跟⼤家分享的第三个秘密也很重要,一个本科专业虽然可能成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制约因素,但是 它更可以成为通向未来世界的脚⼿架。

... ...

——沈祖芸

新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

旧高考的志愿填报是“以大学为导向”,也就是说在一个大学里面选择专业;新高考的志愿填报是“以专业为导向”,学生填报志愿是“院校专业组”的模式,也就是说,先选专业组,再选学校和专业。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0)

院校专业组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以A大学为例,有20个招生专业,现行高考只有1个院校代码,只是文、理科分开。按新高考方案A大学首先是按照历史和物理分开,假如要求选考历史的有8个专业,选考物理的有12个专业,分开之后,再根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考科目要求来组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为1个组。如8个历史专业中有3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 思想政治,另外5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 地理,那么8个选考历史的专业就有2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假如12个选考物理的专业分成3个院校专业组,那么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就一共分成5个院校专业组,就是等于A大学是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5个院校代码供考生选择填报。录取时,A大学就有5个投档分数线。

这样,一个高校不再只有一条固定的分数线,而是一个专业组一条分数线,所以会出现同一高校,多条分数线的现象。这样按照专业组填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服从调剂的调剂专业只会在同一个专业组内调剂,避免发生一些理科意向的考生调剂到了文科专业的情况。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1)

实行“院校专业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专家解读3 1 2新高考模式

随着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多个省(区)“3 1 2”新高考模式公布,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疑惑:这种模式优势在哪里?学生不能同时选择历史和物理吗?能把外语作为选科而不是必考科吗?学生只选了物理不选化学会影响未来读理工科大学吗?分班和授课怎么进行?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采访,一一作出解答。

1、为什么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倾向于采取“3 1 2”的新高考模式?

答:“3 1 2”的新高考模式,实际上是从2014年浙江、上海启动试点以来,其他各省再跟进实施。得益于前面其他省份的经验和教训,相对来说,这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新进入的这些省份,推进得更加平稳。

2、这种模式优势在哪里?比文理分科、“3 3”模式,改进在哪里?依据是什么?

答:“3 1 2”模式跟“3 3”模式相比,主要是把后面的“3”进行了等级划分,“1”比后面的“2”权重分更高了。这个主要是针对浙江的试点当中出现很多考生弃考物理的问题,因为物理获得分数的难度相对较高。这样一改革,就使得更多考生能够选物理。而物理是整个偏向理工这一类考生必须学的基础学科,如果没有学物理,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都受到限制。

3、有声音认为,如果考生同时想选择历史和物理,那怎么办?为什么物理和历史作为“2”的科目只能选择其一?

答:事实上,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我原来学的专业是物理,但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很多是跟历史相关的。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应该是多样的,如果学生既想学物理,也想学历史,我觉得应该给这样一种选择。也就是,物理和历史应该成为一种组合,比如说能不能动态地选择,如果选择了物理,可以把历史作为后面两科之一。如果选择了历史,也可以把物理作为后面两科之一。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完成式,而是进行式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至少能不能对物理和历史进行动态组合,我觉得这可以尝试。各个地方如果有条件,或者可以从某个地方先进行实验探索,有了经验以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4、不少声音认为,应该把外语也作为选科而不是必考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如果学生不学英语了,那么这不仅仅是缺少知识的问题,而是缺少一种视野、思维方式、文化,以及缺少一种跟人类大多数人进行互通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的领域,很多尖端的科学文献,可能首先用英语的方式把它发表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简单的把英语教学看成学科教学的看法就是有局限的,不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仅仅看到短期当下几年的事,而没有看到我们下一代要怎么发展。

其实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各科教学都存在单一化问题,内容、方式、模式单一化。我理解教育本身是“散步式”的,所谓“散步式”的是每个人自己找到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目标,依据自己的速度、体力、方式来走。而我们现在都变成是赛场上“赛跑式”的,同样一个起点,大家沿着同样的跑道往前奔,最终在终点还要看谁先到,谁到的时间是多少,这才是当下我们英语教育教学遇到的突出问题。

5、多数理工科高校同时要求考生需要读物理和化学,但“3 1 2”的新高考模式赋予了学生更自由的选择,这样高中学生选科会不会存在盲目性,不利于未来大学升学?

答:高校有这种要求是基于后续的学科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学科基础就难以学进去,这也给学生提供了选科的参考。整体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物理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地方的中考,把物理化学的分数降低,这是不理性的,应该尽快纠正。

6、新高考模式之下,学生选科会不会更倾向于跟以往的文理分科一样?

答:新高考模式之下,各地没有了文理分科,但事实上依然存在偏文和偏理的选科习惯。基于未来就业的需求,事实上肯定是偏理科的人更多,偏文科的人更少。每个学生还是要依据自己的优势来做选择,实际上也是社会需求的反映。

7、新高考模式的实施,分班和授课是否会比以前复杂很多,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答:相比于“3 3”模式,“3 1 2”模式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可操作性相对来讲更强,但我认为它依然只会是一个阶段的方式,未来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的发展,会再进一步完善。

高考综合改革7周年,新高考带来这些新变化

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新高考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中学和高校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跟壹牛一起来看《中国教育报》的报道——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 高考综合改革七周年回眸

高考改革,关系着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殷切期望。

2014年9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启了自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高考改革。当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2018年,第三批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

7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期许中,由东部向中西部稳妥推进。到今年9月,新高考方案在14个省市均已平稳落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了一系列教育变革。

新高考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中学和高校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生新变化:追求全面多元个性化发展

时隔7年,当被问起新高考最大变化时,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届毕业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21级直博生翁焕博还是毫不犹豫地说:“选!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选什么!”

打破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参加浙江新高考的考生,除“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外,还可以从7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上海为“6选3”),组成自己的考试方案。据统计,浙沪两地有超过七成的考生选择了新的科目组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潜能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地理,立志成为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但传统理科不考地理,文科又不涉及物理、化学等地质研究必不可缺的知识。”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深造的王宁就是新高考的受益者,高中“物化地”的个性化组合,为他如今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朱佐想看来,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带来了多重积极变化:一是学生发展更全面,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碰撞融合,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成长路径更多元,选科组合强调个人兴趣特长,志愿填报也由学校导向转为专业导向;三是未来志向更明确,学生选定选考科目的同时也基本确定了报考专业范围,学习动力被有效激发。他还向记者透露,在浙大2017级本科生中,浙沪两地生源的绩点和优秀率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且比改革前有所提升。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的印证。他和团队对多个新高考落地省份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价,数据显示,无论是中学校长教师、考生及其家长,还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都普遍认同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导向,学生群体对选科选考的满意度较高。

根据各省份实施方案,前两批试点省份是“3 3”模式,而第三批采取的是“3 1 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统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计原始成绩,选考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这是充分考虑各省份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改革阶段特征的结果。”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 1 2”方案有12种组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对高中师资、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推进改革的难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常务副书记于涵表示,“3 1 2”方案与此前“3 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在选择的维度上,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需求和长远利益。

“尽管人文社科类人才也很重要,但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首先应培养更多的理工类人才。而物理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忌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性选科,故意避开难度较大的科目。许多顶尖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如果不选物理和化学甚至没有报考的机会。金融工程、教育技术学等社会科学类专业,同样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新高考分数的价值高低,更多取决于选科结构,应该先确定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升成绩才是正解。

高中新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生涯教育

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回忆说,当初看到新高考改革方案时,不由得心头一紧:“不改不行了!”

“7选3”有35种组合,“6选3”有20种组合,最少的“3 1 2”方案也有12种组合,学生怎样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餐”?学校又该如何配置师资和教室?这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很高要求。

一方面,为适应新的科目组合,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新常态应运而生,改变了原来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上海各区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3种不同的编班模式。海南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辅助学校预估资源需求,实现选科组合开放,帮助学校解决在走班教学过程中分班排课与教学管理的难题。多个省份还通过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对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等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新改扩建部分高中,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的学业与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甚至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紧密结合,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学科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凸显。

武汉二十中投入400万元,进行软硬件建设,实现高一新生生涯规划课全覆盖。北京东城区自2017年起启动了“生涯教练”种子培训计划,通过加强生涯教育师资来破题。湖北从2018年启动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项目至今,已培训相关教师1632人。山东青岛要求全市中小学要开齐开好生涯教育课,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1学分、职业体验活动3学分,重点在高一、二年级实施,每周安排1课时或统筹使用。

记者调研发现,“高质量生涯教育师资短缺”是各地各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在中西部地区和县域高中尤为明显。河北某县域高中校长就表示,现有师资力量只能支撑起简单的生涯规划和职业体验,如学生问及某一专业的细节问题,生涯教育课程教师也只能临时上网查资料,“现学现卖”的问题有待解决。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秋旺建议,覆盖92个专业大类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咨询指导作用,组织权威专家录制专业科普视频、撰写相关解读文章,细致介绍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就业方向,并通过官方信息化平台向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王秋旺认为,此举不仅能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帮助广大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有机统一起来,更有利于各个学科找到真正感兴趣、愿意扎根钻研的“后浪”,促进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

除了选科选考,受访考生和家长还特别关心“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据了解,14个改革省份均开发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将逐步改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和导向。

在钟秉林看来,把综合素质测评档案用好,首先要“可信”,不能有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其次要“可比”,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反映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的发展状况,不能千篇一律、套话空话;三是要“使用”,高校要探索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场景和方法,如一些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就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大学新挑战:注重专业特色与内涵建设

多位专家都表示,这一轮高考改革之所以称为综合改革,是因为这不仅是一场针对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更是通过教学—考试—招生链条的整体设计,倒逼学生培养模式的变革,既牵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甚至是专业培养方案。

陈志文指出,过去按学校填报志愿,高水平大学的最低分数线往往可控,多数本科院校也不愁生源。在高校扩招背景下,许多高校“摊大饼”式布局学科,专业设置越来越雷同,甚至出现“千校一面”的困境。而新高考招生录取实行“院校专业组”或“院校 专业”的模式,理论上一个专业一个分数线,这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了赶超机会,也为高水平大学的薄弱学科敲响了警钟。新高考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形成合围,引导高校在学科布局上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内涵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业导向的志愿填报方式下,高校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和选才要求都将在招生中予以体现。高校若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案。”朱佐想强调,高校要树立全面招生质量观,着眼“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在招生设计上,将对学生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纳入同一招生类别。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专业、交叉复合专业以及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专业,并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招生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的重要因素。

记者注意到,之前曾经出现“物理遇冷”“弃考化学”等声音,使得一些考生和家长在面临选科时有所犹豫。

王秋旺指出,新高考一端是中学,一端是高校,中学应积极开展生涯教育,引导考生和家长理性选科;更重要的是高校要负起责任,对本科招生专业对应的选科科目进行规范要求,决不能为了保分数线而不顾相关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对选考科目不作任何限制。

陈志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物理非常强调体系性,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校本科的92个专业大类中,有七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另有六成涉及化学。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建立强有力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要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

壹牛家长圈以生涯教育为核心的全程式、陪伴式升学规划服务体系

借用沈祖芸老师的一段话 ——

我们知道世界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未来不是靠⼀个单⼀专业,找到⼀份⼯作,就终⾝⼯作⼀ 辈⼦了。未来会越来越要求我们每个⼈,成为能够综合解决问题的⼈。

对于每⼀个家长,每⼀个老师来说,要考虑怎么能让你眼前的孩⼦,让课堂上的学⽣适应未来的世界?

再进⼀步说,怎么能让我们的国家从人力资源⼤国,走向⼈才强国,实现这样⼀个战略的转型?这取决于我们今天培养了怎样的人才。

—— 沈祖芸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发展方向,都应该有自己光明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壹牛人一直坚持“家长立场”,与家长一起保持学习,陪伴孩子成长。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2)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3)

壹牛早在5年前就开始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并组织开展了第一届中学生生涯规划活动营!在新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更是先人一步,组织80%的工作人员参加过系统的持续的生涯规划学习,并在全国知名专家的支持下,成立全国学生发展指导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的成都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4)

并以“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指引,设立壹牛升学规划研究中心,引进科学测评工具和志愿填报系统,打造以生涯教育为核心的全程式、陪伴式升学规划服务体系,和家长一起,从孩子出发,支持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深度解析四川新高考)(35)

“新高考”和“双减”时代背景下,我们一起,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参考资料

1.江西省教育厅《“3 1 2”模式和文理分科有何区别?“院校专业组”有何优势?各科成绩如何计算?这里有解答!》

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图解》

3.中国教育报《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 高考综合改革七周年回眸》

4.沈祖芸《新高考新政策》

5.侯志瑾主编《高中生涯发展指导》

6.龙剑锋老师——新高考

7.澎湃新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8.重庆愚公教育《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分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