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1)

鲤鱼溪。(供图)

中国日报福州7月7日电(记者 胡美东)“人谙鱼性,鱼领人情,患难与共,欢乐斯同。人鱼同乐,颐养天年……纵来吕尚,不敢垂纶,倘莅冯灌,空劳弹铗。伫看云海,正待鲤跃龙门。奈何天不永年,遽而云亡,人非草木,焉能忘情……”近日,当记者询问鱼祭仪式时,浦源村鱼祭仪式的第十八代传人郑孝禄侃侃而谈,诵读起了鱼祭文。

古往今来,素来多见葬礼上诵读祭文悼念逝者,却鲜见专门为鲤鱼举办葬礼并现场诵读祭文悼念鲤鱼。作为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村800年护鱼文化的一部分,这篇鱼祭文引经据典,包括姜太公(吕尚)虽善钓鱼也不敢再此垂纶、孟尝君食客冯灌来此舞剑咏歌仍是无鱼可食,只为说明一个事实:浦源村民护鱼爱鱼不伤鱼。

在浦源村,一湾鲤鱼溪依山势蜿蜒穿村而过,溪中数万尾五彩斑斓的鲤鱼悠然自得、惬意生长,闻人声而至,见人影而聚,妙趣横生。800余年来,浦源村民与溪中鲤鱼和谐相处,爱鱼护鱼蔚然成风,演绎着“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

相传,南宋嘉定年间,郑氏祖先从河南迁居浦源村,当时饮用的正是鲤鱼溪水,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或投毒,便在溪中放养能去污澄清的鲤鱼,并制定了族规,严禁捕捞和伤害溪中鲤鱼。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2)

鲤鱼溪夜景。(许文瑾 摄)

据周宁县文化馆馆长周许端介绍,浦源村的祖先为了保护鲤鱼,专门上演了一场“苦肉计”。当时的村长安排自己的孙子假装去偷鱼,然后现场抓来,惩罚他连续三天请村民吃饭,成为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反面教材”,使护鱼这一村规民约深入人心。

“从那以后我们再没人敢去抓鱼,当地人去外地也不会吃鲤鱼,即使是遇上大饥荒,村民宁食野菜、糠饼,也绝不捕食溪中鲤鱼。”周许端说,“这个护鱼习俗就这样一直传承下来,传承了800多年,在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希望能继续把鲤鱼文化一代一代往下传。”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3)

鲤鱼溪。(供图)

为了鲤鱼能在溪中自由快乐的生存,经过长期观察和摸索,村民掌握了鲤鱼许多生活习性,于是在沿溪建房时都要在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以便在发大水时供鲤鱼躲藏,同时还在溪侧植上绿葛蒲让鲤鱼衔住以免被洪水卷走。即使鲤鱼被冲到溪外的田野,也会在洪水退去之后,成群结队地游回来,继续在鲤鱼溪里与人嬉戏厮守,村民也会自发到田野里把鲤鱼送回鲤鱼溪。

与此同时,浦源村民还为鲤鱼设立了“鱼塚”,为自然老死或因故逝去的鲤鱼举办鱼葬礼,诵读鱼祭文,演绎出独特的鱼祭习俗。2008年,周宁鲤鱼溪的鱼冢、鱼葬、鱼祭文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三个世界唯一”和“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称号。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4)

两株参天拥抱的古柳杉树之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塚”二字,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鱼墓。(供图)

今年86岁的郑孝禄已当了40多年的鱼祭司仪。“鱼祭习俗意义重大,我们把鲤鱼当成自己的亲人,同等对待,鲤鱼去世后我们举行仪式送它们入土为安。”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5)

鱼祭仪式。(供图)

记者了解到,郑孝禄等老一辈司仪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司仪,使鱼祭习俗得以代代相传。

溪石斑鱼千岛湖多吗(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6)

鲤鱼溪旅游活动引游客围观。(供图)

近年来,周宁县充分挖掘鲤鱼溪文化底蕴,优化提升鲤鱼溪水系,修缮古民居及鱼祭广场、鲤鱼溪慢行道等景区设施,复兴鱼祭习俗、护鱼武术等,2021年景区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14%,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