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跟李白是什么关系(李白李贺怎样讲述同一母题的故事)

作者:徐晋如同样是演绎朝鲜的故事母题,李白的《公无渡河》是新境独辟的一首作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贺跟李白是什么关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贺跟李白是什么关系(李白李贺怎样讲述同一母题的故事)

李贺跟李白是什么关系

作者:徐晋如

同样是演绎朝鲜的故事母题,李白的《公无渡河》是新境独辟的一首作品: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此诗自唐以来,人人皆以为有寄托,但不明其所指。只有清代陈沆的《诗比兴笺》认为,是指永王李璘事。永王是玄宗的第十六子,安史之乱起,玄宗走避西蜀,玄宗第三子李亨在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而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其实就是乘乱政变。玄宗乃下诏,以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李璘得江淮财赋,又募兵数万,深为肃宗所忌,史书上说李璘起兵谋反,事败而死。其实这只代表了肃宗的立场,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相,至少李白并不这样看。

陈沆说:“‘黄河咆哮’云云,喻叛贼之匈溃。‘波滔天,尧咨嗟’云云,喻明皇之忧危。‘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云云,谓肃宗出兵朔方,诸将戮力,转战连年,乃克收复也。”这些见解都堪称卓识。但他以为李白是要指斥李璘的不肯量力守分,暴虎凭河,自取灭亡,这就不符合诗意了。李白对李璘一向同情拥护,且因受李璘连累,而被判流浪夜郎,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看,李白对李璘有着无限的同情惋惜。

“虎可搏,河难凭”用的是《论语》中的典故,《论语》里写作“暴”字,通“搏”,徒手博斗;“凭”《论语》中写作“冯”,“冯河”就是不靠任何凭借,游过黄河。古人渡水,或假舟楫,或在身上背皮囊,在腰间系葫芦,以增加浮力。《论语》的原典,是说暴虎冯河的行为十分鲁莽,为孔子所不取,但李白在这里活用了典故,意谓肃宗实力太强,永王意图为玄宗讨回失去的权力,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里不是在批判永王的鲁莽,而是在谴责虎的凶残、河的无情。

李贺的《箜篌引》则是从反面着笔: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浮。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他遵循了原来的文学母题,但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着眼。他讲庸常人生的快乐,批评屈子沉湘、徐衍投海的不智,说你何不享受现实的人生,而要披发奔流呢?这只会让你身边的人痛苦罢了。徐衍是周末时人,因恶周政之败,投海而死。再深想一层,难道李贺是要认同甚至赞许庸常的物质的现实人生吗?不是的。李贺这位天才诗人,是在用反讽的手法,去否定庸常的、物质的人生,而将白首狂夫与屈子、徐衍这样的高贤并列。李贺的本心,显然高度认同这位白首狂夫。(徐晋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