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走路一会儿肚子绞痛(一晚起夜四五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姜洁斯

“我今天不看病,就来看看你!”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门诊,倪笑玲医生跟往常一样有序叫号,但当刘女士(化名)走进诊室跟她打招呼时,她愣住了,竟觉得眼前这个熟悉的病人有些陌生。

一晚上起夜四五次,小便后尿道会抽痛,时不时还会莫名肚子痛,68岁的刘女士近三四年来被这怪病折磨得够呛,跑了很多医院很多科室检查都没问题,则令她非常焦虑。直到找到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盆底整复中心副主任倪笑玲,才揪出罪魁祸首,只经3周时间的综合治疗,她竟判若两人。

小孩走路一会儿肚子绞痛(一晚起夜四五次)(1)

到处查不出问题的怪病

罪魁祸首是盆底肌损伤

“医生,我小便很多,白天多跑几趟厕所没什么,可晚上睡不好啊。我肚子也痛,不会是肚子里长东西了吧?我肯定是生病了,你仔细查查……”第一次就诊时,刘女士激动地喋喋不休,连医生问她问题都听不见,一次看诊进出诊室五六趟,于是,倪笑玲医生就对她的焦虑引起了足够重视。

耐心询问病史得知,刘女士的各种不适已存在许多年,之前还能忍受,而最近三四年明显加重,让她几乎崩溃。

因为小便次数多,她去过泌尿外科,小便常规检查有隐血,膀胱镜检查排除了肿瘤、炎症、结石等问题;因为下面有下坠感,去肛肠科做了肠镜检查,结果也没问题;因为腰酸去过骨科,但腰部CT也显示正常;妇科的相关检查也做过,并没有大问题。看着她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不少接诊医生甚至认为她是心理问题,建议去精神科再看看。

倪笑玲医生一边小心照顾着刘女士的情绪,一边细心触诊,然后又让她去做了相关检查和化验,问题其实不少,盆腔炎、尿路感染、阴道炎,不过都只是小毛病,根本的问题则是盆底肌筋膜损伤。

小孩走路一会儿肚子绞痛(一晚起夜四五次)(2)

“这是什么病?能治吗?”对于这个第一次听到的病名,刘女士一脸的茫然。

倪笑玲医生告诉她,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它像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控制排尿和排便、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当盆底出现问题时会有排尿、排便、盆腔痛等问题。

姿势不对,易损伤盆底

女性盆底健康别忽视

一般情况下,女性在分娩后会导致盆底肌一定程度的损伤,可刘女士孙子都5岁了,显然不是生育所致。

“我那大胖孙子被我养得白白胖胖的,他小时候就喜欢我抱着,看着他我就觉得再累都值。”说起宝贝孙子,刘女士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不过,倪笑玲医生关注的信息则是刘女士经常抱孩子。因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也会导致盆底肌损伤,比如久坐、提重物、干家务时和抱小孩时的姿势不对等,尤其是像抱孩子这种需负重变化体位的,盆底肌两侧用力不均衡,更

容易发生损伤。

倪笑玲医生说,在杭妇院盆底整复中心的门诊中,盆底肌损伤疼痛的患者主要有两个群体,一类是产后妈妈,另一类就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女性,她们往往承担了做家务和带小孩的重任,病患中还有不少做家政的阿姨。

所幸,倪笑玲针对刘女士的情况制订了一个药物、理疗、疼痛按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盆底肌的疼痛按摩、肌紧张的松解治疗的同时,进行消炎治疗、雌激素补充治疗等,并且还特别关照理疗师在治疗中帮她做心理疏导。

一周后,各种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大大提升。而坚持治疗三周后,竟已恢复到像个没事人一样,疼痛也消失了、排尿次数也正常了,晚上也不起夜了。倪笑玲医生说,盆底中心的小伙伴们对盆腔痛的理疗已摸索出了一套经验,比较有效。

“听说我这病很可能是带孩子累出来的,我家儿子和儿媳对我是越来越孝顺了,一个劲让我休息,但我现在都已经好了,力所能及的事还是要帮帮他们的。”离开诊室前,刘女士向倪笑玲感慨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天是重阳节,敬老、爱老是美德更是责任,关心长辈的健康,尤其不能忽视了日日操持家务的女性的盆底健康。倪笑玲医生提醒,如果腰腹部出现差不多原因的疼痛,需警惕盆底问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