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家微学校看教育发展趋势(独家专访华附校长姚训琪)

在集团化办学如火如荼的当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附”)迈出关键一步:落子黄埔,办新校区>>

作为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一面旗帜”的华附会发生哪些改变?将为广东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影响?记者独家专访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

从三家微学校看教育发展趋势(独家专访华附校长姚训琪)(1)

南方 独家专访华附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

南方 :华附为什么要建一个全新的校区?接棒华附校长3年多,有什么事情触动您做出这个决定?

姚训琪:华附是一所百年名校,一直恪守“为国育英才”的责任使命,有很好的办学传统,但近年来有两件事情触发我的思考。

华附海军航空实验班在去年首度招生,校园里添置了一批特殊的运动器材,我们还“见缝插针”新建了一个海航馆。后来,海军想给学校送一台歼-15战斗机,但校区空间太小,实在放不下了,我们只能暂时搁置。

第二件事是去年华附在广州的中考录取分首次排名第二,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发现可能是华附的办学规模太小了,导致很多学生、家长不敢报名。

这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华附要继续探索有特色的办学,应该要大胆“走出去”,稳健扩大办学规模,才能继续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创新风气。

南方 :此前接受南方日报、南方 专访时,您首次透露华附有意选址开办新校区。为什么最终选择黄埔?

姚训琪:当时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我们与一些地市、县区都有接触,探讨开办新校区的可能性。

把想法变为行动的契机是在去年教师节。当时,省领导到学校慰问老师,看到校园空间较小后,直接指示华附要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更好地服务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广州领导就带队上门,接洽华附的办学选址了。这个过程中,黄埔区给出了很大的诚意,满足了我们提出的一切需求,连我们没想到的地方都替我们想好了。这个地块本来是商业用地,价值连城,黄埔区直接将其调整为教育用地,充分体现了“用最好的地办教育”的决心、全力支持华附办好新校区的信心。

中新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知识资源将在这里集聚,目前已引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这些高端资源将给华附打开办学空间,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从三家微学校看教育发展趋势(独家专访华附校长姚训琪)(2)

华附知识城校区效果图

南方 :这几年,教育集团化办学进程十分迅速,各大名校动作频频,华附则比较稳健。迈出这关键的一步,知识城校区承载了华附怎样的期盼?

姚训琪:华附从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蹒跚起步,到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6年把校本部迁到目前的石牌校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排头兵”和“一面旗帜”。60多年前投入使用的石牌校区见证了华附的辉煌,但毕竟面积不大、空间有限,难以承载华附未来几十年的改革发展。

华附上一次集团化办学大动作已是10年前。华附的集团化办学启动较早,除了高中部以及2018年复办的初中部外,还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创办了4所民办学校——2001年创办华师附中番禺学校,2002年创办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2010年创办华师附中汕尾学校。

知识城校区要建设成精品工程、百年校园,传承好华附的文化传统,并承担起新的时代意义。这里的办学空间是石牌校区的三倍,我们能更好地探索高中的特色化,比如把海航班做得更有特色、与高校合作办更多特色班等,通过特色化进一步提升优质化。

从三家微学校看教育发展趋势(独家专访华附校长姚训琪)(3)

华附石牌校区鸟瞰

南方 :新校区对华附的集团化办学布局会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姚训琪:按照规划,知识城校区可容纳7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60个班,初中18个班。我们计划逐步把高中部整体迁移至知识城校区,石牌校区则用于初中部办学,面向天河区招生;同时,知识城校区也将面向黄埔区招收初中生。

我们不急于求快、求大,希望能稳健地推进集团化办学,把华附的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辐射,而不是摊薄优质教师资源,稀释华附的办学品牌。

为了满足新校区的师资需求,我们计划在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前一年开始储备教师人才,预计教职工人数将比目前增加一倍。未来,两个校区间的通勤时间有望控制在30分钟内,有利于校区间的人员交流。

南方 :在您的教育理想中,拥有知识城校区的华附,未来应该成为一所怎样的“牛校”?

姚训琪:作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华附承担了广东基础教育探索者、开拓者的角色,而知识城校区是华附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新空间、新底气和新增量。

我希望知识城校区给教师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传承学校的精神,去寻求课程、课堂的变革,享受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乐趣。同时希望学生能在华附自主选择课程,甚至能和老师一起参与课程开发,把自己的潜能、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选择链接起来,在这里发现最好的自己,也在这里成为最好的自己!

【记者】吴少敏 钟哲

【作者】 吴少敏;钟哲

广东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