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

2021.5.27./作者:窦彦礼 杨永辉

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1)

华山,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位于西安以东120公里处。由于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又称“中华山”。

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因而华山又称“华夏之根”。

与华山有着密切关系的《劈山救母》秦腔地方剧,在陕甘宁晋豫一带影响深远,此剧的创作,是以华山华胥氏为核心的圣母文化为基础的。为了探其究竟,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总策划窦彦礼与81岁高龄的合水胥妵山华胥文化研究学者姚生奇,于2021年5月21日,终于登上了华山西峰,当看到“翠云宫”与“三圣母殿”几个字的时候,二人高兴的在华山西峰巅顶擎起了“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的旗帜。

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2)

“翠云宫”是男尊女卑的道儒文化,对母系氏族人祖文化的变异。戏剧中的华岳娘娘,其原型乃人文圣母华胥氏,被演变为二郎神杨戬的三妹妹,称之“三圣母”。真实“三圣母”是以华胥氏、女娲与元盇娘娘为代表的三位华夏圣母。受商周神话文学与明代《封神演义》的影响,华胥氏被演变为“云霄”、“云霞”、“翠云”等,女娲被演变为“碧霄”、“碧霞”等,元盇娘娘被演变为“琼霄”、“紫霄”、“珮霞”等。这里带“王”字偏旁的“碧霞”、“珮霞”、“琼霄”,反映出商周时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玉”崇拜。“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娘娘是《封神演义》对华夏三圣母的文化演变。少华山的“云霄庙”,亦属华山华胥氏文化的传承。

三圣母原生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是先秦时代的华夏祖先为了宣扬男婚女嫁,以华胥氏、女娲、元盇为原型,塑造的三位圣母或称“三娘娘”。华胥氏代表婆婆,女娲代表出嫁的女儿,元盇娘娘又称太元圣母,代表迎娶的媳妇,元盇娘娘亦称“斗母”,实指伏羲的妻子。伏羲女娲并没有兄妹成婚,是女娲出嫁的部落与伏羲氏部落之间通婚,所谓伏羲女娲成婚,是后人对始祖文化的谬传。

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3)

陕甘晋豫鲁是华胥氏、女娲文化最密集的地区,华州老官台遗址代表了蓝田、华山华胥氏文化的考古年代。老官台遗址位于华县城西南,滑河支流西沙河的东岸。该遗址属于大地湾遗址的一期文化,乃仰韶文化的源头,其年代距今8000年—7000年之间。老官台遗址证实华山华胥氏文化的考古年代不少于8000年,其出土文物反映出原始先民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种植黍粟等作物。生产工具有石刀、石铲和石斧等。其制陶业很原始,采用泥片敷贴法。陶器以圈足碗、彩陶钵与筒腹三足罐最具特点。住房是圆形的,为半地穴式建筑。储藏东西的窖穴亦是圆形。居民死后埋入长方形土坑墓,有随葬陶器等物品。

经过陕甘宁华夏文化考察团对黄河流域大量民俗遗址的考察研究,显示出华山至六盘山与桥山之间的关陇之地,构成了华夏始祖文化区,成为中华人类进化发展与始祖民俗文化的起源之地,华胥氏、伏羲氏、炎帝、黄帝传说的源头均在这一广大区域之内。

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4)

有“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在其著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论述:“华夏集团发祥于今陕西省的黄土原上,在有史以前已经渐渐地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的北方及中部的一部分地方。”而徐旭生的观点和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傅斯年不谋而合,“足以证明所得各条并非一人的私见。”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前中国考古学会会长苏秉琦,晚年撰写的考古学著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世纪之作”,其中论述:中华民族正是以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的玫瑰花作为自己的民族图腾而得名 。苏秉琦在《谈“晋文化”考古》一文中说:“源于陕西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距今六千年前分化出一个支系(宝鸡北首岭上层为代表),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中华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中国远古时代所谓‘中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

劈山救母故事和典故(华山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应该正本清源)(5)

从黄河流域出土文物与民俗文化发展脉络中,揭示出华胥氏、女娲母系族团在中原与东夷地区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母系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数万年,对中国社会习俗影响深远,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由伏羲氏到黄帝轩辕氏及至大禹夏后氏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时光,即使周人的祖先也是以弃之母姜嫄为祖。因此说,探索华山华岳庙原生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