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一款好的理财产品呢(理财产品眼花缭乱)

金融业之所以被称为百业之首,是因为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可是每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又不尽相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阻碍某些行业的企业正常融资。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诞生并逐渐演变成一个个细分的行业,像银行,证券,PE/VC,信托这些都概莫能外。

反过来,每一个金融工具在承接企业与个人的融资需求时,也成为另外一部分人提供获取合理收益的理财工具:

  • 银行一边提供借款,一边吸收存款;
  • 证券一边为企业募集资金,一边为个人提供股票投资。
  • PE一边为小微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一边为投资者寻找未来的伟大公司。

但是,经济越发达,金融创新越丰富,理财产品的结构就越复杂,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非常多的人不懂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两眼一摸黑的情况下,更遑论合适不合适

所以,在购买任何理财产品的时候,有两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1. 我到底能不能看懂我买的是什么。
  2. 这个理财产品的特性到底符合不符合我的实际需求。

在没有第一点的支撑下,直接讨论理财产品的特性都是自欺欺人。

法则一:看得懂的理财才是适合自己的

前几年,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几年,潮水褪去,大量的理财产品暴雷,绝大多数人如果复盘研究自己踩雷的过程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1. 并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东西
  2. 不知道自己投的这家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3. 忽略常识,只相信公司一些不可靠的背书

如果懂得一些经济金融领域的常识,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公司倒闭有其必然性,很多雷本来真的可以躲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这种必然性,毕竟市场上真的有很多人理财时除了利率跟期限不管其他任何东西

不断开拓自己的能力圈

法则二:你能知道这个理财产品可能会有哪些风险,如果发生最坏情况也能承受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理财产品都有3个特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流动性代表的是这个产品变现的难易程度。

有些产品,想用的时候可以很快变现,比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有些可以变现,但是会损失一部分钱,比如去年的战略投资基金,3年封闭期内转让要承担一点折价;还有些买了后一定得持有到期才能变现,像最近在发行的有3年封闭期的基金。

收益性代表的是这个产品潜在能带来的收益会在什么样的区间。

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不像流动性那么明确,有些是固定的,你买的时候就能知道到期后能赚多少钱,有些是知道可能的范围,但是很难确定最终的收益会是多少。

怎么选择一款好的理财产品呢(理财产品眼花缭乱)(1)

理财产品的三性

但是,对于安全性,很多人是很迷茫的

安全性不像流动性跟收益性那样白纸黑字就在产品说明里写了。所有理财产品都告诉你“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每款产品都这么说就意味着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更糟糕的是,理财经理的话也经常没办法全信,就算他打包票说产品刚兑,这个产品也有可能暴雷。

如果你发现不了这块产品真正的风险在哪里,那么这款产品就不适合你

但是,发现并且明白风险点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衡量下,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况,你能不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就依然不适合

  1. 比如银行存款最坏的情况是银行倒闭,但是因为有50万的存款保险在,只要不高于50万,就算发生最坏的情况也是能承受的。
  2. 比如买指数基金,最坏的情况估计也就跌个60-70%,但是时间足够长一般都能涨回来,所以如果钱是长期不用的闲钱就没啥大问题。
  3. 比如股票,最坏的情况是退市,但是很难亏到零。虽然全部身家放股市可能无法承受,但是如果只放个可投资资产的20%,就算出现最坏的情况也可以承受。

显然,能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点在哪,发生最坏情况时依然能承受并且不影响个人生活的产品,99%就是适合你的。很多人会说,不能只考虑安全性啊,还要考虑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问题。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会发现,除非你能找到明显优于这个理财产品的新品种,这个产品就适合出现在你的资产配置库里,只是比例的不同而已,剩下的1%不合适,只是因为你可能买不起这个理财产品,比如像一些300万门槛的理财很多人就买不起。

法则三:控制好资金比例,越多品种的理财产品,你的资产结果越合理

医学上,不谈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投资上,不谈仓位谈风险是耍流氓。

如果一个理财产品极端情况是血本无归,但是你只拿出1%的钱来配置,亏完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发生最好的情况他能从1%变成100%,这就会是一个合适的产品,虽然他在你的资产组合种的占比只能是1%。

显然,只要你能承受最坏的情况,流动性和收益性只是决定他在你仓位里占比的一个指标而已。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 活期存款的收益性很差,但是适合你,因为你不可能银行卡里一分钱也不放。
  • 货币基金的收益性比活期好太多了,但是你不可能全部的钱都买余额宝,留个3-4万没什么大问题。
  • 指数基金有一些风险,但是整体可控,拿出20%的钱长期持有,可能孩子上学的时候取出来就是一大笔教育基金。
  • PE基金的风险很大,但是买个5%可能带来20%的资产增幅,是进攻的利器。
  • 期权的风险异常大,但是买个1%搏一搏也没什么问题,万一成功了,奥拓变奥迪。

目前在网上流传很广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现象图背后的思想其实就是这个,但是这个表格是默认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所有资产特性情况下进行的。

怎么选择一款好的理财产品呢(理财产品眼花缭乱)(2)

网传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

显然,只要我们能弄清楚最大的风险在哪里,我们的资产库里就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总结

确定一款理财产品适合不适合自己,归根结底是我们能不能靠现有知识储备弄清楚他的风险特征是怎么样的,如果是发生最坏的情况能不能承受。一旦我们确定了他的风险特征,这款产品就会必然适合我们,区别只是我们应该拿多少钱来进行配置,而流动性与风险性只不过是决定这个配置比例的参考指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