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和刘文辉谁为叔谁为侄(四川王刘湘)

#冬日生活打卡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盛产”军阀的国家,那些把控、争夺中央政权的顶级军阀加上盘踞各地、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数量成百上千,难以统计。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军阀横行的重灾区要算四川,这个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省份前后出现了武备系、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等数个军阀派别,大小军阀上百。其中占据几十县城的自称军长、总指挥;占据几个县城的也自称师长、旅长,他们之间貌合神离,钩心斗角,年年有大战,月月有冲突,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34年,这些军阀中的一位最终力压众人,被蒋介石任命为四川省主席兼四川“剿匪”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这个人就是速成系的代表人物刘湘。

初入军旅

刘湘,又名元勋,字甫澄,法号玉宪,1888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和民国大部分军阀出身贫寒不同,刘湘的家庭颇为富裕,他的祖父刘公敬是清朝的武举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刘湘的父亲刘文刚,也是弓马娴熟,却因为时运不济,始终没有考取功名。当时刘家尚有数十亩水田,刘父就与亲戚开了碾坊,家道还算殷实。刘湘的母亲乐氏,育有三子,刘湘是家中的长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长子一般都是家中重点培养的对象,也是将来顶门立户的希望,所以刘湘从小就接受了较为严格的教育。他儿童时代就读于乡间的私塾,完成了启蒙教育。1904年,刘湘在父亲的督促下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刘湘从小体格粗壮,在上学之余就在家中干农活,小小年纪就能将数十斤的稻米扛到家中的磨坊,绝不是个文弱书生的样子。

本来,刘湘的长辈希望他考取一个功名,然后光宗耀祖,可时局的变化却打破了这一设想。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当时正值清王朝崩溃前夕,四川境内军痞、土匪横行,从小习武的刘湘觉得读书没有前途,反倒是拿枪杆子更能出人头地。很快,刘湘的想法得到了验证。1905年,清政府宣告废除科举,设立文武学堂,编练新军。当时年仅16岁的刘湘,背着父亲偷偷去雅安县城考试,成绩并不出色的他居然被四川武备学堂录取,成了一名学兵。刘湘的父亲对长子去参军并不同意,但拗不过固执的儿子,只得接受了刘湘先斩后奏的行为,还给了儿子一大笔学费。生性好动的刘湘在武备学堂的弁目队中如鱼得水,不但结交了不少朋友,还得到了教官的好评。第二年四月,刘湘又被选拔进入四川陆军讲习所进修,进行初级军官养成教育的训练。三年之后,刘湘又升入在四川军界享有不错声誉的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刘湘和刘文辉谁为叔谁为侄(四川王刘湘)(1)

在这张照片中,手拿礼帽、身穿西服的男子就是曾经担任过四川省主席的刘湘。刘湘性格内向,深沉含蓄,他多年与蒋介石虚与委蛇,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

几年军事学校的经历,让刘湘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军校中的教官们认为,刘湘是一个很好的军人,他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军事素质过硬,这些都是常人难及的优势。1909年,19岁的刘湘在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根据惯例,他被分配到建成不久的新军第三十三混成协(旅)第六十五标(团)当了一名实习军官。一年的实习生涯中,刘湘表现优异,于次年被保送到刚刚开办的四川陆军讲武堂深造。这种讲武堂在当时算得上高等的军事院校,像云南的讲武堂就曾培养出大量军事人才,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都曾在那里学习。不过四川的讲武堂略显寒酸,仅仅办了一期就因为经费问题停办。刘湘顺利完成了“镀金”,被分配到第十七镇六十八标一营前队担任排长一职,开始了他职业军人的生涯。

被任命为排长以后,刘湘所在部队被派往成都,参与镇压保路同志军的作战。保路同志军都是老百姓组织起来的民众武装,缺乏战斗力,很快被清军扑灭。此战过后,刘湘被提拔为连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湘所在的第十七镇改编为第一镇,后又被改编成川军第一师。期间,刘湘的长官、第二营管带杨森试图率部脱离第一师,刘湘联合速成学堂的同学唐式遵绕开杨森,将第二营带回了第一师,这也为后来刘、杨二人的川中大战埋下了伏笔。1913年,四川九人团系的代表人物、同盟会员熊克武在四川发动了“二次革命”,进行武力倒袁,攻击目标就是亲袁的川军第一师。刘湘此时已经出任营长,他拒绝了熊克武的策反,死守驻地泸州,最终挡住了讨袁军的进攻。泸州之战后,一战成名的刘湘被提升为川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奉命调驻重庆。这时的刘湘已经算是川军中的中级军官,而这时他只有23岁,算得上是少年得志。

左右逢源

和很多军官得志后嚣张跋扈不同,刘湘为人低调,他作战时勇猛异常,战斗结束后却默默训练部队,从不表功,所以较得上级信任。此外,刘湘忠厚老实的外表也为他赚了很多印象分。他脸圆额宽,环眼厚唇,因下眼皮久病未愈,被朋友戏称为“刘瞎子”,刘湘却也并不生气。其实刘湘并不傻,他的低调只是不想招摇而已,这种低调果然也帮了他的大忙。1915年,袁世凯派陈宦进入四川整编川军,基本上就是排除异己的老调重弹。刘湘虽然不是北洋嫡系,但他立过不少战功,平时又深沉内敛,不像是国民党的同情者,最终在上级的斡旋之下,逃过了裁撤的劫难。

1915年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进入四川,四川顿时大乱,刘湘授命再次守卫泸州。就在此时,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突然宣布支持护国运动,出兵攻击泸州,并且命令他在泸州的部队立即发动偷袭。以一团之众要两面迎敌,其中还有连战连捷的护国军,刘湘面临的局势非常凶险。然而绰号“刘莽子”的刘湘却不慌不乱,先是设计将刘存厚部全体缴械,然后用凶猛的反冲击主动攻击护国军。护国军的先头军队被刘湘打了个措手不及,以为刘湘至少有一个旅的兵力,只得向后撤退,刘湘再一次守住了泸州城。此战成了刘湘军旅生涯中的经典战役之一,袁世凯对此大为满意,将刘湘提拔为陆军第十五师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长,陆军少将军衔,并授予三等嘉禾章一枚。

尽管得到了重赏,但刘湘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眼见各地军阀纷纷以护国反袁的名义独立,甚至连陈宦这样的袁氏心腹都改弦更张,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为袁世凯卖命了。不久,护国军再次进攻泸州,刘湘率领全旅撤退,让出了泸州城。此后的几年中,刘湘左右逢源,时而与其他川军将领联合自保,时而靠向北京政府,很快升职为中将师长。1918年1月,四川靖国战争爆发。刘湘眼见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一派实力较强,见风使舵的他立刻投向靖国军,熊克武任命他为川军第二师师长。当时川军仅有七个师,刘湘已经成为川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刘湘的第二师奉命驻守永川、荣昌、铜梁、大足、璧山、合川、武胜七县,设师部于合川,这样刘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可以自立为王了。他在合川大肆招兵买马,将部队扩编到三个旅两万余人。刘湘邀请老同学进入他的部队担任军官,同时还举办军事传习队和军官传习所,培养了一批嫡系军官。此后的数年中,刘湘始终在四川军阀混战的泥潭中游刃有余,他不时地倒向一方,背叛一方,时机把握之精准已经算是老辣的军人政客了。1918年7月,他被熊克武任命为四川第二军军长。次年二月,刘湘在熊克武的支持下击溃四川头号军阀刘存厚,刘存厚被迫下野,刘湘正式成为四川军阀速成系中的首脑人物,麾下的兵马也扩充到八万余人。不过刘湘的内战生涯的高潮阶段还未来到,他马上就要迎来两个劲敌——杨森和刘文辉。

刘湘和刘文辉谁为叔谁为侄(四川王刘湘)(2)

熊克武戎装照

熊克武,字锦帆,四川井研县人,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跟随黄兴参加广州起义。在20世纪初的讨袁战争和四川内战中,熊克武历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等职务。1949年12月,熊克武与刘文辉等人策动了川西起义。

击败杨森

经过了数年内战,1925年四川军阀杨森异军突起,成为四川省内最强大的军阀。1924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办,有了所谓“中央委派”的名义,杨森开始着手一统四川。他开办军校,大力培训下级军官;委派部下王兆奎兼任四川省团务督办,训练所控制的地方武装;还建立了四川兵工厂,日夜赶造枪支弹药。至于四川军阀们都非常头疼的军费问题,杨森也有了解决办法,他派兵强行夺取了自流井盐税,这可是一个聚宝盆,每年能提供近千万的收入,一向是让军阀们眼红的所在。

当年6月,杨森在成都召开了出征大会,会上向所部官兵许诺:统一四川后,提高官兵待遇,参加作战者一律升官。之后,杨森分兵五路,向省内其他派系军阀全面进攻。此时杨森部已经非同小可,真是所向披靡,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四川七十二个县城,控制了大半个四川。杨森的部队和听命他的军阀部队加起来有近二十个师、十多个混成旅,总兵力十万多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此时的刘湘则是连吃败仗,部队已经锐减到了三万多人,地盘也丢掉了一半。按照常理来说,双方兵力如此悬殊,刘湘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可军阀混战并不是单独比拼军事实力,政治嗅觉和人脉关系也非常重要,刘湘知道杨森已经成为川内各派系共同的敌人,就大力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实力派军阀。这几个军阀纷纷被刘湘说动,组成了一个“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总兵力增加到六七万人。刘湘还不满足,又向贵州军阀袁祖铭求援,组成了所谓的“川黔联军”,总兵力又扩充到八万余人。

有了充足的兵力,刘湘开始谋划对敌作战。他认为杨森所部实力虽强,但士兵素质不高,抽大烟的太多,土匪改编的军队也太多,只要首战打掉杨森的士气,取胜就并非难事。7月,刘湘组织的联军和杨森的部队展开激战,刘湘以一部诈败诱敌,将杨森的先头部队王兆奎师诱入了己方的埋伏圈,再以优势兵力加以歼灭。果然,杨森部初战失利,士气大为低落。刘湘抓住时机,对杨森发动全线进攻。就在杨森苦苦支撑的时候,他的铁杆部下王瓒绪又被刘湘策反,这下杨森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被迫退守嘉定。看着手下的残兵败将,杨森知道大势已去,就向刘湘求和。刘湘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一面挥军猛攻,一面要求杨森必须交出全部军队,离开四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杨森只好接受刘湘提出的解除兵权的条件,表示愿意只身出川“游历”。11月1日,杨森乘船离开四川,前往武汉。击溃杨森以后,刘湘开始对昔日的盟友下手,先是迫使袁祖铭的黔军退回贵州,然后再一个个地收拾赖心辉等人,为独霸四川做准备。

刘湘和刘文辉谁为叔谁为侄(四川王刘湘)(3)

安仁古镇川军抗战馆中的抗战烈士照片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一共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有64万人伤亡。在出川抗战的6名中将中,有4名壮烈殉国。

二刘之战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誓师北伐,刘湘宣布接受广东革命政府改编,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其实刘湘选择广东政府倒也不是有心革命,而是他的老对手杨森一直是北洋政府的代言人,和直系军阀吴佩孚关系莫逆,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刘湘才做了上面的选择。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进行所谓“反共清党”,刘湘再次表示拥护,被蒋任命为第五路军总指挥。1932年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又任命刘湘为第七路军总指挥,下辖六个师,总兵力十一万人。就在这时,意图统一全川的刘湘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也是他的族叔、保定系军阀的代表人物刘文辉。

刘文辉,号自乾,也是四川大邑人,按照家族谱系还是刘湘的幺爸(族叔)。刘文辉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川内的邓锡侯等人是同学。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刘文辉先后在刘存厚、刘湘等人手下任职,他在夹缝中求发展,很快就自立一方。在刘湘与杨森的交战中,刘文辉出力甚多,收益也不小,不但接管了杨森的川东地盘,还得到了四川军务帮办的职务。到20世纪30年代初,刘文辉已经下辖十多万军队,拥有地盘七十多个县,实力和刘湘不相上下。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争夺“四川王”的交椅,这对叔侄都开始扩军备战。1931年,刘文辉斥巨资从英、日等国购进大批军火,结果军火从水路运经四川万县时被刘湘扣留,刘文辉多次向刘湘索要,刘湘都不予理睬。为了报复刘湘,刘文辉采用了分化收买的策略,暗中馈赠刘湘部下的师长范绍增、陈兰亭数十万大洋。可没想到有“哈儿师长”之称的范绍增如实向刘湘作了汇报,老谋深算的刘湘也不含糊,一面将贪图富贵、隐匿情报的陈兰亭撤职关押,一面大手一挥,将大洋全部赏给了告发有功的范绍增。刘文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哥老会的关系,派出杀手去暗杀刘湘。可这毕竟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在数万大军之中暗杀一军之长谈何容易,刘文辉派出的刺客功败垂成,还被刘湘的部下活捉。这回刘湘勃然大怒,收买手下还是夺权,这刺客暗杀是要命啊,太不守军阀之间的规矩了!1932年10月,刘湘所部全线出动,四川的二刘大战正式开幕。

战斗刚一开始,刘湘出师不利,不但被刘文辉逼得连连后退,连依附于刘湘的李家珏、罗泽洲等人也被刘文辉痛击,刘湘一时陷入危局。可就在这个顺风顺水的时候,刘文辉出了败招,他不顾和刘湘等人作战的现实,竟然分兵向对他有怨言的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川中实力派进攻,摆出了一副一统四川的架势,这就把全四川的军阀都推到了刘湘一边。这样的大礼刘湘怎能不笑纳,他一面用重金收买刘文辉部下倒戈,一面联合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刘存厚等人共同对付刘文辉。这下刘文辉可扛不住了,第二年5月,刘文辉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成都向西康地区撤退。不过刘湘并没有赶尽杀绝,他认为刘文辉已经溃败,不会给他构成太大威胁,不如留着刘文辉来牵制杨森和邓锡侯。于是,刘湘下令停止追击,还向蒋介石保举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击溃刘文辉以后,刘湘的兵力暴增到12万人,已经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成为毫无疑问的“四川王”了。1935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

刘湘和刘文辉谁为叔谁为侄(四川王刘湘)(4)

刘文辉与家人的合影

病逝成都

刘湘好不容易“统一”四川,却又面临了新的对手。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围攻下,从鄂豫皖苏区突围,经长距离行军进入了四川,在四川和陕西交界处建立了川陕根据地。作为旧军阀的代表,刘湘在四川一贯执行反共政策。早在1927年3月,重庆市民两万余人为抗议英美军舰炮击南京,曾在打枪坝举行集会。刘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派出军队冲击集会,当场就打死打伤群众上千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共产党员杨

公等人就是惨死在刘湘所部的屠刀之下。现在红军进入四川,刘湘自然不会冷眼旁观,他纠集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邦俊等人对红军发动了所谓“六路围攻”。尽管刘湘有蒋介石的大力支持,兵力和武器也优于红军,但他的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大小军阀彼此并不信任,作战时更是发扬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这次历时十个月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刘湘损失数万人马,元气大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经过广东,湖南,贵州以后,前锋逼近了川南地区,准备从这里渡江进入四川,而跟随在红军身后的就是蒋介石中央军九万多人。刘湘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采取了“北守南攻”的战术。1935年1月,刘湘派遣爱将郭勋祺率领川军最精锐的教导师和模范师,在贵州土城、松坎一线阻击红军,暂时阻挡红军进入四川的步伐。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战略性地转移进入云南,渡过金沙江,然后进入四川境内的大渡河一线。蒋介石当时严令刘湘出兵拦截,刘湘认为蒋介石的目的就是想让川军和红军火拼,然后借机解决川军,所以他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基本没有再和红军作战。

这时蒋介石对刘湘已经产生了解决之意,1935年,蒋介石派贺国光率参谋团进入重庆。不久,参谋团改称为重庆行营,全面负责川、滇、黔、康西南各省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这时驻扎在四川的中央军已经达到十几万人,杨森等实力派军阀又态度暧昧,刘湘逐渐失去了对四川的控制权。当年2月,刘湘在蒋介石及其参谋团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下,开始统一四川的军政大权,最大的举措就是取消了防区制。这个防区制实际上就是四川军阀反对全省统一,确保自己地盘和势力的一种割据手段,军阀们在各自的防区内将军、政、财权合一,附加征收甚至预先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取消防区制,其实就是抓住了四川军阀们的命门,让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经费来源。接着,蒋介石又宣布在四川裁军,到1937年8月,川军部队被裁撤掉三分之二。刘湘虽然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削藩之举,但在实力不如人且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顺应历史的潮流。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全国支持张、杨的地方势力并不太多,只有山东的韩复榘,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广东的李济深和四川的刘湘,这也让蒋介石对刘湘十分不满。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湘公开支持抗战,表示四川可以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和大批粮食以支持抗战,这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不久,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官、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让他率领川军出川作战。这时刘湘已经患有严重的胃溃疡,体力、精力都已经无法指挥军队作战,但刘湘仍然坚持赶赴了南京。当时有部下劝他以身体为重,刘湘却说:“过去多少年都是在四川打内战,脸上实在不光彩,今天枪口对外,正好为国家效命,借以洗刷自己的污点,岂能在后方苟安?”1937年11月23日刘湘在视察正要赶赴上海作战的川军时,胃病突然发作,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护送至芜湖医院。28日,又被转送汉口万国医院就医。次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病逝。

客观地说,刘湘的人格是复杂的。他一面是爱国的抗日将领;而他的另一面,则是心狠手毒的反动军人,他的身上浓缩了旧中国军阀的许多特点,这是不容否认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