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沈阳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

沈阳的故宫里虽然没有北京故宫珍贵文物众多,但珍贵文物也数量巨大,精品也有不少!

2006年选出了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是从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万多件藏品中脱颖而出。历史、艺术价值都难以估量,都是国宝级的文物。

龙虎宝剑

该宝剑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御用宝剑, 全长805毫米、剑宽31毫米、厚7毫米、刃长583毫米、柄长190毫米。剑镡长32毫米,宽99毫米,刻玉兔、祥云图案,两端为龙首、鱼身的睚眦纹饰。剑首宽83毫米,为铜质典型海棠形如意明代剑首,錾刻天官、鹿、鹤图案以实心铜目钉固定于剑茎尾端,无尾铆,柄身牛角制,穿铜目钉固定于铁茎。剑鞘分节外包铜皮及鲛鱼皮面,铜横箍7道,鞘表面另镶有铜质镀金螭虎纹和菱形花卉纹饰。清乾隆年间曾为此剑佩以鹿皮条,其上用汉、满两体文字书写:“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等字样。皮条于1959年遗失。该剑做工精良,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极浓的汉民族文化气息。根据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朝廷曾敕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一事,有关专家学者推断该剑即为明朝所授“龙虎将军剑”。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

努尔哈赤宝剑(网上图片)

宝剑是典型的明剑样式。剑刃为精钢所制,剑柄、剑镡有“加官进禄”、“玉兔呈祥”等纹饰图案,剑鞘外包有铜皮和鲨鱼皮。剑身为钢制双刃,但剑刃未开。表明此剑并不是战场上斩杀所用,而是用于指挥作战。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2)

努尔哈赤宝剑(网上图片)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3)

剑柄玉免(网上图片)

明万历二十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进呈奏文:“乞讨金顶大帽服色及龙虎将军职衔”。万历二十三年,他在李成梁等明朝官员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龙虎将军”这个最高封赏。龙虎将军是明朝最高勋级的武官,正二品大员,与兵部尚书品级相同。龙虎将军的一身行头自是荣耀至极,威风八面。六梁金冠,犀牛带,四色云凤绶,象牙笏,狮子绣大绯袍,这身装扮已是皇帝之下最为显贵的服饰了。有明一代,辽东只有横霸数千里的哈达部巨酋王台和努尔哈赤得到过这个封赏。一旦获得这个官职,地位将远远高于其他女真都督。明人茅瑞征在《东夷考略》中说"奴儿哈赤既窃名号,夸耀东夷,则势愈强"。凭借这个职衔,努尔哈赤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每次出兵都师出有名,而且归附者越来越多,从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

有了这把宝剑的努尔哈赤如虎添翼,于1615年创立八旗制,并于第二年正式建立了大金国。后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诏起兵时,又以此剑展开对明王朝的全面攻击。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4)

宝剑局部(网上图片)

这把宝剑可谓是激励努尔哈赤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皇太极御用腰刀

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流传下来的遗物甚少,只有沈阳故宫、北京故宫珍藏几件。所以除那把努尔哈赤龙虎宝剑外,皇太极的御用腰刀,也是沈阳故宫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

皇太极腰刀,雁翎刀形,尾铆结构。刀刃钢制,刃锋利。全长999毫米,刃长750毫米,宽45毫米,厚7毫米,刀身单槽涂朱砂,铜鎏金镂空穿枝龙纹方装具。柄缠青色棉线,刀緌缺失。鞘包染色牛羊皮,横系四条铜箍,中为双附耳箍,无提梁连缀。鞘无刀带,栓系鹿皮条。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5)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6)

皇太极腰刀(网上图片)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7)

皇太极腰刀(网上图片)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8)

刀柄局部(网上图片)

刀刃锋利,钢质极优。刀鞘系有羊皮签条,上有墨笔楷书满、汉两体文字:“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盛京尊藏”

由于女真(满)族是一个多神教崇拜的民族。从后金定都盛京并建国开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二代皇帝出于政治需要及民众的精神需求,曾在盛京城内外保留和新建大量寺庙、道观,以满足于满、蒙、汉、藏各族民众进行宗教活动。父子二代皇帝对这些庙宇也关怀备至,除自己在特定时间亲自参与宗教活动外,还经常赐金银财帛等物品。尤其在死后,他们生前所用之物因不易保留在宫中,其中大量物品便送到庙观内尊藏起来,以备后世皇帝和子民供奉瞻仰。

所以,在盛京著名的庙宇如:实胜寺(皇寺)、长宁寺、三官庙等,保留下大量清太祖、太宗二位皇帝的生前物品。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东巡盛京期间,均到庙观内瞻仰,并给予赏赐。使寺庙内的皇帝御用物品得到较好保护。并一直珍藏到清末民国。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拆城墙、扒庙宇。珍藏在庙宇内的清代文物面临损失的危险,沈阳市相关部门便将一些重要文物转入沈阳故宫内保管。其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宝剑”、“清太宗皇太极腰刀”、“皇太极常服袍”、“金提炉”、“金壶”、“金七珍、八宝(不全)”、“金须弥山”等清初珍贵文物,在后来全国文物定级中均被定为国家一组文物。

金代交龙钮大钟

这口钟曾悬挂沈阳钟楼300多年,重达六千斤!“镇馆之宝”里可谓没有东西能比得上它的“分量”了。

大钟的顶部为蟠龙钟纽,刻有铭文,这口大钟铸造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1151)。通高1250毫米、口径1200毫米、厚12毫米。

该古钟为铜质,鸣音洪亮,咣咣一敲声闻数里,是盛京城最早的“闹钟”。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9)

金代交龙钮大钟

大钟的顶部为蟠龙钟纽,刻有铭文,铭文记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1151))铸造的铸造。

令人不解的是,这口大钟曾历经金、元、明三朝500多年后,竟然从内蒙昭乌达盟宁城县的“感圣寺”消失,竟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辽南盖州城。明天启元年五月(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夺取辽东之后来到盖州巡视,有人便将这口金代大钟作为贡品献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认为这个铜钟是祖宗遗物,便运到辽阳。

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将后金政权迁都沈阳时,将该铜钟

一并运到沈阳。皇太极于崇德二年(1637)建盛京钟、鼓鼓楼时,将这口钟悬挂在钟楼

之上,成为盛京定更鸣钟。当时钟楼位于今朝阳街与中街十字路口,上有重檐相亭阁,垛口,下设拱形门洞,不影响通车。

作为清代时长期用于盛京城内定点报时,曾被悬挂在盛京方城内的钟楼上近三百年。要知道在清初,西洋的机械钟表还是稀罕物件,老百姓家里几乎没有。而钟楼、鼓楼便是为全城百姓计时报时的工具。打从清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传旨建盛京城钟楼,将钟悬挂于钟楼之上,这口大钟一直为全城百姓报时所用。

全城百姓听着击鼓鸣钟便知道到了什么时辰。一夜五更,每到更点,钟鼓齐奏。黄昏时分,即晚七时,盛京城便将八门紧闭,先击鼓,后鸣钟,是为起更。随后,每两个小时,即一个时辰,鸣钟一次,城内八门、八关上的守城人依次鸣锣传筹呼应,气势恢弘:“钟打谯楼第几更,八关接续听锣鸣。狺狺中有谁家犬,吠入深宵不断声”。

不过为了不影响百姓休息,从二更到五更,只撞钟不击鼓。到了起床时间,则先击鼓后

撞钟,表示要起床了。两更之后,盛京城门大开,行人商贩便可以进城来。而文武百官入朝也以钟鼓声为依准,三更钟起床,四更钟到午门外集合,五更时入朝。

然而到了张学良执政时期,西洋钟表开始进入一些达官贵人的家中,钟楼鼓楼的作用开始变淡,并以影响交通为由,将拆钟楼并将钟送入沈阳故宫珍藏,然而此举遭到了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激烈反对,“毁坏容易保护难。它们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复了。为什么你要选择把它毁掉呢?”可惜就像保不住北京城的老城墙一般,沈阳的钟鼓楼也是没有留下来。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0)

沈阳钟楼(网上图片)(1930年 拆除)

金代所遗古迹甚少。这个金代交龙钮大钟铸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1151)。如今,它已有870岁了,成为沈阳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沈阳故宫最重的镇馆之宝。

鼓楼与钟楼遥相呼应,是当时盛京城内一大景观。

皇太极鹿角宝座

这把皇太极御制鹿角椅,因为体量较大,除了曾在2011年赴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外,一直珍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中。

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八月,由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的战争。

在战争中后金将围城、和谈、攻坚、打援相结合,获得战略性的胜利,明朝遭到战略性的失败。战后明军在关外的精锐已不复存在,加速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围城打援、亦战亦款的成功战例。

在攻打大凌河城时,皇太极在对面山上搭盖黄幄和黄布城,然后,用红衣大炮轰击大凌河城,吓得山间野兽四处逃窜。这时,一只惊慌失措的大鹿窜进皇太极大帐,被皇太极捕获,然后以其鹿角制成鹿角椅。

它巧妙地将12个枝叉鹿角作为椅子的靠背与扶手,稳固镶嵌在椅座之上。角质洁白光滑,古朴天成。椅心以棕绳编织,富有弹性,四腿外加护板并浮雕花卉,椅子底部另配有一方木制脚踏。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1)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2)

皇太极鹿角椅(网上图片)

清朝入关后,作为祖宗遗物,皇太极鹿角椅被珍藏在沈阳故宫内库。此后历代皇帝在狩猎射鹿、制作鹿角椅时,均将其视为楷模。

乾隆、嘉庆诸帝东巡盛京时,在瞻仰皇太极御制鹿角椅之际,曾先后赋诗咏叹,乾隆皇帝还命工匠在鹿角椅背上雕刻了诗文。

五、乾隆御笔“紫气东来”

凤凰楼是沈阳故宫内的第一楼,上有乾隆皇帝御笔手书的“紫气东来”匾,这块牌匾也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这块金漆赶珠龙纹匾,已高悬于凤凰楼上近300年,目前存世仅一份。匾为木髹漆雕、青地鎏金铜字,匾外框浮雕云龙图案,九龙之首采用圆雕工艺,生动灵活;匾面刷洋蓝,其上镶铜板制成的大字:“紫气东来”,文字中央上部镶朱文篆书“乾隆御笔之宝”印玺。匾高1000毫米、宽2180毫米,木原制于北京,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养心殿造办送盛京,悬于凤凰楼一层南门额上。这份手书已经成为故宫的一个标志。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3)

意为大清国运自东方兴起

清乾隆款嵌珐琅缠枝花卉钵

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着珐琅器数百件,大多为清中晚期所制,在众多珐琅器制品中,以这件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为著名。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珐琅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4)

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网上图片)

这件缠枝花卉钵,敛口,鼓腹,圜底,口沿突起鎏金。口径为300毫米,腹部最大径540毫米,高330毫米。是钵体中较为少见的“大器”。此钵之硕大,绝非常见的僧侣化缘所用的钵,应该是陈设于佛堂之用。

此钵通体由精细地掐丝珐琅工艺制造,整体呈圆形,器身外面为深蓝色珐琅地,由红、黄、白、蓝四色莲瓣图案环抱着,就像一朵多彩的莲花托起金色的花蕊。花卉间另外有八宝纹饰。做工精美线条准确,多种颜色珐琅彩的搭配运用十分合理。底部有“乾隆年制”款,字体粗壮,刚劲有力,光素鎏金,极显皇家气派。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5)

钵表面局部(网上图片)

康熙南巡图卷

这件由清朝画家王翚等人绘制的《设色康熙南巡图卷》,全长680毫米,宽25600毫米,是历时三年才完成的精品佳作,画面宏大,人物众多,全面反映了康熙皇帝南巡的景象。

为铭记南巡壮举,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结束后,于1689年命内府征召天下名家,筹备绘制《南巡图》长卷。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6)

康熙南巡图卷(网上图片)

王翚在作此图时,先是画出《南巡图》十二卷草稿,在所绘各地古迹、名胜之处,一一粘贴黄签,书写其名,呈请康熙皇帝御览审定后,再率领冷枚、杨晋、王云、宋骏业、徐玫、虞沅、吴芷、顾棠等众多画家,按十二卷稿本(亦称粉本)绘制其正本,耗时六年,终于完成全卷,创作出举世惊叹的《康熙南巡图》十二卷正本。

《南巡图》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散落出宫,现在,它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目前,《南巡图》正本尚有十一卷存世,并分别收藏于亚洲、欧洲、美洲四个著名的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藏品除第五、第六卷为残卷外,其余各卷均较为完好。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7)

康熙南巡图局部(网上图片)

1960年,沈阳故宫博物馆(当时尚未称院)利用社会征集的方式,于北京私人藏家手中,重金购得《康熙南巡图》第十一卷稿本。此后,该藏品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一直珍藏于沈阳故宫。1983年,经国家鉴定委员会确认,此卷《南巡图》稿本被评定为馆藏国家级一级文物。

稿本为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图大致相仿,小有差异,尺寸比正图略小些。目前可确定的《康熙南巡图》稿本仅存三卷半,其中较完整的三卷,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和沈阳故宫,而另外半卷残本,则由私人藏家收藏。

沈阳故宫本次展出的此卷画卷以纸本、小青绿为主绘制,手卷包首以黄色锦地花绫布制成,上以楷书专题签:“圣祖仁皇帝南巡回銮图,第二卷”,其下另题小字“宋骏业进呈,王翚制”。所绘内容为康熙帝南巡途经江宁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图。康熙帝的庞大船队,挂白帆,顺江而下,直至瓜洲城(今扬州南)。

画卷由南京南部雨花台起画,经报恩寺,近抵江宁城郊。沿途望村居、看水榭、经闹市、过码头,越无数山石、湖汊,转入长江。途经雨花台、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弘济寺、关帝阁、燕子矶、刘家山、纱帽洲、郭璞墓、金山、瓜洲城等多处。近抵江宁城郊的多处景致。卷中除记录康熙本人及众多随从、官兵以外,还描绘了无数商人小贩、市井行人、农人、船工等人物。从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地方风貌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8)

康熙南巡图局部(网上图片)

后金铁铸大金天命云板

云板为后金时期传世文物,明朝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1623)铸造于牛庄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海城市,当时用于战争中的报警和传递消息。

沈阳故宫的这块云板就是八旗官兵报警传令的见证者。该云板采用“合范”铸造工艺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全高555毫米,上部宽360毫米,下部宽445毫米,厚12毫米,重12.5公斤。板身为长方形,板上部有一个透孔用来系绳悬挂。首、尾呈云朵形状,上铸楷书铭文“大金天命癸亥年铸牛庄城”十一字,左侧一行五字为双勾阴文,右侧及下部一行六字为凸起阳文。因为是平时实用之物,所以它的修饰纹路也很简单,版身正面上、下另铸有凸起花卉纹,背面铸有凸起菊叶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国家。采用烽火狼烟传递信息,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隔几千年之久。

在中国古代,云板原是木制的,是寺院里用来报时和用斋时召集众僧时敲击的器

具。后来,板也有用铜和铁做的,所以“板”也可以写作“钣”字。据说,这事与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定关系。《俗事考》中记载:“宋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磬;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之云板也。”这个意思是说,宋太祖打仗打怕了,一听战鼓声便有些胆寒,咋办呢?还是“鸣金”声比较好听,于是将战鼓改为金属器具,云板也就此产生了。

元代以后逐渐成为官府、富贵人家报事、报时或集众的响具。如传事、报信、奏闻,和发出集众的信号等。明阮大铖《燕子笺·试窘》里就有:“内打云板三声,吆喝开门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也有这样的台词:“左右击云板,后堂请夫人出来。”

云板使用于军事,始于明代末期。为防御女真和鞑靼等侵扰,明军在原辽东长城基础上,筑起一道西起铁厂堡、东至鸭绿江九连城,全长1950公里的辽东边墙,有近10万明军设防,云板便是最早用来报警的器具之一。努尔哈赤在进入辽东前后,意识到了云板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开始在军中推行云板,在明清防线上使用云板报警。《满文老档》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九月初四凌晨,明军偷袭清营,被墩台清兵发现,立即敲响云板报警。努尔哈赤闻听报警后立即率兵出击。后来,为避免滥用云板,努尔哈赤对报警方法做出具体的规定,即发现敌军一二百兵时,举一旗、放一炮、打一声云板;有一二千兵时举二旗、放二炮、适当地快打云板;有上万敌兵时举所有的旗、连续不停地放炮和打云板。

努尔哈赤也给护卫亲兵制定了值班制度:“巴牙喇(护卫亲兵)之值班人等,待门开后始得入座。仅限值班人等,他人不得入内,守门人亦不得入内。(值班人等)坐于门,鸣板召之,乃入。鸣板毕,即出……”这里的鸣板,说得就是云板。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19)

云板(网上图片)

牛庄地处三岔河口,为战略要地,天命八年,努尔哈赤重修牛庄城,以加强其防御力量。清代这块云板被放在管理汉民的行政机构——牛庄巡检衙门;随着历史的迁徙,民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了这块云板的价值,于是在1922冬天遂送到海城他山公园保管。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城县志》和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海城县志》对此都有记载。日伪时期长期混乱,云板不知何时成为附近一所小学报时的钟。每当上下课的时候,学校工友就要“铛、铛”地敲上几下。

1955年沈阳故宫工作人员来海城征集文物时意外地发现了它,同时用一个新买的手摇铃铛换回了这块云板!于是征集入藏沈阳故宫,为国家一级文物。

生铁所铸的云板,由于容易生锈,所以不易长久保存,因此,能够完好传世到今天的云板极为稀少。

这块云板尤为珍贵,不仅是因为它巨大的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十分稀少,

清朝曾经称“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称为清后,为消除民众对金朝的恶劣印象,几乎把与“金朝”字样有关的东西都毁掉了,这块云板侥幸保存下来!

郎世宁画作《设色竹荫西狑图轴》

此图为清中期著名的传教士画家郎世宁所绘,他以西方标准的油画绘画技法,使用中国传统的笔墨、颜料,在绢帛之上精致刻画出竹荫之下一只栩栩如生的猎犬形象。猎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反映出西画在生物解剖学及透视比例关系方面的优美特征,笔触细腻而准确,透过猎犬身外的皮毛和皮肤下的筋络、血管,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只西狑的呼吸与暖意;而它那充满灵性的亮晶晶的眼睛、湿润的鼻翼、紧阖的长唇和软软垂下的双耳,更让人们理解了狗的忠诚与柔情……。

在画的右上角钤盖有“怡亲王宝”朱文方印,说明这幅作品曾被当时的怡亲王府珍藏过,是雍正皇帝赏赐给自己的十三弟允祥的。

《竹荫西狑图》创作于雍正年间,竹荫西狑并不是皇帝的猎犬,“从竹荫西狑这个名字看,画中一定是一条西洋犬,可能是传教士带到中国并献给皇帝的。”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20)

(网上图片)

《设色竹荫西狑图》在1988年被谢稚柳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郎世宁以工细的笔触描绘了在苦瓜藤缠绕的翠竹边,有一只身量细长的西狑良犬,欲动又止。

2011年,这幅画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

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

沈阳故宫收藏的清代官窑青花瓷有四百二十余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青花瓷为主。大多数器物的胎质、釉色、造型、做工及纹饰图案均为上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青花瓷有“康熙款青花红龙大盘”、“康熙款青花番莲瓶”、“雍正款青花瓶”、“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雍正款青蝙蝠纹盘”、“乾隆款青花六方双螭耳瓶”、“乾隆款青花六方大瓶”、“乾隆款青花花卉执壸”等。

沈阳故宫最好的东西(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21)

雍正朝是清朝瓷器制造业最高峰的时期,这件青花红龙大盘又是当时宫廷中使用的器物,可谓是清朝瓷器高峰的代表作,艺术价值极高。

这十件“镇馆之宝”,有的是帝王的遗物,有的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