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字上下功夫(精字下功夫农)

本报记者孙维福吴佩每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是新闻战线的一次大型的“走转改”活动,也是报社浓墨重彩推出的“开年大戏”今年,《农民日报》在总结以往报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不仅在“精”字上做文章,实现精准策划、精心采写、精细编排,而且调动新媒体力量实行报网融合互动,抓好时间节点,选准报道角度,突出农情乡韵,讲述记者见闻,生动反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冲刺脱贫攻坚、倡导农村乡风文明等“三农”发展新气象,全景式呈现出一幅幅春节期间“三农”中国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在精字上下功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精字上下功夫(精字下功夫农)

在精字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孙维福吴佩

每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是新闻战线的一次大型的“走转改”活动,也是报社浓墨重彩推出的“开年大戏”。今年,《农民日报》在总结以往报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不仅在“精”字上做文章,实现精准策划、精心采写、精细编排,而且调动新媒体力量实行报网融合互动,抓好时间节点,选准报道角度,突出农情乡韵,讲述记者见闻,生动反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冲刺脱贫攻坚、倡导农村乡风文明等“三农”发展新气象,全景式呈现出一幅幅春节期间“三农”中国图。

精准策划谋篇布局突出农字更接地气

作为践行“走转改”精神的具体体现,新春走基层活动如何走进人民心中、走出时代特色,彰显《农民日报》特色,成为报社全体编采人员的一道重要课题。农民日报社编委会对此高度重视专门部署,强调要精准策划、精心采编,把这一规定动作做好做足。

今年元旦刚过,报社编委会即着手谋划“2017年《农民日报》新春走基层”的报道方案,并在全社编辑大会上对今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成立了“新春走基层”活动报道小组,编委会领导带头抓策划、抓选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农民日报》更加突出“农”字,将报道主题设定为“新春走农家”,创设出两个阶段性栏目,前期为“新春走农家·记者见闻”,烘托过年气氛;后期为“新春走农家·记者感言”,反映“三农”期求。《农民日报》要求记者赶赴农村走进农家,直接“沉”到最底层,将笔端对准农民。同时为保证选题内容的准确到位、采访内容的层次丰富,报社提前对回乡的记者前往地域、拟写选题进行筛选,及时与记者沟通,追踪采写进程,确保稿件质量。

精心采写以小见大见闻鲜活感言深刻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今年包括报社中层以上领导共有40多位资深及骨干编辑记者踊跃参与。他们在第一时间分赴祖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县的乡村,在田间地头、院坝街巷与农民面对面交谈,通过现场耳闻目睹农村新变化,反映农村新期盼。

记者钟欣新春前夕深入云南山村,走进禄劝县团街镇治安村的老汉张大纲家,采写回极富民族年味的稿件《山村彝家庆新春》,作为1月13日开栏推出的第一篇稿件配图刊发,通过一顿杀猪饭写出了那里彝族乡村的新变化。记者冯克走进河南省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倾听村党支部书记老金讲述各种“村理”的故事,这篇《讲理村里听老金讲“理”》,通过一个“理”字折射出了时下中国乡村的温情感动,见证了一个老支书的执著坚守。40多篇沾满春泥、冒着热气的报道,就是这样以农家为背景,让农民当主角,说农事、道农情、感农怀,同时也拉近了记者与“三农”的情感,锤炼了社训——“崇农立言,惟仁求真”的职业精神。报道都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注重细节,以小见大,还使用了原汁原味的农民语言,使一个个农民形象有血有肉、具体可感,他们的忧愁或欢笑都跃然纸上。

如果说前期的稿件突出记者见闻,后期的稿件则强调记者感悟,既有感性的见闻,又有理性的认识。很多记者将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在感言中表达了对农业农村的思考和建议。

尤其是本报副总编辑何兰生撰写的《如何看待传统村落式乡村的衰败》,全面观察、理性思考乡村问题,鲜明回应各种返乡笔记的偏颇表述,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充分体现了本报的责任和担当。

精细编排创新版面报网互动内容精彩

版面上的精细编排和创新,也是《农民日报》今年新春走基层报道上的一大亮点。从1月13日起,本报在一版醒目位置开栏。之后连续几天,一版一直以文配图的形式推出“新春走农家·记者见闻”专栏。除夕过后,又组织专门版面,在3版和4版开出整版专题报道。在版面语言的运用上,特意使用了对联、栏题、底纹等富有中国风格的元素,既赏心悦目,又欢乐祥和。

同时,版面编辑注重对稿件进行精心修改,尤其是制作了一批简洁凝练、富于感染力的标题,字数少,言简意赅,如《老牟三拒买树人》《孩子在哪家在哪》《故乡味道最动人》等,不仅提升了报道主题,而且具有人文情怀。

除了报纸上的报道,《农民日报》旗下的中国农业新闻网、微博、公众号“农民日报”“帮农问”“重农评”等新媒体也对“新春走农家”的各篇稿件进行重新编辑和制作,实现报网互动,凸显集群效应、扩大了传播影响力。

正是在“精”字上下足了功夫,在“农”字上大做文章,《农民日报》新春走基层报道实现了突出、多样、连续的传播态势和效果。新春已过,农忙正酣,《农民日报》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常年走基层,时刻为“三农”,不断为读者奉献有品质、暖心窝的新闻好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