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1)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导读: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原是圆明园收藏的一幅传世名画,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被日本人抢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2)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千年名画的时候,脑海中下意识地会念出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的,马远这幅极简风格的寒江独钓图,就是写唐人诗意.这首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江雪》,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一片萧瑟清冷,孤舟泛江,寒风袭人,独有钓鱼翁。

这幅画原本藏于圆明园,1860年列强火烧圆明园,日本在混乱中将这幅传世名画掳走日本,现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

在画面中,马远没有对江水进行刻意的描绘,而是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水波荡漾之感,却让人感觉得到江水浩渺。画面中亦没有萧瑟的冬景,他用蜷缩的渔翁躯体神态,将那寒意逼人的冷冽直接渗透出来。而极简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正是中国画中虚与实运用的最高境界之体现,创造出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所以任何一个中国画家,都无人不知马远其人,更是将寒江独钓图奉为虚实境界的最高层次。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3)

中日建交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虽然传世名作归国无望,在多次交涉努力下,专家终于在东京国立美术馆取得了寒江独钓图的高清影像文件,以作研究学习。将寒江独钓图放大之后,渔翁的表情神态栩栩如生,历经千年之后画中的渔翁依然保持着期待、无奈的神情全神贯注地望着江面,似乎下一秒就有所渔获。而当你将视线移至他手中的钓竿时,会惊讶地发现他手持的是带着绞轮的海竿!至少1000年前的钓具已经和今天大致相仿,可见钓鱼文化在宋时已经相当发达。

寒江独钓图取唐柳宗元《江雪》诗意,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更完美地诠释了“诗意画”为何物。

至明正德年间,崇尚马远的浙派名家朱端又新作《寒江独钓图》一副,令人气愤的是,朱端此作也同样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之中被日本人抢走,与马远寒江独钓图一同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4)

朱端新作《寒江独钓图》

在朱端去世几十年后,江苏名家袁尚统于崇祯八年(1635年)又创作了一幅寒江独钓图,现藏于山东博物馆。这是我国仅存的《寒江独钓图》。明代朱端和袁尚统的作品,亦是以唐人诗意为凭的诗意画,但意境却较马远之作相去甚远无法逾越。

马远之寒江独钓图,不光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更将南宋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并且将自古以来的钓鱼文化得以在千年以后让人了解,不仅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宋、明时期的山水画如《渔舟读书图》《子陵钓图》等都出现了轮竿的影子,令人称奇。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寒江独钓图赏析)(5)

江苏名家袁尚统于崇祯八年(1635年)创作的寒江独钓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