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

1995年,我国陕西西安出土了一方墓志,墓主人是唐代李弘太子家令——阎庄,墓志不仅体现他的生平,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对李弘太子死因的新一轮讨论。

太子与阎庄先后死于同年(公元675年),而李弘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亲生长子,英年早逝,他的死因至今仍有争议。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

与李弘相继去世,太子和阎庄的死因一度引起猜疑

阎庄的父亲是唐代名臣阎立德,学者之所以对他感兴趣,主要是阎庄其人更为突出的两个身份:一是唐太子李弘家令,二是西安阎庄墓志的主人。

他的墓志出自唐代以执笔碑文而出名的李俨之手,今存1226字,内容保存得较为完整,引起了不少学者对唐代历史的新一轮考究。

最为热烈的就是被发表在《唐研究》:“阎庄之死与太子李弘之死有关”,并且间接作为“太子李弘不是正常死亡”的论据,受到较多著作的引用,影响较深远。

在阎庄墓志中,“岂意彼苍冥昧, 福寿徒欺。积痗俄侵, 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意思就是阎庄并非正常死亡,而是随着太子的逝去也遭遇了不幸。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2)

太子李弘,母子交恶,英年早逝

李弘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第一个儿子,生于公元652年(永徽三年),年仅四岁就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度象征着武则天在后宫的地位之稳固,也为武则天后续的谋权所铺路。

唐高宗先废李忠,另立李弘为太子,因此一直很看重李弘这个儿子,为了他的教育,特地安排了不少忠臣文人对他进行栽培。

太子李弘的本性优良,他的老师们也没有拘于他的身份,敢于对其进行教导。

当时,李弘太子的太师还是高祖指派的三朝重臣,从小就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李弘不仅孝顺仁义,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3)

唐高宗很早就放权,让太子监国,以培养他的治国理政能力,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栽培的皇位继承者,身为皇帝同时也是父亲的唐高宗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

然而事实并没有像唐高宗所期望的发展下去,随着高宗的缺席,垂帘听政的武皇后权力不断扩大,同时也助长了她的称帝野心,唐高宗也逐渐成为傀儡般的角色。

所幸此时的太子李弘年纪尚小,并没有对武则天的地位产生明显的威胁,所以李弘还是安全的。

但随着李弘的成长,他不仅拥有太子这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还具备了实际的理政经验,武则天就没有充分的理由在太子长大后还继续垂帘听政了。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4)

另外,由于李弘从小由朝廷文人重臣教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仁政的主张和母亲武则天跋扈的政治抱负显然大相径庭,加上朝廷群臣对作为太子的李弘有十足拥戴和信任。

原本是武则天母凭子贵的象征,如今的李弘逐渐成为母亲眼里的钉子,武则天对权力的欲望愈加膨胀,即使是亲生儿子也不能拦着她的执政、掌权野心。

武则天和李弘日渐对立,在朝堂之上,骨肉母子也未必连心,因此李弘屡次与武则天政见不和,在武则天的心里则埋下了除去眼中钉的种子。

最后,李弘善良朴实的品性还是害了自己,武则天是权力的奴隶,对阻挡自己的敌人有仇必报,恨之入骨,其中一位就是后宫的萧淑妃。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5)

李弘没有考虑到其母对萧淑妃的憎恨,而想为萧淑妃的两位年过四十都没能出嫁的公主向唐高宗请婚,此举彻底激怒了武则天。

根据史书《新唐书》记载: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廷,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酖杀弘。

“上元二年,(李弘)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

武则天毒杀了太子李弘,当时李弘年仅二十四岁,英年早逝,世人无不惋惜。

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也有记录:“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由于司马光是有名的直言,他借此书描述了当时的场景,这也作为了许多学者推论李弘之死的依据。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6)

恶毒心狠,兽行多端的武则天

从古到今,武则天都是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古代中国,男尊女卑、君臣父子的思想是主流甚至是唯一的原则。

因此寻常百姓乃至学者,都难以接受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却当上了一个国家独裁的统治者。

武则天的原生家庭被认为是“政治暴发户”,父亲曾追随在唐太宗手下起兵反隋。

她既是唐高宗的昭仪、皇后,又曾作为唐太宗的才人,在讲究出身和名分尊卑的唐代,这两个因素加深了武则天的自卑心理,使她治人、理政手腕愈加毒辣,报复心理和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强烈。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7)

因此,掌权后的武则天常用酷刑,杀人无数。

唐太宗时期,因貌美多才,武则天年少时就被唐太宗召进宫,赐号武媚。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平常女子如武则天的母亲,想到十四岁的女儿要到尊贵的皇帝身边,都会有所担忧,而武则天不仅天生胆识过人,尤其早熟,其人更不是寻常小女子的心境。

武则天在太宗身边时,曾与身为太子、年纪相仿的李治产生了情愫。武则天入宫十三年,仍然只是一个才人。

对于高傲的武则天来说,伺奉太宗十余年,落得个入寺为尼的下场,她的自负心理必然是无法接受这个处境的。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8)

她的野心直到唐太宗去世后,到了唐高宗时期才得以日渐显现。

“武氏见高宗黯然而泣,高宗亦泣。”高宗偶然到感业寺,见到为尼的武则天,两人相望而泣,勾起了当年的情感回忆。

不得不说,已经二十多岁的武则天还是具有一定的外貌优势和手段的,令唐高宗对其念念不忘。

而在当时,也得益与高宗后宫的争宠斗争,武则天被王皇后作为争宠的工具,顺利再次进宫。

成为昭仪的武则天,除去了萧淑妃势力,获得王皇后的信任后,她就开始设计如何取代王皇后。

武则天成功夺后位之后,下一步竟是抢走亲儿子的帝位,到最后甚至真的称帝,并且自立周朝,独裁专政近二十余年。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9)

根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恶毒心狠,多行不义:

谋杀亲子李弘、李贤,篡位夺权

太子李弘、李贤之死,一直是史学家及学者、乃至民间的热门话题,李弘、李贤都代表着正统的皇室继承,李弘的死,一度引起朝廷臣子的忿忿不平。

他弟弟李贤也跟李弘遭遇的同样的悲剧收场,也揭示着武则天为篡位,丝毫不念骨肉亲情。

高宗生病后,授意武则天垂帘听政,自此武则天开始大权在手,辅国二十余年。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0)

“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武则天野心勃勃,等到高宗发觉,为时已晚,无可奈何。

李弘、李贤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都具备治国的能力。

年仅二十四岁的李弘被武则天毒杀后,李贤随即成为了下一任太子,然而也遭到了杀害。

而陕西出土的关于阎庄的墓志,正是曝光了1300年前武则天的这一兽行,果然,史书并没有骗人。

武则天无视亲情骨肉,处心积虑弑子夺权,这个行为违背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无论古今都是无法被接受的。

除了这一兽性之外,武则天还有其他罪行。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1)

耍权术心机,谋杀亲女嫁祸王皇后

武则天“有权术,诡变不穷”,作为唐高宗的昭仪时,武则天曾生下一个女儿。

她为了除掉王皇后,利用王皇后刚刚探望小公主后离开的间隙,竟然趁机亲手掐死了自己襁褓中的女儿,并向唐高宗嫁祸给王皇后及其同党,引起了唐高宗对王皇后的憎恨,“始有废后意”,从而萌生了废后的想法。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2)

施计令高宗废王皇后,立自己为后

武则天向唐高宗进言:王皇后与其母亲诅咒自己,并暗中联合朝廷官员上书请求高宗立自己为后,深信不疑的高宗顺势而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取得了唐高宗的独宠和信任,着手迫杀王皇后、萧淑妃,誓要将与自己为敌的后宫势力斩草除根。

报复心狠,残害忠良,贬杀长孙无忌、褚遂良

武则天向高宗主张废王皇后时,支持李忠为太子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冒死反对。

高宗因而产生了犹豫,并没有下决心立即废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良臣的护主行为引起了武则天的反感和恨意。

掌权后的武则天为报复,致使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将褚遂良等宰相冠以谋反罪,贬逐流放并杀害,而长孙无忌则被迫自杀。

在武则天眼中,这些阻碍她称帝的一方士族势力都被应当被一一铲除。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3)

荒淫残暴,昏暗无道

武则天荒淫无道,是同时代的骆宾王最早公开指责的。

武则天被描绘成淫乱成性、男宠几何,行为被世人所不齿。

也是因为武则天先后伺奉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在执政期间,又有过四个男宠,其男宠甚至权倾一时,令后人所诟病。

武则天肆意重用酷吏扫除政敌,武周当政时,大兴告密之风,连连诛杀无辜,甚至进行武力镇压,以保障政权巩固。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4)

独裁专政,有违伦理

为了满足自己称帝的政治野心,武则天一度铲除了代表正统皇室的李唐宗室势力。

在当女皇前,她下令杀害李唐宗室十二人,甚至鞭毙自己亲生儿子李贤的二个儿子,杀绝了李唐宗室对她的威胁,流放了活下来的幼弱后代,肆意株连无辜。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开启长达十五年的武周朝代,而她实际掌权的时间则更长。

作为历经两代皇帝的才人、皇后,武则天独裁专政,步步为营,又处心积虑地登上了女皇帝的宝座,是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根深蒂固的伦理思想里所不能被接纳的行为。

大唐太子李弘的死因(陕西出土一墓志)(15)

参考文献
  1.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版》_二十四史编委会_钱装书局(8007p)
  2.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_王双怀_人文杂志. 1996,(03)
  3. 《论武则天的功过》_赵文润_社会科学战线. 1999,(06)
  4. 《论武则天与慈禧用人特征的差异》_勾利军_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6)
  5. 简论武则天其人其文_苏者聪_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5)
  6. 武则天与李弘、李贤之关系探微_赵英华_《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弘之死与唐恭陵_韩建华_大自然探索. 2008,(04)
  8. 陕师大藏唐阎庄墓志再考_张清文_唐史论丛(第二十七辑)
  9. 唐《阎庄墓志》考释补论_孟祥娟_唐代文学研究. 2021,(01)
  10. 墓志的起源和发展_河南博物馆收录_201705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