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苏东坡的对比(苏东坡看到一组李白的诗后)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一生中写下了很多诗歌,其中不乏传诵千古的名篇佳句。不过,在李白去世之后,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曾拿自己或他人写的诗歌来冒充李白的作品。因此,直到今天,对于有些诗歌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议,没有定论。

李白与苏东坡的对比(苏东坡看到一组李白的诗后)(1)

李白一生中写下了很多传诵千古的名篇佳句。

例如下面这首曾被称为是李白作品的《笑歌行》(也称《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这首诗看上去风格怪异,内容俚俗,确实不太像李白的其他多数作品。因此对于这首诗,历史上就存在争议,今天,研究李白的权威专家们也无法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不过,宋代大诗人苏轼却认为这是一首伪作,并不是李白本人的作品。苏轼的这种判断可信吗?有一个例子或许能说明苏轼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力。

李白与苏东坡的对比(苏东坡看到一组李白的诗后)(2)

宋代大文豪苏轼断定,有些署名李白的诗歌根本不是李白写的。

《苏东坡全集》中记载,有一次苏轼从古孰堂前经过,看到那里写着题为《十咏》的一组诗,署名是李白。苏轼就觉得这些诗很可疑,应该不是李白的作品,因为诗的词句太浅陋了。后来,苏轼见到了他的朋友孙藐,孙藐告诉他说,王安国曾经说过,那些诗不是李白写的,而是李赤写的,因为在秘阁中有李赤的诗集,《十咏》这组诗就收在这部诗集中,而李白的诗集中并没有那些诗。

这就证明,苏轼最初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可见,苏轼作为一代文豪,对诗歌的欣赏和判断能力是非常卓越的。

除了《十咏》外,苏轼还认为《归来乎》、《笑矣乎》、《赠怀素草书》等诗都不是李白的作品,这些诗大概是唐末和五代时期的贯休、齐己等人写的。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因为苏轼认为这些诗水平太次(绝凡)。

苏轼还认为,因为李白的诗歌风格豪逸,对于语句却不是非常讲究,“(诗)集中往往有临时率然之句”,所以后来那些平庸的文人们才敢把自己的诗歌冒充李白的作品。苏轼认为,如果李白的诗歌也像杜甫的诗那样,又有谁敢冒充他的诗歌呢?

可见,苏轼显然是认为杜甫的诗歌在格律和词句上要比李白的诗歌严谨得多,以致于别人很难模仿和冒充。实际上,在古代有不少人都持这种类似的观点。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的诗歌要比杜甫的诗歌优秀,但有些人显然并不这样认为。

李白与苏东坡的对比(苏东坡看到一组李白的诗后)(3)

李白、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骚客。

例如宋代的王安石曾经从四位著名诗人的诗歌中选了部分诗歌编辑了一本诗集,在这四位诗人中,排第一的是杜甫,第二是欧阳修,第三是韩愈,第四位才是李白。有人问他,为何李白被排在最后呢?王安石回答说:“因为李白才高而识卑,他的诗歌中,写酒和美女的,又占了十之八九。”可见,王安石虽然认为李白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但他也认为李白的诗歌存在明显缺点,题材格调不高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李白的诗歌比不上欧阳修和韩愈的,更比不上杜甫的诗歌。

当然,苏轼和王安石的这种看法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无论如何,李白的诗歌还是非常杰出的,别人要想冒充,也得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行,否则,就会被苏轼这样的大行家一眼识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