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趋势学习笔记(教育概述和基本发展笔记)

1,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育发展趋势学习笔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发展趋势学习笔记(教育概述和基本发展笔记)

教育发展趋势学习笔记

1,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

2,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

3,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4,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5,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6,教育的永恒性强调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脱离教育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即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7,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者是展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等。狭义的教育者指学校的老师;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而不仅仅是学生;教育影响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教育双边活动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手段。)

8,最早将“教”和“育”两个字连用的是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早对“教”和“育”一词做出解释的是东汉的许慎。

9,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的划分是依据教育系统自身发展形式化的程度为标准而划分的两类教育形态。

10,以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社会产业技术为标准,可以把教育形态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11,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状和表现形式。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对教育形态的种类划分也就不同。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与存在范围来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2,全民化和民主化属于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特征或者现代教育特征。

13,多元化和现代化属于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特征或者现代教育特征。

14,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15,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6,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7,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教育这一活动的概括。且教育的功能方面,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8,教育的文化性,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9,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能提供服务和生产劳动能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教育的科学性不仅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中,也体现于教育机构如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运作方式上,体现于教育者的言行,特别是他在正式的教育交往如课堂上。

21,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都是不正确的。

22,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范畴。

23,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这是第一个正式以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论。

24,生活性是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25,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