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简介(清明时节读玩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简介(清明时节读玩清明)(1)

尽管杜甫、黄庭坚、汪元量、刘克庄、袁宏道等许多古代诗人,都写过同题的诗词,但小杜的这首《清明》,最是人尽皆知,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写清明节的最有名的诗了。

一、读《清明》

杜牧的这首诗好在哪里呢?要理解这首诗,首先要理解清明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与现在以缅怀先人为主要内容不同,古代的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踏青郊游。所以,古代的清明节,也可以是个很欢乐的节日。

了解了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后,我们再回到《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多雨,这应该是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下雨可大可小,可急可缓,可长可短。但清明节的雨,很少有突然猛下一阵然后很快停掉的急雨骤雨暴雨,而是那种绵绵黏黏的雨。“纷纷”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雨“下得不大但下个不停”的感觉。所以,作者不说“愁苦”,但“愁苦”的感觉扑面而来。

清明时节简介(清明时节读玩清明)(2)

路上行人欲断魂

乍一看,“路上”似乎与“行人”重复了,“行人”嘛,总是走在“路上”的。但实际上,重复也是强调。这里便要涉及另一个问题了:“行人是谁?”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其他的过往行人,一是指作者自己。

我认为,指作者自己更加符合诗意和逻辑。“断魂”的意思是情绪低落,神魂散乱。若是指他人,过往的行人,不可能都是这种情绪的。而且,写他人“欲断魂”,在诗意上还是“隔了”,只有写自己在“路上”,表明自己是个行人、过客、游子(而非归人),天涯羁旅,更加重了“凄凉、落寞”的感觉。

于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明前”的茶是好茶,但那样的天气、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情,一个人想要喝的,只能是酒。也只有酒,才能浇灌愁肠,才能抚慰孤独。“雨纷纷”了那么久,在路上了走了那么久,终于碰到一个可以问的人了,可见孤独不仅是心理上的,也是物理上的。而“借问”二字,自然引出了下句的回答。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为什么是“牧童”呢?问路,自然不一定要问牧童,但一来,前面说过,清明是古人的大节日,大人们估计都在家里忙着,只有小孩子还会在外面;二来,若是问个大人,少不得要客气两句,问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再说酒家怎么走云云。

唯有孩子,大概正忙于什么事情,没空说话,用手遥遥一指便完事儿了。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就是类似情况:“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而在下雨天出来的,牧童的可能性更大。古代是农耕社会,耕牛是最宝贵的财产,所以无论什么天气,都要保证牛能够吃到草料。而反过来,调皮的儿童要想在那样的天气出去玩,放牧也是最好的借口。

清明时节简介(清明时节读玩清明)(3)

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诗意却远远没有。诗人接下来去喝酒避雨浇愁了吗?喝了多少,有没有喝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吗?言虽尽而意无穷。

二、玩《清明》

《清明》这首诗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晓,除了诗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因为这首长期受到人们的恶搞和改编,主要有“瘦身”和改编两种玩法,可以说差不多被“玩坏了”。

(一)瘦身版《清明》

所谓“瘦身”,就是在不考虑平仄的前提下,每句去掉相同的字数,还能基本保留诗的原意。神奇的是,这首诗竟然可以连续砍上很多刀。

每句去掉一个字: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每句去掉两个字: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因为,“清明”就是个时节,所以“时节”二字多余;“行人”肯定是在路上的,所以“路上”也多余;“何处有”便是提问的意思,“借问”二字也多余;至于最后一句,谁来回答并无所谓,所以“牧童”也可以去掉。

有人觉得砍得不过瘾,又继续补了一刀,于是变成了:

清明雨纷,行人断魂。

酒家何处, 指杏花村。

仍然不过瘾,又继续动刀:

雨纷纷,人断魂。

酒何处,杏花村。

神奇的是,砍成这样,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居然都还在,也算是一绝了。但是刀子不停:

雨纷,断魂。

问酒,杏村。

原诗的意思还顽强地残留着一点点。可是,刽子手是不会停手的:

雨,魂。

酒,村。

这个样子基本上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了,也没有诗意了,纯属文字游戏。幸亏砍到头了。

(二)改编版《清明》

除了“减肥”,人们还很喜欢通过不同的断句,把《清明》从诗改编成其他不同的体裁,有改成词的,有改成散文小品的,甚至还有改成剧本的。

精彩的改编版本有很多,下面略举数例:

1、词版《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散文版《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剧本版《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上这些改编,尽显汉字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