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

谭鑫培 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

谭鑫培(1847.4.23~1917.5.10):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 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

艺术特色:谭鑫培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他还善于突破二二三、三三四的句法,运用衬字、虚字润腔,灵活地转变板眼,因而他的演唱玲珑活泼,变化多端,于平淡中见灵巧,并能细腻而鲜明地表现不同人物的感情。

少年谭鑫培

为了谋生,谭家父子一度在京津之间,搭入乡下的各种草台班唱戏。谭家父子天赋秉异唱戏不难,但想唱红又谈何容易,想唱红就要进京!辗转颠沛后,谭志道横下一条心,带着儿子闯进了京城。

“余三胜”

短短五年,谭鑫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63年,16岁的谭鑫培出科后,搭入广和成班。虽说功底扎实,但在当时竞争激烈的梨园行,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幸运的是,就在谭鑫培搭入广和成班的同一年,京剧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宗师级人物也搭班到了这里。面对这样一位传奇性的前辈——余三胜,年轻的谭鑫培斗胆提出拜师的请求,不想余三胜竟一口答应。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2)

余三胜与谭鑫培塑像

谭鑫培还只是一名年轻的武生演员,而戏班中挑班唱戏的头牌大角非老生莫属,虽说已拜在一流老生大师的门下,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生演员,谭鑫培还不知后面会有多少艰辛的路要走,而就在此时,谭鑫培迎来了老生演员一生中最可怕的第一道关口“倒仓”。

“倒仓”

谭鑫培20岁上下演《银空山》时,竟哑得唱不出声来,他难过得无地自容。嗓子“倒仓”后,他不唱老生只演武生。谭鑫培的夫人侯氏是刀马旦侯廉的姊妹,定亲后,侯家有悔婚之意。谭鑫培机警武勇又是少年意气风发,他不顾一切,带着借来的银子,坐骡车到天津侯家内室,拿出刀来,问岳父悔婚理由,结果理由说不过,岳父不能不屈服,这样他把夫人带回北平。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3)

谭鑫培坐像

舞台失意,生活窘迫,谭鑫培只得闯荡江湖,在乡下卖艺“跑野台子”。孔武有力的谭鑫培能耍一手少林寺高僧传授的“六合刀”,在搭不上班子时,有人请他当保镖或看家护院。梨园界流传过他在马兰镇演戏痛殴旗兵,在房山乡下蛰居时足踢窃贼,在史家护院以“六合刀”勇挫群敌等轶事,黑道上的朋友都知道有个武艺不凡的“单刀叫天”。

“从容”

谭鑫培在舞台上随机应变的能力,非一般伶人所能及。一日演《黄金台》,谭鑫培扮齐相田单,上台匆忙忘了戴纱帽,观众正瞠目结舌,谭见状立悟,只听他从容念起定场白:“国事乱如麻,忘了戴乌纱!”四座欢声雷动,叹为天才。

一次演《辕门斩子》,饰杨六郎的谭鑫培念云:叫焦赞,饰焦赞的李连仲在后台与人闷话,竟未挂须上场,观众哄笑,谭早知端的,开腔问话:“小小孩童,你是何人?”经谭启发,李才应声道:“启禀元帅,我是焦赞的儿子。”“你来做甚,叫你父来!”李得以下台挂须更出,座客为之绝倒。

“望尘莫及”

谭鑫培早年曾工习武生,武功根底扎实,身手矫健,无论靠把戏、箭衣戏或褶子戏,都能做到身段洒脱,干净洗练,在很多戏里还表现了独特的技巧。例如在《问樵闹府》中,谭鑫培有一“踢鞋于顶”的功夫,堪称绝技。在第二场“闹府”时,剧中人范仲禹出场时,用右脚挑起鞋来往头顶上踢,人急坐下,鞋却能稳稳落在人物的头上。需要说明的是,范仲禹戴的是高方巾,不是平顶帽,虽然落下的一瞬间是用手接下,但用脚踢上去却是事实,能落在百无一失的头顶,不仅需要勤学苦练才能达到的腿疾手快,更需要有武生基本功中的腰腿功夫。这些却都是当时只重视唱工,或缺乏武工基础的演员所望尘莫及和难以望其项背的。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4)

《定军山》——谭鑫培

电影《梅兰芳》中描绘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谭鑫培(“十三燕”的原型)打擂情节,这是虚构演绎的。相反,谭老板提携梅兰芳多处。1912年,当时大腕谭鑫培65岁,梅兰芳只有19岁,一个久负盛名,一个初出茅庐,差了两个辈分,为什么谭老板要点梅兰芳同台演《桑园寄子》呢?一是戏路一致;二是谭鑫培与梅兰芳祖父梅巧玲一同名列“同光名伶十三绝”,渊源颇深。梅兰芳学戏比较慢、反应有点迟钝,谭老板在舞台上传帮带,提高梅兰芳对舞台规范的感性领悟。

“绝戏”

谭鑫培虽是“伶界大王”,但他死得很惨。1917年4月,广东督军陆荣廷到京,大军阀江朝宗为他办堂会戏,坚约谭鑫培出演。适逢谭鑫培有恙,卧床经月,便以此婉辞。谁知江朝宗竟派人架谭鑫培演出。那天恰恰演的是《洪羊洞》,描写杨六郎从重病到死亡的一段悲壮经历。谭鑫培感同身受,禁不住双泪纵横。演毕回家,病势加重,没多久就与世长辞了,时年71岁。有人称此次演出为“绝戏”,当时民间流传这样两句顺口溜:“欢迎陆荣廷,气死谭鑫培。”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5)

谭鑫培画像

伶界大王

谭鑫培是京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徽调、汉调皮黄腔的基础上,通过舞台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谭鑫培在学戏、演戏的过程中,继承了“前三杰”(亦称前“三鼎甲”,意为科考前三名,即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等老一辈艺术家唱念做打的精髓,又根据自身条件加工、锤炼和创新,使所演出的剧目及人物形象,形成“谭派”艺术的风格、特点,影响很大。

他在艺术上文武昆乱不挡,能戏甚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剧目为:《空城计》、《当锏卖马》、《李陵碑》、《击鼓骂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等。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熟悉谭派艺术的著名票友陈彦衡说:“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

如《定军山》中英勇、豪迈、虎老雄心在的黄忠,《秦琼卖马》中贫病交加、被困他乡的秦琼,《南天门》中舍生取义的老家人曹福,《珠帘寨》中拥兵自重而又惧内的沙陀国首领李克用,《搜孤救孤》中舍子救人、忍辱负重的程婴等等。在这些戏的排演过程中,谭鑫培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仍以上述剧目为例;《定军山》中的黄忠,原本戴帅盔、挂白三(髯),谭改为戴扎巾、挂白三(髯),用来弥补自己身材和脸型的不足(因其偏瘦)。《秦琼卖马》中,原本是店主王老好戏份较重,经谭修改,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更加细腻,遂反客为主,使秦琼成为主要角色。《珠帘寨》原是一出花脸戏,剧中李克用勾红色六分脸,早年,春台班的朱大麻子经常上演,名《沙陀国》。后余三胜曾以老生应工演出。谭鑫培继承其师衣钵,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几段唱腔,韵味隽永,唱得俏皮,并将《沙陀国》改名《珠帘寨》,成了谭派名剧。《搜孤救孤》的主角原本是公孙杵臼,谭扮演程婴,他设计了两段脍炙人口的唱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程婴遂成为戏中主角。

《定军山》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6)

谭鑫培在《定军山》中饰演黄忠

谭鑫培在艺术上富有革新精神,所演各剧,在剧词和表演艺术上多有加工改革之处。又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他面形清癯,因此不常演王帽戏;如这出《定军山》中的黄忠,不戴帅盔而戴扎巾,都是为了掩其所短而发挥其所长。

剧情:《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回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平定汉中,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稳,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进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攻占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居高临下,直取夏侯渊。黄忠腰斩了夏侯渊,从而夺得了定军山。

1905年,谭鑫培应位于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经理任庆泰的邀请,拍摄了他的拿手戏——京剧《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片断,共17分钟。在院中,借自然光露天拍摄,是默片(即无声影片),《定军山》拍摄完成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放映,轰动一时,万人空巷。从此,京剧纪录片《定军山》片断成为我国自主拍摄的第一部国产影片,也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纪录片,谭鑫培也成了我国第一位电影明星。

《空城计》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7)

《空城计》 谭鑫培饰演诸葛亮

剧情:《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叙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当时,诸葛亮所部精锐俱已遣出,西城空虚,只有驻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敌众,万分危急。诸葛亮定空城之计,以城门大开,从容不迫,若无其事地登上城楼观山赏景,饮酒抚琴。司马懿兵临城下,见诸葛亮端坐城楼,笑容可掬,焚香弹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计,疑有伏兵,不进而退。再次复回攻城,遇赵云抵挡而收兵。

《空城计》是谭鑫培最擅长的一出剧,无论在唱腔,念白和做工各方面,可称精湛绝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是不可多得,谭鑫培将诸葛亮,极其鲜明地塑造成了古代一位足智多谋,赏罚分明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

此剧是谭鑫培的代表作之一。后来一些宗谭的须生演员,也常以贴演本剧为“谭派须生”的标志。直至今日,擅演本剧的演员仍很多,而且大都按照谭派路子演出的。

《击鼓骂曹》

《击鼓骂曹》是一出京剧老生传统戏,取材于《三国演义》第23回“弥正平祼衣骂贼”,故事叙述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祢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后经百官相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

京剧《击鼓骂曹》可算骨子老戏,全剧不到一个小时,十分精炼。早年汪桂芬擅演,至谭鑫培独创一格。比如祢衡出场的引子,老词是“天宽地阔海无边,时事风云梦里眠”,并有句“得会风云上九重”,转四句“自幼儿窗前习孔孟,少游北海遇孔融。他将我荐与曹府用,要学那孙膑下云梦”。谭鑫培把它们都删掉了,改为一段念白。

谭鑫培唱罢末一句时,斜身向外将水袖向上直抖下去,同时又似不经意地向上场外角斜视一眼,徐徐走进场去。通过这一系列的念白、唱腔和表演把祢衡的形象生动的做了概括。由于祢衡早与孔融交往亲密,对曹操自难免心存成见,因此臆测:“我想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未必有敬贤礼士之心,此番进得相府,必须要见机而行”。这是一个伏笔,是祢衡见曹操不施大礼的原因。

谭鑫培唱快板的优点是尺寸快,变化多,能传达剧中人物的心情,又使每段各不相同。尤其这段唱,既气氛激昂又不失悠扬动听,可谓“刚健、婀娜兼而有之”。

剧照赏析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8)

图为电影《定军山》剧照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9)

谭鑫培在《辕门斩子》中扮演杨延昭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0)

谭鑫培(右)《四郎探母》剧照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1)

《阳平关》 谭鑫培饰黄忠(右),杨小楼饰赵云(左)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2)

《翠屏山》余玉琴(饰迎儿)、田桂凤(饰潘巧云)、余庄儿(饰潘老丈)、谭鑫培(饰石秀)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3)

谭鑫培(右)与王瑶卿合演京剧《南天门》

谭门是我国历史最长久的梨园世家,至今已然传承7代,除谭志道为老旦行当外,其余皆为京戏文武老生,计有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一脉传承,绵绵不绝。

谭鑫培名家唱段(伶界大王四海一人谭鑫培)(14)

谭小培(中)、谭富英(右)、谭元寿(左)祖孙三代

“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这是百年前一代文坛骁将梁启超对谭鑫培的赞誉。伴随着百年来京剧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伶界大王”谭鑫培之名,不仅没有消散于历史尘埃之中,反而熠熠生辉,至今回响不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