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

一个人在职场上要实现良好的职业升级、转型、加薪等,会受到能力、运气、机会、工龄、公司制度、知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只有一个,就是“能力”。

我们通常所讲的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二是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特定技能。通用能力指的是任何岗位都需要具备基本素质。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专业能力是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根本,但其实并非如此。工作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业绩别比别人好,但是提拔的却不是你;你的专业能力比别人强,但是很多成长学习的机会,上司都没有给到你;你的工作做得踏实又到位,但是年底评优却没你的份儿。这些遭遇都向我们证明:专业能力并不能“一手遮天”,我们无法仅凭专业能力脱颖而出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1)

专业能力并不能“一手遮天”,因为职场对人的衡量是综合能力

那么,究竟为什么专业能力突出却不容易被“看见”?难道专业能力在工作中不重要吗?

一、依靠专业能力难以在职场脱颖而出的3个原因

1、没有横向对比,工作是“一个萝ト一个坑”,相互配合出成果

在学校,我们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是成绩,而好成绩来自于自身的勤奋努力,所以只要管好自己、努力学习,就能获得好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换句话说,学习是一个人的战斗,顾好自己就能取得圆满的结果。工作不是学习,工作是一群人的努力,任何个体都是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的工作更重要、贡献更大,别人的工作不重要、贡献不大,因为团队和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分工与协作完成的。

我自身在一家大型生产企业工作过很多年,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和二线职能人员之间的“掐架”,从我进入这家企业起,就没有停止过。一线人员说自己很重要,如果没有他们日夜奋战搞生产,公司就不可能有利润,所以收入应该比二线人员高。而二线人员却认为,如果没有他们为一线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后方保障,他们连生产工作根本都没法正常开展,所以不能出现薪资收入的悬殊。其实,不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都同等重要,少了谁都不行,也只有一线二线共同合作,才能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并且确保产品的顺利交付。

所以,在一个团队或部门中,没有最重要、最关键的人,每个人各有分工,一个萝ト一个坑,只有彼此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正因如此,我们很难衡量谁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谁的专业能力更强。当专业能力的横向对比难度增大,或者缺乏清晰地对比标准时,就很难仅从专业能力角度判断一个员工优秀与否。

2、完成任务人人都能做到,做出创新、突出贡献是极少数

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通常是以能否完成任务为标准进行衡量的,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完成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基本上都能做到,否则可能早就被炒鱿鱼了,但是当全公司上下,人人都能做到完成任务的水准,你又凭什么脱颖而出、受到青睐?

不可否认的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前提是是否具备专业能力,但要被“看见”,绝不是仅仅完成任务就可以。真正依靠专业能力被“看见”的人,通常都是凤毛麟角,比如成为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攻克技术难关,取得国家专利等。这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能够做到创新、突出贡献永远是极少数。所以,依靠专业技能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除非你在专业技术上表现特别突出,做出了对公司发展特别大的贡献。

3、专才只有专到塔尖才会被重视,通才仍然最受欢迎

随着“工匠精神”大热,越来越多组织倡导员工要从“通才”走向“专才”,俗话也说“一招鲜吃遍天”,提高专业能力固然重要,它是确保我们能否做出有效工作成果的前提,但如果无法依靠专业技能让自己成为站在塔尖的人,“专才”之路可能会越走越窄。

相比之下,成为“通才”是适合大多数人走的路,在任何公司内,“会得多”的员工往往更受到欢迎,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宣传和营销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会得少”的人,如果不能凭借顶尖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知名度,那么很难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综上所述,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仅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在专业能力未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我们很难依靠专业能力让自己成为焦点。要让上司“看见”,得到认可,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不能死守着专业技能,要试图从被很多人忽略的通用技能着手提升。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2)

补足通用能力,职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二、5个让你实现逆袭的通用能力

专业能力指向的是结果,通用能力指向的是过程,专业能力不足会导致无法独立完成工作,通用能力不强则会失去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的机会。专业技能只是确保我们可以胜任某个岗位的基本能力,换句话说,公司招聘你进来,给你发薪水,实际上是购买了你的专业技能,你用你的专业能力完成既定的工作,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你必须要有附加值,而这些附加值正是被忽略的通用能力。

那么,在众多通用能力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升的?为什么这些通用能力可以让我们被“看见”?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在此,我提炼总结了5个非常重要,但时常被忽视的通用能力。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3)

写作是总结工作,让别人“看见”最简单的途径

1、写作能力

写作是我们从小就学习和锻炼的一项能力,但工作以后,由于专门写文章的机会越来越少,这项能力逐渐开始退化,并且逐渐被我们忽视。可是,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总有需要把一些工作形成文本的时候,比如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公文、宣传稿件、专业报告等。在我们看来,这些写作只不过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核心工作内容,所以写好写坏都一样,没有必要太下功夫,可实际上,工作中任何需要形成文本的东西,都是体现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窗口,也是别人评定我们工作好坏的依据。

比如,工作总结,这是一项每家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做的规定动作。如果你是一个只会干活,不会通过文字总结和表达的人,那么即便干得再好,别人也很难通过你的总结或报告,看出你的优秀。相反,如果你的工作表现平平,但能通过撰写总结或报告,把平凡的业绩写出不平凡的感觉,那么你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当然,这里所说的“写出不平凡”并不是捏造事实或夸大其词,把芝麻写成西瓜,而是要有高度的总结、概括、提炼的能力,并且升华到一定高度。

此外,写作虽然是每个职场人都会做的事情,但写得好的人却不多,如果你能通过好文章,让上司看到你的好文笔,你就会成为他眼中的稀缺人才,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我的一个同事,入职以来一直从事化验工作,但是她酷爱写作,天生就喜欢跟文字的打交道。所以,她利用宣传报道的方式,频繁给公司的宣传平台投稿,并且每篇稿件都精心打磨。很快,她就在公司内部出了名,大家一提到她,就想到“文笔好”。最后,她利用笔杆子,成功的从原来的基层部门,调到了机关大楼,又从基层单位调到了集团总部,从一名化验员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走上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发展道路。

关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从事文字工作,所以没有必要提升这项能力,但实际上,一个人能不能写,是拉开差距的源头之一。文字作为一种主流传播形式,是最好的展现自我实力的载体,在专业能力无法比出高低的情况下,写作能力强就是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被“看见”,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4)

良好的沟通是工作顺利开展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2、沟通能力

工作是通过分工协作达成共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如果一个部门或者团队,彼此缺少沟通,各自做各自的,很可能做着做着就跑偏了方向。

很多人将沟通能力和说话能力等同化,认为会说话就是会沟通,其实沟通能力并不是指我们会说话,而是通过语言表达维持或增加关系,并且借此实现自己的目标。

沟通分为听和说两部分。“听”指的是有效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说”指的是有效表达,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清楚。沟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你不懂沟通,就可能造成“茶壶里煮饺子”,别人不能通过你的表达知道你的想法,不能判断你在一份工作面前,是否有思路、有见解。除此之外,如果你不懂沟通,不能做到良好的倾听,不能提升对他人话语的理解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执行错误。

我曾经的一个同事,在公司里不仅不受上司喜欢,连同事都不愿意跟她说话,因为她在工作中从来不与任何人沟通工作的进展和想法。有一次,公司一名同事生病了,上司张罗大家一起去医院探望,问她“要不要跟着一起去”。她张口就说“你让我去就去,不让我去就不去”。上司当场蒙住了,对她说“探望病号是自愿行为,不是工作必须,如果你想去,就跟着大家一起去”。上司说完后,她没做声响。过了10分钟,她突然冲到上司办公室说“走啊”。领导当场又蒙住了,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也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很多同事都觉得她性格孤僻、不好相处,工作中处处躲着她,尽可能少与她打交道。其实,这个员工并不是性格古怪,而是不懂沟通,她在表达内心想法时,总是运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以至于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所以,有没有沟通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此外,如果你不懂的职场沟通的禁忌,很容易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比如越级汇报,带着情绪沟通,或者闷着葫芦自己干,不懂得汇报和反馈等。

我在大学,跟着我的导师做项目时,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凡事有反馈”。不论导师交代给我们什么任务,我首先会反馈“收到”,并且明确告诉他“什么时候完成”。在完成之后,我通常会通过信息或电话的方式,告诉他“工作已完成”。直到进入职场,我一直延续这个习惯,上司交办的任何任务都及时做出反馈。有一次,我听到上司在批评另外一个同事,说给他发微信布置任务,不仅当时没回复,几天过去是否完成也不反馈,然后又拿我举例,说我在这点做得很好。所以,沟通很多时候并没有商务谈判那么隆重,它就是一些细节或习惯,但也恰恰是这些细小之处,更容易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沟通与写作不同,它没有有形的展现方式,但却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所以,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是成为一个优秀职场人的前提,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够让工作的开展更顺畅,还更能赢得他人关注和认可,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5)

用良好的公众表达提升自身在公司内的“名气”

3、公众表达能力

如果说写作是以书面的形式展示自我,那么公众表达就是用口头的形式进行自我展示。说到公众表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演讲,并且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根本没有登台演讲机会,所以这项能力并不重要,也不需要。其实,职场中的公众表达并不仅指演讲,任何在公众场合的发言,都属于公众表达,并且都需要一定的公众表达能力,比如,工作汇报、项目介绍、开会等。

如同写作能力一样,如果工作做得好,但是没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别人根本体会不到你做的好。此外,从能力稀缺度的角度讲,公众表达相比于写作更为稀缺,如果你既能把工作做好,还能通过工作汇报等方式,用良好的公众表达展现出自身的实力,自然会加分不少。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考了一所大专,学了一门手艺,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厂从事热处理工的工作,但是她很喜欢演讲,并且从大学时就不断学习和练习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虽然进厂当了工人,但后来她凭借着自己突出的公众表达能力,被调入机关从事六西格玛业务的工作。由于公司每年举办六西格玛项目比赛,她每次都作为她所在六西格玛项目小组的汇报者,登台进行汇报,所以她突出的公众表达能力很快就得到高层领导的认可。而后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市、全国的六西格玛项目汇报,就这样,她对这项工作越来越熟悉,加上拥有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最后成功的从过去的工人岗位,调入了机关的干事岗位。

公众表达能力是一个在公司内部提升“名气”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体现一个人综合实力的窗口,也是每一个管理者必备的一项技能。所以,提升公众表达能力不仅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为借此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6)

让PPT为自己的工作表现代言

4、PPT制作能力

网上流行着一句吐槽:工作再努力,干不过一个做PPT的。其实,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因为PPT如同写作和公众表达一样,都是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和途径,并且现在绝大多数汇报性质的工作,都需要以PPT演讲的形式进行。所以,写作、公众表达和PPT制作是三位一体的表达能力。

很多人一提起做PPT就很头疼,但我是个例外,我很喜欢做PPT。为了提升做PPT的水平,还自费参加了很多课程。起初,我只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但没想到却因此在工作中获得了很多机会和嘉奖。以前,我们公司的党支部季度交流座谈会,主要以念总结为主,后来公司要求以PPT的形式做汇报。我看到这个通知后,主动向上司申请承担这项工作,并且当天晚上加班完成了支部季度汇报的PPT。第二天我交给领导时,我的领导惊讶的说“这做得也太好了”。随后,他带着我做的PPT在全公司支部书记会议上进行汇报,会议结束后,不少其他部门的领导前来询问“你们部门的PPT做得太好了,这是谁做的”。就这样,我的PPT制作能力不仅得到了体现和运用,还得到认可和称赞。紧接着,公司要组织PPT制作的培训,我意外的受到了邀请,成为了PPT制作课程的主讲人。虽然相比于专业的PPT制作者来说,我的能力还相差太远,但在公司内部,却因为这项能力让我得到了更多成长锻炼的机会,也让更多人认识我,知道我在这方面的特长。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上司不给我们机会,其实,所有的机会都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而能否争取到这些机会,往往取决于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通用能力是否过硬。

随着自动化办公的水平越来越高,PPT的制作已经逐渐成为每个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不论是重要的商业演讲,还是日常的工作汇报,都需要利用PPT进行呈现。可以说,PPT制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使用频次,已经越来越高,所以,既然总是感慨“工作再努力,干不过一个做PPT的”,不如让自己也拥有这项能力,做到“不仅工作很努力,PPT做得也同样很出彩”。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7)

有效掌控情绪,做高情商的职场人

5、情绪管理能力

我们常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情商是什么。情商的本质就是对情绪的掌控,这种掌控一方面体现在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另一方面体现在有效识别他人情绪的基础上,做出行为举止的调整,间接管理和调整他人的情绪。情绪管理的能力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更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状态,进而创造良好的结果。

我的一个师妹前阵子找我诉苦,她说刚进入公司三个月,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她,比如明明手头有很多事情要做,可同事却让她帮忙复印东西;和另一个同事一起负责文案策划,明明是对方工作没做到位,而上司批评的却是她。此类的事情发生过很多,让她觉得部门上下所有人都在针对她,一度想要辞职。其实,别人有没有针对她,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任何人都无法做判断,也无法掌控,我们自身唯一能掌控的是如何看待这件事。如果你认为同事的种种行为都是故意为之,那么必然会导致负面情绪出现,进而产生不恰当的言语和行为。相反,如果你把同事的帮忙请求,当作是举手之劳、助人为乐,自然就不会生气或郁闷。所以,工作中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仅可能会误解他人,还可能会导致自己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职场中,没有人喜欢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共事,就像没有人喜欢“天天拉着脸、没事就骂人”的上司一样,此外,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总是陷入负面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保持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的工作时的心情更舒畅、效率更高,还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8)

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相结合,才是职场综合实力的体现

三、3个技巧助你快速提升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虽然并非立足岗位之本,但它却总是悄无声息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这些通用能力?在此,有三个步聚和方法:

1、梳理短板

优势理论在今天的职场虽然被不断地倡导,但发展优势的前提必须没有限制性短板,也就是没有直接制约我们开展工作、发展自我的短板。这五种通用能力是目前日常工作中使用频次较高,但又时常被忽视的能力,如果缺乏锻炼和提升,会很容易在未来成为我们发展的限制性短板。所以,要提升自身的通用能力,首先必须知道自己的短板在什么地方。在写作、沟通、公众表达、PPT制作和情绪管理五个方面,先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找出短板所在。

2、主动学习

找到了短板,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主动学习,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相关课程进行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比如你在沟通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可以阅读有关职场沟通的书籍,或者参加一些沟通提升的培训。主动学习是提升通用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必须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公司内部一般比较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没有太多机会组织开展通用能力类的培训,所以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必须要能主动搜索相关学习资料,找到相对应的学习资源,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还不够,还要付诸于学习的行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请教他人,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资源。简而言之,在找到了自身通用能力的短板之后,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相关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3、刻意练习

能力不同于知识,光学习不练习是不行的。任何能力的提升,练习都比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所以,在提升通用能力的过程中,要做到刻意练习。首先,要专注,即在一段时间里专注于某一项能力的提升,如果发现多项能力都存在不足,那么就从当前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开始。其次,要学会寻求反馈,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反馈,只是自己一股脑地苦学苦练,很难有快速的提升,因为你自己根本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存在问题,所以要学会向有经验或者能力突出的人寻求反愦。比如你想要提升写作能力,不妨把写好的文章、报告、总结先拿给文笔好的同事看一看,让他们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最后,要及时调整,也就是针对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能够循环往复坚持以上三个动作,能力就会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提升,并形成自觉行为和良好的习惯。

如何第一时间准确回复上司信息(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被上司)(9)

提升职场辨识度,才能被更多人“看见”

总结

如今,我们评价一个人美不美,不单纯从胖瘦、五官进行评价,还会加上一条“是否有辨识度”,因为如果一个人五官长得很精致,但是辨识度不高,我们很难记住这个人的面孔。职场也是同样,我们要想让自己脱颖而出,就要首先提升辨识度,而职场人最好的辨识度并不来自专业能力,而是通用能力。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提升职场辨识度,依靠的正是写作、沟通、公众表达、PPT制作和情绪管理这五个通用能力。当别人没有这些能力,而你具备时,就很容易被人记住;当别人有这些能力,而你表现更为突出时,同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在职场上被更多人,尤其是被上司“看见”,不仅要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还要能通过写作、公众表达和PPT展示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成果,用良好的沟通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过硬的情绪管理能力体现自身的情商,只有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相结合,并且做出成绩、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才称得上“有实力”,才更容易被上司“看见”,才更有可能快速脱颖而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