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1)

题记

晓哲是一位具有敏感和感性特质的女性景观设计师,在做具体设计时往往会给作品带来独特的细腻与温柔;在作为团队领导时,她的思路也十分清晰,方向明确,能够带领团队高效高质运营。本期纳兰专访,晓兰将会与她聊聊大都会风格这个主题,期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认识和感受。

刘哲铭,中级工程师,10年以上地产景观设计经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参与和负责了大量地产景观项目,合作万科、融创、万达、新城控股、当代置业等众多一线地产开发商,积累了大量设计实战经验。

Question 01

你好!晓哲,请你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景观设计师刘哲铭,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沟通交流。

Question 02

本期我们想重点探讨一下“大都会风格”这个主题,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大都会风格类型的景观?它与其他风格类型的景观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大都会风格多元、包容,造型简洁、质感精致,大方流畅又简单完美;整体上流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很适合追求精致生活的人。它与其他风格最大的不同点是:大都会风格比较有震撼力,追求视觉和构成上的震撼性和冲击力,就像纽约大片中的大都会风格建筑,好多场景都会让人过目不忘,它属于简洁又不失奢华,将理性和感性冲突的美学发挥到极致,表现出来也比较克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所有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有时候,不仅仅考虑造型、平面,还要满足对空间的使用需求,考虑到未来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这点对所有设计作品而言,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2)

晓哲日常工作中的状态

Question 03

你能否给大家科普一下大都会风格的历史?怎样看待当下中国高净值人士对大都会风格的追寻与热爱?

大都会风格,英文是metropolitian,大意就是大气、精致、有艺术品位、有质感、现代的结合体。大都会风格是由新古典主义风格演化而来,沿用古典主义三段式形体美学。高层顶部造型层层退台收分,形体干净利落;基座错落咬合,形成丰富的层次感,辅以质感细部装饰,线脚细腻而材质敦实,稳固挺拔;建筑的标准段设计旨在“承上启下”,承基座之稳,启顶层形体之收分,主要追求比例上的和谐,强调一定的韵律感和挺拔感,是西方国家早期主流的建筑风格面貌。

经典的建筑,对于城市是标签,也是年代风华的缩影,对于人们的行为与生活,产生着引领时代变革的号召力,对于每一座城市而言,更是傲立舞台的封面作品;百年纽约城市中心的大都会风格冠绝世纪,尤其是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的纽约大都会场景,总是如此的让人念念不忘,以大都会建筑为代表的城市建筑风格简洁、奢华、雅致,投射出精英阶层对精致人生的孜孜追求,以上种种大都会风格刚好迎合了当下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喜好特征:低调、奢华、有内涵;外在符号化突出收获了面子,文化内涵深厚衬托了“里子”。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3)

纽约中央公园,大都会风格的起源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Question 04

你认为一个比较不错的大都会风格景观作品标准有哪些?它们在具体设计中是如何呈现的?在大都会风格类型中,你比较欣赏的设计师和作品有哪些?能否做一下简要分析?

大都会风格景观作品强调区域性的精神场所塑造、充盈简洁的场所体验、空间序列变化的感受以及与建筑语言整体的和谐统一,无论从平面布局设计,还是到立体空间塑造,都要保持高度一致性的设计语言,将建筑、景观、周边环境和人在空间中的感受一体化考虑,元素相互渗透,空间虚实相生,将人的尺度和细节的考究纳入整体考量。大空间上强调围合感与对称性,强化仪式感,小细节上苛求比例、材质、光影对比,体现品质上的精雕细琢。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4)

罗伯特·斯特恩,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比较欣赏美国建筑学家、国际建筑设计巨匠、“世界新古典主义的鼻祖”、现任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除了他在纽约中央公园旁设计出中央公园西15号作品之外,印象更深刻的便是他在杭州的作品:万科大都会79号,融汇了传统、经典时代意象与艺术美学,充分思考了人与物的内在关联,在秩序的物质间创造出了许多颇有意味的小空间,从穿越时空的非凡灵感,构筑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所有学院派的范式、比例、几何、装饰也都留下一种远观的、均衡的整体美,成为了大都会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在这里,向大师致敬!

Question 05

在你过往参与的大都会类型作品中,通常面临的难点是什么?值得与大家分享的经验有哪些方面?

通常面临的难点,其实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大都会的“灵魂”,何为大都会,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表层含义,而是需要去了解项目所在地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经常借鉴中央公园,第五大道等,上东富人区的形成,它并不是一个规划,而是先源于中央公园的建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而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是先规划,再创造群居,理论层面还是不一样的。虽然大都会风格是一个舶来品,但它也需要有一个因地制宜的本地化过程。此外,就是把握好对目标客群生活场景的研究和洞察。

其实做设计理念部分比较让我印象深刻,大都会风格融入本土理念,是一件特别让人头疼的事情,我们有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骄傲,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为啥非要融合呢?一开始融合过几次,到后面真的是很崩溃,就放弃了,不融合了,慢慢在做这方面的理念时,只通过探寻生活体验去延展故事线,或许还有别的方法,也会慢慢的去做挖掘。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5)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天津·悦隽首府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6)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天津·悦隽首府

Question 06

有人说大都会风格景观的核心内涵是仪式感、秩序感以及装饰感,只有在把握好以上“三感”形式的前提下,才能较好的融入功能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会偏离大都会风格的主题格调,对此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在具体设计中怎样兼顾形式与功能需求的?

我觉得大都会风格是一种建筑语言感十分强烈突出的风格,在这种情境下,景观设计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绿叶”的角色,先要找寻融入感,本质上就是保证你所说的“三感”,在景观风貌上与之呼应起来,无论是平面布局图上,还是在立体场景中,这种大都会风格简洁、奢华、雅致的形式气质不能丢,然后再结合属地文化特性或其他主题,在局部空间上做突破和创新。此外,在具体场景设计中点睛之笔的艺术化雕塑或小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具体项目设计中,对于大都会风格这类项目,一般情况下,还是形式优先于功能,尽量选择直线或几何形刚性设计语言,有些地方在保证对称性或均衡性的前提下,可以在立体空间上做灵活性或主题化场景营造,更多的氛围设计提升,需要在艺术雕塑、灯具、水景、铺装等这些硬景上花心思做巧妙创新,软景层面只做背景衬托。在兼顾形式前提下,可以在开场空间和部分线性空间做功能植入,比如说休憩、停留、聚会等需求,功能性空间中,尽可能减少固定性设施,采用可灵活移动的活动性设施,同时增加语言类或符号化的装饰细节,突出场地特征。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7)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盐城·悦隽首府大区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8)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盐城·悦隽首府大区

Question 07

除了大都会风格类型的景观,还有哪些景观风格类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你比较看好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当下是否已有新的景观风格产生?

根据市场的需求,风格其实更新、叠加、升级节奏很快,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去定位,挖掘产品自身的价值,根据客群特征思考营造怎样的生活场景,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设计师需要赋予场地的生命,即使景观仅仅是商业化地产中小小的一部分,作为设计师,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小小坚持,建筑是冷的,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更应该将商业价值与设计情怀,更好的融合一下吧!我不认为当下有新的景观风格产生,大部分都是在现代风格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叠加和演变,所有不同风格的属性本质上还是偏向于现代、简约、自然、返璞归真。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9)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九江·悦隽中央公园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10)

晓哲参与的大都会风格作品:九江·悦隽中央公园

Question 08

在面对新的设计任务挑战时,你通常会做哪些努力或尝试?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平常提升自己的方法或渠道有哪些?哪些是经过你实践后切实获得了帮助或提升?能否给大家讲一下心得体会?

每次拿到一个新的任务时,我可能先会对着图纸发呆一小会,再去看项目基础资料,做更深的了解;在了解后,发呆思考过程中的这一会儿时间,有些场景画面就会蹦出来。每一次,还都是希望每个场地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质,做来做去可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自己一开始所想的那样,但过程中也是尽力了就好。我平时的话,多看看其他不同领域的新鲜事物,多出去走,多看些与行业无关的设计,等再回来的时候,也许会刺激出很多新的灵感或想法。

刘哲媛是谁(纳兰专访刘哲铭)(11)

以上就是本期 纳兰专访 | 刘哲铭专辑的全部内容

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想要咨询晓哲,可以给小编留言,

我们会及时把您提出的相关问题转答给晓哲本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