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

河南卫视《国风浩荡 2023元宵奇妙游》将于2月4日晚 19:30 播出。晚会内容从“什么是元宵”—— “我的元宵”,构建“元宵元宇宙”,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展现不同朝代元宵节的民俗文化。此次“元宵奇妙游”赴无锡呈现富于江南元素的元宵文化,一起去看看有哪些精彩之处。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1)

呈现江南之美,

舞蹈展现倪瓒的精神世界

节目延续“中国节日奇妙游”的网剧 网综的架构形式,其中的剧情部分在江苏无锡荡口古镇取景。无锡荡口古镇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独具江南文化特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无锡市重要的文旅名片。总导演冯铮表示,以往“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中,取景地偏向于北方,展现盛唐、大宋等朝代的大开大合之美。这一次元宵奇妙游不仅选择在无锡荡口古镇拍摄,呈现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

开篇,在元宵之夜,小女孩彤彤戴上VR眼镜,与爸爸一起进入元宇宙空间,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元宵奇幻之旅……在荡口古镇、鼋头渚,曹若凡饰演的彤彤与张晓龙饰演的爸爸,将进入明代空间,偶遇由出自无锡的元代画家倪瓒。倪瓒父女二人跟随着倪瓒目光,进入到倪瓒的精神世界。舞蹈演员饰演的胡阳倪瓒,时而绘画,时而在画中。通过独舞展现倪瓒晚年的心境,于山水之间,美如仙鹤起舞。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2)

“中国节日”系列一直坚守“戏曲情怀”,这一次元宵奇妙游,也再次尝试了传统戏剧的新表达——戏曲《大戏登场》部分剧情在无锡荡口古镇取景拍摄,通过剧情 特效、融合摇滚戏曲配乐等创新表现戏曲表演里的硬核技艺,由戏曲实力派小将段怡君担纲表演,并特别邀请电影《满江红》插曲配乐演唱者张晓英出镜演唱。

在古色古香的古镇大院中,模拟戏曲班教学的场景,水袖功、毯子功等次第出现,将构成一副戏曲绝活众生百态图,令人期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功五法”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四功”即“唱、念、做、打”等基本功,“五法”即“手、眼、身、法、步”五种戏曲表演技法。戏曲演员熟悉掌握“四功五法”的基本要领,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和自如娴熟地将之运用,赋予戏曲剧目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戏曲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很多方面的技术技巧、 特殊动作。戏曲有腰腿功、扇子功、甩发功、手绢功、水袖功、把子功、毯子功、帽翅功等十大功夫。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3)

电影《满江红》里的

魔性豫剧是她唱的

电影《满江红》频提热搜,其中“豫剧味道”的配乐,“朝着西方望一眼,但只见大鬼卒小鬼判对着鬼魂抽皮鞭项上戴锁脚戴链,哗哗啦啦好悲惨呐!”这原是豫剧名段《探阴山》中的唱词,如今成了火遍全网的“走路BGM”。《探阴山》同其它豫剧经典《包公辞朝》《穆桂英挂帅》一起被导演张艺谋和音乐人韩红制作成了摇滚调的配乐节奏飞快、气势磅礴,很多观众走出电影院仍觉余音绕梁。这“魔性”豫剧的演唱者到底是谁?她就是“中原第一女丑”的河南著名戏曲演员张晓英。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4)

张晓英告诉记者,“这也是我第一次触电,很荣幸。”《满江红》中的戏曲,囊括了多首豫剧唱段,但是相比原来的豫剧唱段,电影中的唱腔去掉了原有的拖腔融入摇滚的元素,节奏更激烈,声音更高亢。

52岁的张晓英出身于梨园世家,擅长豫剧、曲剧、越调、小品等,主攻黑头和彩旦。戏曲小品是张晓英极为钟爱的表演艺术,她原创了多个剧本,并在数年来的演出中不断修改打磨使之成为精品,由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曲小品《桑林收子》根据同名传统戏改编,荣获多项大奖。她的代表作《妯娌斗嘴》《媒婆嫁女》《劝闺女》《探阴山》《下陈州》等更是为广大戏迷带来了笑声和生活启迪。

此外,熟悉豫剧的朋友还能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张晓英,她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网红,粉丝296.7万。张晓英形容自己的“触网经历”只能靠“单枪匹马、自力更生”,进入平台晚、人手不足,但是在短短几个月内,粉丝激增,就能说明戏迷对她的“爱有多深”。

唱“黑头”出身的张晓英把传统意义上严肃的“黑头”唱腔通过戏曲小品的形式演绎了出来,让观众在捧腹大笑时还能学习到这一艺术表演形式的有关知识。从她的短视频账号可以看出,她演唱的《陈三两迈步上公庭》伴奏有22069位网友重新演唱,《陈奎好比一只虎》有18586位网友使用。

“《满江红》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河南戏。对于新鲜事物,总怀抱开放的态度,只要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只要能传播戏曲,多尝试一下,总是好的。”她的演出现场总是笑声阵阵、掌声不断,张晓英表示,“将生活融入戏曲,然后用质朴的唱腔和幽默的表演,为大家带来欢乐,还原生活真实的一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很多不喜欢传统戏曲的朋友喜欢上戏曲,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5)

《大戏登场》蕴含

“上元观百戏”文化习俗

据导演介绍,节目背后蕴含上元观百戏的传统文化习俗。至少在唐代上元节就已经有了百戏之俗,《玄怪录》记载:“开元十八年(年)正月望夕……对曰: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初学记》也记载:“百戏,起于秦汉,有鱼龙蔓延。”

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 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元宵奇妙游2023收视率(2023元宵奇妙游上元观百戏)(6)

校对 陶善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