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进化的过程(中山首次发现两栖动物)

4月25日,记者从中山市林业局获悉,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带领研究团队,近日在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时,首次发现福建大头蛙,也为中山两栖动物名录增添了新记录!

蛙类进化的过程(中山首次发现两栖动物)(1)

据悉,福建大头蛙常见于林区山路两旁潮湿的沟坑和积水的环境,对水质有一定要求,在4-5月繁殖,以林区昆虫为食。该蛙在广东的台州、连州、新丰、封开、河源等地有分布。

据中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19日在崖口调查记录到黑脸琵鹭5只、白琵鹭1只,其中白琵鹭也是中山首次发现。

科普:福建大头蛙,属无尾目蛙科,体长在4.5~6cm,体形粗壮而短,大头。头的长、宽接近相等,背面皮肤光滑。体色变化较大,背面灰黑色或灰棕色,窄长疣处一般有棕黑色斑纹,部分个体有黄白色脊线。体腹面和股部一般白色,两眼间枕部有一黑横纹,上、下颌边缘有黑斑纹。

【记者】郭冬冬

蛙类进化的过程(中山首次发现两栖动物)(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