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

春秋的背景是周朝的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本应谨守封地、听候征召的诸侯们开始公然违抗礼法,大规模僭越,包括扩军、增高城墙、僭越更高层贵族乃至天子的服饰车马礼乐等,直到互相攻击相互吞并。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内的卿大夫、士大夫乃至卿大夫士大夫的家臣都开始违抗宗法制,或凌迫主君独揽大权,或举起屠刀大开杀戒。齐、鲁、楚、晋等大国多有权臣弑君、逐君的政事的变化发生。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1)

典型的例子是,孔子时期前后的鲁君多不遵礼法,时有父夺子妻,兄弟相弑出现,天子弗能止;但鲁国又被季氏为首的卿大夫掌权,动辄逐旧君,立新君,鲁公形同傀儡;但季氏又被家臣阳虎所把持,季子莫能制。到了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彻底崩裂,周王室直接被秦国灭亡,七国都用自立为王的方式彻底摒弃了宗法制。而儒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是克己复礼,是恢复周朝的旧礼法旧秩序。三纲五常,君君臣臣。其次,每个国家都只想存活下去。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2)

纵横家是最需要的,战国前期和战国中期魏国,齐国那么强,没有别的国家的帮助还是要被按在地上摩擦。兵家其二,战国战争是常态,而且国家战略纵深小,所以需要极尽可能的招到优秀的将领。农家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是发展农业,法家可以让制度更加专制。虽然列国诸侯们都很想要孔子和孔子的门徒们在他们那里做官,但是绝对不会像孔子希望的那样完全贯彻实行孔子的主张。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3)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最根本的政治主张,是要求诸侯们克己复礼,也就是恢复周礼,地方要服从、供奉中央。其实际意义就是提升中央权威,增强中央力量。但是这些提升和增强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让地方来拿出来献给中央的,以此来维持中央权威,以实现中央集权。而希望各诸侯能够自觉维护周天子权威,向周天子奉上贡献,以终结乱世,这就是孔子周游列国想要达到的结果。而可想而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大诸侯们会愿意吗?不可能的。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4)

因为春秋战国,本身就是地方最大,中央权威沦丧,各地纷纷自立,拒绝向周天子臣服并奉上供奉,以增强自身。不服从中央的意志,而是通过法术诈力,巧取豪夺他国基业,以进一步以非法手段侵夺利益。一言以蔽之,列国诸侯本就是一群类似于董卓、北洋军阀那样的乱臣贼子,你让他们去尊奉儒学,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作为统治者,各国诸侯是接受儒家学说的,包括且不限于齐、鲁、卫、楚国君。能收服桀骜不驯且越来越不受控制的大夫们他们非常乐意。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5)

但作为北周天子的臣子而被限制、被控制;作为礼法体系中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都被限制得死死的一份子,又是他们所不愿接受的。典型还是鲁国,鲁定公对于孔子提出的依据礼法限制卿大夫、堕三都的主张非常支持。但在接受齐国所送超过诸侯规格的舞乐时却一点都不听从孔子的劝谏。最终导致孔子心灰意冷周游列国。在诸侯态度双标的同时,诸侯之下的卿大夫士大夫更是百般不乐意看到儒家学说,尤其他们中很多人掌控了诸侯的朝政。

周朝儒家的思想(儒家学说的主旨是克己复礼)(6)

可以说此时世上唯一愿意接受儒家学说的,恐怕只有困坐京畿的周天子了。到了战国,灭亡周王室的秦、肢解晋国自立的赵魏韩、大夫篡位的齐、从春秋时期就自立为王并自称“我蛮夷也”抗拒礼法的楚、身为王室近支却几百年没有履行过朝贡义务的燕哪个可能赞同儒家?儒家是大一统王朝建立统治秩序和天然道德的工具,并不适合乱世应用。在后世我们也能看到,重儒必是四海归一、天下太平之后,如汉、唐、宋、明、清。而轻儒必然是乱世,如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