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我们都熟知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

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1)

这副对联来自《论语》《尚书》。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5·11)《尚书·君陈》曰:“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鲁国人,精通六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见“申枨”,只记载了“申党字周”,《孔子家语》亦未见记载。古人把申枨、申党、申绩视做一人,近代史学家大多认为“申枨与申党是两人”,但也有人坚持申枨就是申党,理由是古代党与枨的读音相近。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申枨为“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申枨为“文登侯”,同时加封申党为“淄川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封申枨为先贤。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正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大概算一个吧。”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正呢?”

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2)

因为史料记载的太少,申枨有什么欲望,我们不得而知。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就不能够专一。欲望多,不专一,必然会有一些想法,其行为就会不完全符合礼的要求,义的要求。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孔子认为,一个君子,要做到仁,“刚”是一个重要内容。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13·27)《孟子·公孙丑》第2章也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3)

但孔子也反对无原则的“刚”。子路大概就是一个“刚”有余而学不足的人。所以孔子专门教导他:“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17·8)光刚正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光刚也不行,还得加强学习,涵养德行,通过学习达到刚柔相济,成为完美之人。

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4)

反观大多数人,总是欲望太多,被各种“欲”所诱惑,“刚”就没了,原则性就没了,公道正派就没了。

无容、不刚之人,要么凡夫俗子,要么阶下囚。

一个人,如果胸怀宽广、大度,既有宽容的性格,又为人刚正正直,没有私欲,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方可无畏,方可成就大业。

论语修养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5)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