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经不是猎人(爷爷当年是个猎户)

说说当年和爷爷打猎的事,猎人这个职业可能和很多人的印象不一样,尤其受影视作品影响

很多人以为的画面是这样的:猎人扛把猎枪,或者拉满了弓,调整呼吸,专注的瞄准、击发,一头头的狍子、野猪就应声倒地,猎人笑呵呵的,把猎物往肩膀上一扛回家了

真实的打猎经历可能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都是农耕文明,为什么不打猎?因为打猎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可能很多天都打不到大型动物

也许只有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才会出现电影里那种超然的打猎场面

毫不夸张的说,你进入原始森林,如果不是职业猎人、专业人士,十天半月也未必能遇到一只狍子、鹿等大型食草动物,至于熊、老虎等猛兽,你到森林转一圈,遇到它们的概率比中500万都低

兔子粪倒是满地都是,野鸡的叫声也此起彼伏,但是你见不到影,为啥?因为大多数野生动物无论视觉、嗅觉和听觉都甩人类几条街

人家野生动物躲着你,绕着你走,不想见你呗!人人都知道傻狍子,其实进了森林,人类才是真的傻狍子,哪天专门说说傻狍子的来龙去脉,网上说的不全对

父亲曾经不是猎人(爷爷当年是个猎户)(1)

所以我爷爷他们这辈人打猎,靠的是丰富的经验,设陷阱、下套子,那时候的猎人比较讲规矩,每个人都有个大致范围,就像老虎狮子都有领地一样

而且每个人的手法都不一样,时间久了,巡山的时候遇到陷阱、套子,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个是“赵半山”(爷爷的绰号)下的,那个是刘麻子下的,你刘麻子下的套子,套着了兔子,我赵半山绝不会动

因为丢不起那人,更丢不起手艺,所以以前讲村民们出去捡牛粪,没带粪篓,用树枝画个圆圈圈起来,这东西就有主了,没人会动,这些都是真事儿

正因为大家守规矩,哪坡山下多少套子?什么时候捕什么货?看地域更看时令,从不乱来

如此野生动物才能得以休养生息,源源不断,又不至于泛滥成灾,下来祸害庄稼和家畜

不用猎枪和弓箭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动物的皮毛比肉更值钱,一张完整的皮草,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是很名贵的。《红楼梦》里就有大量的描述,关于冬天山里的猎人往荣宁两府送兽皮的片段

后来人们就坏了规矩,谁捡到算谁的?一通瞎搞,不仅如此,90年代还流行过一种自制的猎枪,我们老家俗称洋炮,从长长的枪管往里搥铁沙子,没有膛线,也打不精准,就是喷

十分恶劣,而且安全风险很大,讲个真事,有个兄弟玩洋炮,不扛着走,拖着走,结果草枝碰到了枪机,一管铁沙子打到了自己腿上

后来这种自制的洋炮被明令禁止,收缴了上去。

还有下药的,当年惯用的一种叫“扁毛霜”,顾名思义,就是只对扁毛的动物,也就是鸟类有伤害

父亲曾经不是猎人(爷爷当年是个猎户)(2)

对其它种类的动物则没事,有点像农民锄草用的除草剂,也分双子叶和单子叶,你把除稗草的药剂撒到玉米地了,那就完了,棒子苗也一起药死了,撒黄豆地里才对

还有就是拉粘网的,一层又一层的绝户网,鸟类沾上就下不来,这个以前在河北一带很猖獗,还有新闻记者跟踪调查,后来国家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才慢慢的收敛消停了

插了一段乱杀滥捕,坏规矩又违法的闲话,现在回归正题,接着说爷爷当年打猎的事

下套子有两种,分地套和跳套,比如下兔子套,就是拳头那么大个圈,离地面一拳头高,下在兔子惯常经过的地方

父亲曾经不是猎人(爷爷当年是个猎户)(3)

这个兔子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因为胆小,它大多数时候都走原来走过的路,描着兔子脚印下个套,追半坡山再回来,一只大肥兔子就挂套上勒住了

兔子狍子野鸡这些动物只要被套住,就只知道一味的往前冲,勒死了拉倒

说白了,还是智商低。肉食性动物就聪明的多,没法用套子,它们会用牙咬,也会用爪子解套,还会身子倒退着往下撸套子

非洲有一种捉猴子的方法,就是在土坡或坚硬的岩壁上凿个洞,外窄内宽,洞口刚好够猴子把爪子伸进去

洞里面放上花生等坚果,引猴子来偷取,猴子爪子才伸进去,抓起花生,人就及时出现

猴子着急害怕,爪子使劲往外拽,但是就是不知道先松手,还死死地攥着坚果,攥着拳头,刚好卡在洞口出不来,越使劲越卡的死,最后只能被捉,其实和兔子套的原理是一样的

至于跳套,就是把弹性好的树枝压下来,做个机括,触发之后就弹起来,把一些鼠类、鸟类等吊在空中,这种跳套难度比较高,一般人不会,而爷爷恰恰是玩跳套的高手,不但能套兔子,套野鸡,连袍子都能套到

我们小时候跑山,跑着跑着,突然脚底下一绊,人就平着飞出去了,飞到半空落地时,又被猛然拉了回来,不用问,肯定是踩着兔子套了

有一次,跟爷爷上山,看见一根像玉米棒子那么粗的撅子,我好奇是啥,要往起拿,爷爷说,傻孩子,那是熊粪。

接着说,这是只老熊,岁数大了,相当于人六七十岁了,但是身体还挺好,就是牙口差了点,正一路从山下往山上跑

父亲曾经不是猎人(爷爷当年是个猎户)(4)

我慌忙问爷爷,你看着它了?知道这么清楚?从哪来?到哪去?多大岁数啥模样都知道?瞪大眼睛,等着爷爷揭开答案。

爷爷撇撇嘴,不都在你刚才要拿的熊粪上写着呢嘛。你看它这个粪撅子的长度和粗度,就知道它的肠胃功能怎么样,年青的熊粪细而短,年老了夹不断,它就长啊

说着爷爷哈哈的笑,话糙理不糙,你再细看,就能推理出牙口怎样,看看里面都是啥残渣,就知道从哪个地方跑来的,山下有水有鱼,山腰多坚果等等

说起来是对熊熟悉,对这山,对这林子也熟悉,就能一看便知了,行行出状元,学问可深喽!

听爷爷一个熊粪看出这么多门道,看出这么多信息,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爷爷不是什么野生动物专家,确实实实在在的山里的活地图

爷爷已经走了很多年,爷爷的手艺也失传了,其实不失传,也已经无用武之地了,但是爷爷的故事依然精彩,依然能跟大家分享,其实爷爷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对野生动物的熟悉,下次接着讲爷爷和熊的事

如果觉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