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

一直看到有人问,古代的科举功名和今天的大学生比怎么着

我想说,不要小看科举功名

大学生,不说举人,进士,事实上,今天的大学生,就是和秀才都没得比

别看影视剧里面酸秀才穷秀才还有武林外传的吕秀才那副整天被拎耳朵的逗样儿

历史上真正的秀才,基本可以算是统治阶层最低一层,在地方上,秀才就是缙绅阶层,也位列士人之列,士人为四民之首,为集权王朝意识形态最直接的受益者。讲通俗点,就是老百姓压根惹不起的人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1)

萌萌哒吕秀才

秀才有以下特权:

1、许穿秀才衣冠。古代中国礼制森严,吃穿用度都需要严格按儒家礼教规定行事,如果逾越就是重罪。加上那个95%都文盲的时代,一袭士人衣冠出门,享受路人羡艳目光,甭提多有面子了;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2)

秀才衣冠

替换高清大图

2、免赋税。秀才可免除夫妻二人赋税和徭役。而在明朝,士人免税特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权。举人名下有1200亩地免征农税,秀才虽然才80亩,但这80亩免赋土地足够一位秀才过上不错的日子。一些胆子大的自耕农,都会带地投献,甘愿做秀才门下佃农,只要秀才抽租低于国家赋税,这笔买卖就划得来。而且士人家产,衙门差人是万不敢动脑筋的。所以为士人佃农,也免去了衙门差役的寻衅滋事和盘剥。差人只能去进一步对那些没有投献的老实人敲骨吸髓。士人免税其实也是明朝败亡的一重要原因。这个直到雍正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才彻底打破。国家给有功名的秀才还发放癝米,虽量只够一对小夫妻勉强糊口,但也聊胜于无。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3)

科举其实很辛苦

替换高清大图

3、见官不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一刻你才会真正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读书人是体面人,体面人,自然需要有体面人的行事派头。可别小看这个特权。古代小民,见了官,按礼当跪,不跪者就是失礼,失礼这个罪名,在那个以儒家纲常为最高意识形态的帝国,可不是小罪名。而在那些饱读儒家经典,说起礼乐能够引经论据一套一套的地方官,礼大于天。失礼者,轻则笞,重则徒流,甚至送命都是可能的。但是秀才,就算打官司,见了官,可堂堂正正立着,遇到尊崇读书人的官员,甚至还会赐座。你说说你个小民,和秀才民事纠纷,你跪堂下磕头如捣蒜乞求青天大老爷做主,人秀才四平八稳站如松坐如钟没准还会给沏一杯茶品品,有的县官开打官司前还会和秀才寒暄几句。请问这官司还打个毛毛?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4)

威——武——

替换高清大图

4、刑不上大夫。“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句话反应的是古代父母官在缺乏足够的监督和制衡体系下失控的权力之大。别动不动拿当今社会一些不公平去说今天也差不多。今天的部分基层,再坏,起码还有个行事底线。古代的县令,要你一家家破人亡,要小农小商倾家荡产自杀,要强娶一家漂亮闺女为妾,基本也就是动动小指头的事情。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5)

古代地方官,权力大到可强抢民女没商量

替换高清大图

纳尼?你告?告到按察使大人那里,基本也是发回本县,着本县父母自行处理,所以才会出现“堂下所跪何人?缘何而告本官”的情况出现。这个场景基本贯穿了中华文明两千年,可笑,又可悲。所以,说什么“七品芝麻官”的真的挺可笑的。

但是,读书人例外。尤其是那些有功名在身的,就算真的所行不法,也得上报地方学官革去他的功名才能治罪,不然地方官无权拘捕、刑讯秀才。秀才身为读书人,为士林中人。士林啥概念?四民之首统治阶层。刑一上大夫,打的是整个士林天下,朝中命官,就是父母官本人,哪个又不是闻鸡起舞悬梁刺股苦读圣贤书千军万马考科举拼搏至金榜题名的士林学子(地方县令,还有个身份就是本县士林之首,换句话说,本县士子是一家人)?所以那时候地方丘八,军纪不好,打了老百姓也是白打,但是遇着朝廷功名在身的秀才,还是得绕道走。所以,就别说啥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了。这是个理想。

5、言论地方。都说了,县令破家府尹灭门,你个小民还敢说父母官的不是,真实嫌命太长。衙门那帮差人,本就闲得发慌,没事也要找事,你这撞得一手好枪口,明儿就来你家里,先拿值钱东西,再枷号示众七天,然后上手铐脚镣送入监狱,古代衙门监狱内,小民能不能活下来一半看造化一半看家里经济能力和家人的诚意。换句话说,你这一家子因为你这张破嘴,完蛋了。

但是秀才,都说了,刑不上大夫。所以,古代秀才,享有极其宽松的地方言论自由,就算在清朝中期这种高压言论环境内,秀才都可以开口问候你父母官,你还拿他没办法(谁说当官的不是弱势群体)。所以,古代秀才骂风盛行,地方上,只要你不言论国朝和督抚大员,你就去骂去吧(酸秀才这个名号其实最早就是地方官吐槽那些骂了自己还没法治的秀才的)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6)

枷号示众,秀才就不用享受这样的待遇了

替换高清大图

(▲ 枷号示众:如果你生活在古代,是个小民,有很大的概率会因为一丁点小错就被枷号示众,而秀才一般是不会有这个待遇的)

6、链接官民。这个就得说到古代中国基层体系。地方县令一般科举学子出身,古代地方官和今天的不同,古代官员有两个最重要的职能:1、教化人民以孔孟之道;2、按朝廷指标收税。想来想去还是后面一个职能来得实惠些。可惜而这批书呆子,引经论据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具体业务能力就很差了,别的不说一册反应本县田亩状况的鱼鳞图,就能让大多数县老爷脑袋疼上一炷香了。所以,县令要自己掏腰包请精通法律的刑名师爷管刑名,请精通税收政策钱谷师爷管税收,地方上还有不入流的典吏(入流为官,不入流为吏,吏一样是国家公职人员享有俸禄,吏员一般为地方上有势力的家族世袭),掌管捕盗、刑狱,还要其它的胥吏丈量土地,决定哪里该缴纳多少税,谁该抓,谁不该抓等等。

巴特,你个县太爷,是外地人(古代地方官基本都不会是本地人),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县官在小民面前是威风八面,但是在有些人面前还是要讲究体统的。和那些吏员要搞好关系,否则工作上给你拆烂污你是有苦说不出。所以要请当地重要人物,比如大家族的宗族长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地方有名望的乡绅(读书人出身),没办法,中国以读书人治天下,不搞定读书人咋成呢。一起吃顿饭,喝杯酒,咱就是一家人。你不搞定这些地头蛇,到时候办啥事都给你打折扣打哈哈,你的水利政策(也是古代地方官重要工作)就推不下去,没人给你干活。你税收就收不上来,税收不上来,到时候三年考察你就过不了关。

所以,有功名却没有官身的读书人,永远是链接布衣与官员的润滑剂。其实今天去图书馆档案室可以看到很多古代地方志,可以看到不少文献都是秀才“为民请命”,指责地方官“与民争利”,为天下“民所不齿”,或者“润泽万民,天下人所归”等等。貌似秀才还挺为民着想的。如果你真这样想,那真是太自作多情了。不排除有一些秀才是真的为民请命,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个民,其实是地方无官身在身的乡绅群体,秀才很多时候都是或利益相关自愿或受人指使为舆论风向标般地为这些人发话。他们中有的功名在身,有退休官员,有朝廷命官的家属。这波乡绅群体,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利益受阻,下让秀才以言论地方之特权争取舆论,上头再活动活动。你个七品县令,不好好收你该收的钱,谈啥情怀?这下吃不了兜着走了吧。这些地头蛇与吏员沆瀣一气。虽然偶尔也会替乡里修桥修路盖义学,但整体来讲,乡绅群体和地方吏员,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更多的依然是负面作用。

——————————————————————————————————

所以,回到开头,还是那句话,不要小看科举功名。一个县,有资格参加县试的读书人并不多,则其中优秀者参加府试,过府试者能成童生。童生算是最低的功名,但是没有实质上的特权,童生唯一的权力就是可以参加院试,过院试者才为秀才。而读书人考中秀才的概率,比今天进985大学的概率更低。更考虑到那个时代多数人都是文盲。读书可是个砸钱玩意儿,书本费就不说了,要考试,你得拜个好师傅,好师傅能够把儒家经典讲透,让你更快领悟。否则让你一没有任何读书功底的人自学几年,你过得了高考吗?而好师傅可不是免费的。所以,古代,书香门第家庭考中功名的概率高于寒门学子。不过,比起当时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科举起码还是给寒门子弟多了一条晋升的道路,君不见中国古代多少后来叱诧风云的大佬,都是寒门出身。就这点,还是得肯定的。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7)

替换高清大图

古代的秀才厉害吗(古代秀才到底有多牛逼)(8)

替换高清大图

(▲ 中国古代,金榜题名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讲,真的是一种千金不卖的绝妙经历)

科举当然那么难。不然,中华帝国最优秀最聪明的那批人,也不会孜孜不倦从青春年少到鬓角斑斑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科举功名。也就别笑范进中举后会突然失心疯。如果换做是你,你的表现不会比范进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