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不是历史故事(读历史可以明心智)

读史可以明智。魏徵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笑看史事,可以从中汲取到处理问题应该有的态度和方法,从而让自己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镇定从容。

用《大学》中的一段话与读者共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庖丁解牛是不是历史故事(读历史可以明心智)(1)

历史哲理故事

历史故事正文:

庖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厨师,他杀牛又快又轻,当时的梁惠王听说庖丁杀牛有一手,就命人请他来给梁惠王亲自表演一下。有人为庖丁牵来一头十分强壮的牛,只见庖丁围着这头牛看了看,然后迅速提刀,眨眼功夫就把牛杀了,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一头牛,霎时间就成了一堆肉。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没看清楚庖丁怎么动刀,牛已经杀完了,不禁大吃一惊,不住的叫好。庖丁杀完牛很悠然地站在一旁,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

历史哲理故事

庖丁说:“大王,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解牛的技术了。当初,我刚刚学习宰牛的时候,我眼中所看到的是 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以后,我所见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一头牛了。如今我用我的精神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活动已经停止,只有心神的活动在进行。”

梁惠王和旁观的人不甚明了,庖丁继续说:“宰牛宰多了,就了解了牛全身的结构,我按照牛全身的结构,从牛骨头缝隙大的地方进刀,再顺着骨节的缝隙运刀,不曾碰到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也不曾碰到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及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

梁惠王和大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啊。

梁惠王又问:“你干了这么久,刀子一定用坏了不少吧? ”

庖丁说:不,您看我这把刀用了 19年了,还和刚磨的一样锋利。”

梁惠不解地问: “这是怎么回事啊? ’’

庖丁说:‘‘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 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断骨头。而我的刀已经用广19年,杀牛无数,依旧像新的一样。这是因为牛的骨节有间隙之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人有间隙的骨节间,显得很宽绰,还有充分的余地。我宰牛的时候就是把刀刃插到骨节间,因而我的刀能用19年依旧如新。即使如此,每遇到筋骨交接处,我还是觉得难以下刀,就格外小心,目光集中,行动稳妥,这样,刀只轻轻一动,整个牛就骨肉相离了。”

庖丁解牛是不是历史故事(读历史可以明心智)(2)

历史哲理故事

历史哲理感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种工作,都应该摸清楚那种工作的规律。 只有掌握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生理构造,摸清了牛的规律,所以杀起牛来得心应手,非常出色。

要认识客观规律,必须有一个实践过程,如果不动手解牛,就永远不能了解牛的生理结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