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

6月28日-29日,第六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元氏县召开。

元氏县围绕市区居民“轻旅游”、“短途游”、“周末游”等趋势,深入挖掘元氏的西周遗址文化、汉代古郡文化、书院文化等,以研学、演艺、展览等方式,体验元氏龙兴文化、书院教育文化、汉碑文化、美食文化、非遗文化及农业文化等。

元氏用一座座匠心独具的文化产业园、一台台引人入胜的演出、一个个精妙绝伦的创意,向游客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绚丽的大美元氏。

那么,元氏以底美在哪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元氏被称为“千年古县”

元氏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区相邻,北与鹿泉区相邻。东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

战国初,元氏县属中山国,赵国灭中山国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为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把边境的地方设置作“县”。元氏县这一带就是当时赵国的边疆,北边滹沱河对岸就是中山国的地方。公子元就将他的封地叫作元氏县。这就是元氏县的由来。

2017年12月13日,元氏县获评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10年,元氏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封龙山

封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这里既有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又有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源,在我国文化史、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大禹为了降服兴风作浪的蛟龙,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将蛟龙锁封此山上,从而得名“封龙山”。包括山上的黑龙洞等都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

封龙山环境幽美,林木繁茂,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沙门弃谷姓,统一以释为姓,也自道安始,道安以道德学问,赢得了朝野的尊重。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早在唐代《十道志》中就被列为河北名山。

封龙山不仅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诱人的秀丽风光,以沟深林茂、清泉碧溪、奇峰怪石为胜。植被覆盖率达到60%~90%之间,树木葱郁,泉水清爽。

在亿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大自然的风刀霜剑为封龙山雕刻出许多奇峰怪石。山腰立陡川上昂首站立的“将军石”彪悍魁伟;安卧于山谷中的龟石,虽静犹动;山巅垢影厦石,高达丈余,宛如临涧方厦;最奇的是那块身躯庞然、重逾数吨的风动石,只要轻轻一摇,便左右摆动,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再有天狗望月、老僧说法、修女面壁、蛤蟆跳崖、雏鸟候食、南天一柱、石驼望天、金龟探海、母子偕游等奇石,无不栩栩如生。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2)

封龙山的泉水更是山中一绝,上至山巅,下至沟底,分布着许多清泉,正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盛夏,山下炎热灼人,山顶凉风习习,实是避暑的好地方;雨季,云雾缭绕,岚烟如练,飞云流雾,使座座奇峰怪石时隐时现,有时山腰云海翻滚,如钱塘江潮,波澜壮阔;秋季,天高云淡,登山能领略绝顶观日出的胜景;冬季松林如黛,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3)

封龙山自然植被繁茂,沟内已形成林海,遍地有中草药生长,山顶山场广阔,簇簇花草丛生,构成一派高山草原风光,乃是观光、游览和开展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观封龙山之雄姿,可知自然造化之神奇,阅封龙山历史,可晓民族文明伟大。”

封龙山是一座不朽的历史文化名山,一座风光诱人的山,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山,一座伟大而神圣的山。

封龙书院

封龙山有省内最早的文化历史遗迹封龙书院等多处景点。

封龙山封龙书院系古代学府。汉武帝时,封龙山下就有汉时李躬“授业之所”。据《石家庄史志论稿》记载,封龙山曾建有中溪书院,西溪书院。唐代郭震、金代李冶、元代安熙,皆曾在此居住讲学授课,是地方上的著名高等学府。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4)

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魏谦吉、魏承谟等曾出资修整封龙书院,聚徒讲学。

据了解,在此次大会期间举办的河北元氏汉碑国际隶书名家邀请展,在元氏县封龙书院南侧书画廊举办。此次书法展是第六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中的一项特色活动,共展出隶书精品100余件。同时,元氏著名的三幅碑拓《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白石神君碑》也在书法展上亮相,给了游客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据介绍,元氏是著名的汉碑集中地,汉碑数量大、精品多、品级高,其中《祀三公山碑》《封龙山颂》《白石神君碑》书法艺术成就最高,跻身全国百种名碑,被世人称为“学书之典范”,书画大家齐白石、吴昌硕等都从中汲取精华,受益匪浅。现存的《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是河北境内仅存的汉代碑刻,享誉全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蟠龙湖

蟠龙湖原名“八一”水库,位于元氏县西部山区,东北离石家庄只有25公里。为了纪念协助修建水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501部队,特命名为“八一”水库。19世纪末,蟠龙寺前的有棵石榴树是建寺时栽下的,是寺庙里最古老的历史见证,粗大的树干、挺拔的树身以及蓬松的树冠均显现着它的古老与久远。这棵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的古树终于体力不支,干枯而终。但是1995年的一场春雨后,这棵树竟奇迹般的长出了新芽,并且还结了满树的石榴。此后,消息不胫而走,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认出是蟠龙神显灵,纷纷来此朝拜,并且从此把“八一”水库改成了“蟠龙湖”。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6)

朝阳未出的蟠龙湖上面浮着许多的雾气,一汪碧水,与天界相混合,不知远处是山,是水,是云,是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从高台俯瞰蟠龙湖,如漂浮于仙界的神气,群山也在它的面前逊色了许多。景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5平方公里,是一处集休闲、娱乐、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蟠龙湖水面宽阔,风景秀丽,湖内有莲花岛、长岛、芦花岛三大岛屿。高空飞人、大型冲水滑梯、高速摩托艇、塞龙舟、垂钓、游泳、登山、沙滩排球等项目精彩纷呈,让您流连忘返。保龄球、KTV等娱乐设施可让您一展才艺。这里既有高档套房、标准间、酒店餐厅,也有家庭旅馆、特色小吃,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早日把自己建成“中国娱乐名湖”,蟠龙湖景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植树、捡垃圾、挂鸟巢以及为树刷防护剂等活动,其中仅植树已完成了湖边柳树500棵、路边杨树1000棵及山上火炬树3500棵的植树任务,使蟠龙湖景区到处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生机。1996年,蟠龙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7)

蟠龙湖南岸的蟠龙山,因山势跌宕起伏,势若蟠龙而得名。山上密树成林,山谷小溪流水,风景优美。蟠龙寺就坐落在蟠龙山顶部的盆地中,这是一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古寺,至今已有600多年。寺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天王殿、子孙殿、济师殿和大雄宝殿,自南而北随山势依次排列,构成宏大的建筑群。寺的周围林阴蔽日,长有合欢、山杏、野皂荚等树木。寺内有两株石榴树,相传为建殿时所栽,虽历经600年风风雨雨,仍然生长茂盛。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8)

位于蟠龙湖西部,最高峰马头寨海拔329米,山虽不高,但处在平原和山区的交界点,显得气势非凡。马头寨山为这一带群山之首,山岭蜿蜒曲折,登山远眺,东可俯瞰平原风光,西可遥见太行主脉。因其岩石地貌与苍岩山相似,故有“小苍岩”之称。

蟠龙洞位于蟠龙山东山腰,总长236米,在这里不仅能体验远古时代的洞穴生活,还能欣赏到根据“蟠龙”的神话故事而修建的景观,可以一解这里众多名称用“蟠龙”冠名之谜。

槐河千岛湿地

去年以来,元氏县启动槐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槐河治理工程为基础,实施了槐河湿地项目,在完善槐河防洪体系的同时,全力打造融文化展示、湿地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槐河千岛湿地、汉码头等水生态景观。将槐河打造成美景不断、风光无限的大美福地。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9)

槐河,被元氏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如今,利用河道内现状地形,通过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槐河岸边,生机盎然: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河水碧波荡漾、崖沙燕时不时在空中飞舞,拉近了人与湿地的距离,尽显湿地自然之灵气。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0)

此前,环保人士在槐河中的一片沙洲,发现了大量已离巢的崖沙燕巢穴。崖沙燕是燕科燕属的鸟类,它们成群生活,一般不远离水域,飞行轻快而敏捷,边飞边叫。崖沙燕是国家“三有”鸟类,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元氏县决定专门为此设立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如今,元氏县正在引南水北调水回灌补水槐河,逐步恢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湿地沙洲上,两千只崖沙燕,飞来飞去,穿梭于洞穴与河流之间,一派生机。此外,槐河湿地还可以见到白鹭、黑鹳、苍鹭、中华秋沙鸭等鸟类。这些人类的好朋友,让自然环境更加灵动、可爱。

如今的槐河经过打造变成了融文化展示、湿地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槐河千岛湿地、汉码头等水生态景观。将槐河打造成美景不断、风光无限的大美福地。

荷月廊桥

作为元氏“槐河千岛湿地”建设的一部分,荷月廊桥横跨槐河南北两岸,全长256.8米,廊桥中间设有休息凉亭,供游客欣赏槐河风光。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1)

廊桥的整体建筑风格以“汉文化”元素为主,廊檐、廊柱、梁架等结构,均体现了汉代建筑古拙粗犷、结构简单、风格大气的特点,在廊桥的横梁上附有铜雕及彩绘,铜雕的雕刻内容涵盖了元氏从古至今的历史由来及典故,将现代桥梁建筑与历史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廊桥也是元氏县“汉文化”集成的代表。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2)

在整个廊桥上一共有28块横梁,每一块横梁上都绘有一个元氏的历史典故,从元氏的由来,到恒山、常山郡的由来,从汉明帝刘庄的出生,到李冶从教封龙书院,一段段传奇往事,一个个风流人物,带着时间的温度,讲述着元氏的辉煌和沧桑。从元氏的由来,到恒山、常山郡的由来,再到汉明帝刘庄的出生,再到李冶从教封龙书院等内容。

汉码头汉风商街

元氏新建的中国汉街,汉风流溢,再现了韩台夕照、槐水流春、书院春风、汦水之战等18个历史经典景色和史实,它们像一颗颗明珠,星罗棋布的点缀在“汉街”的道路两侧,成为呈现历史文化元素的重要载体。以古朴、沧桑的气息向人们诉说着韩信的那段传奇故事。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3)

汉码头商街整合河北各地传统特色小吃,采用门店小铺、店坊合一、前店后坊等形式,对现有村落建筑进行改造。结合互动体验、特色表演的设计,打造冀忆小吃聚落、冀忆美食作坊聚落、冀忆美食小院等项目,丰富就餐体验。

元氏历史文化名胜(千年古县河北元氏)(14)

元氏的美不止如此,不仅仅是这几个地方就能表达的。每一处景色都有它的独特和壮观,走过山山水水,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有着我们独特的故乡文化,更有着它壮丽的美,更值得我们去探究它的底蕴,发现它的悠久……

你的故乡还有哪些美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