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春节在国外直播(我在远方拜个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欢乐春节在国外直播(我在远方拜个年)(1)

对于很多人而言,春节最大的“年味”是团聚。然而因疫情影响,这个新年却有些“不一般”。春节前夕,新华日报社交汇点首页编辑部与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联合推出的“我在远方拜个年,全球接力贺新春”大型直播活动在线上拉开帷幕。与“从前慢”不同,今年的拜年更添“新”意。忘不了爷爷奶奶每年除夕夜放在枕头下的糖果,忘不了中国北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寒风,忘不了“既充当母亲角色,也充当父亲角色”的妻子,忘不了异国他乡的一顿“年夜饭”……笑泪交织,来自五大洲68个国家的三百多位海外华人、国际友人,采取全球打卡的形式,诉说对家人的牵挂,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直播活动便在海内外引发了热烈反响,各平台点击量已突破330万。 点击这里,回看 《交汇点直播 | 我在远方拜个年,全球接力贺新春》

“一根相思线”,视频拜年成为新年俗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春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许和对故乡的眷恋,然而因疫情影响,许多人选择就地过年。传统拜年习俗也更多地被“视频拜年”所取代,成为一种“新年俗”。对于远在新西兰马尔堡的The book worm来说,尽管无法与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饭,但那一份对家人的爱却生长在她心中。 “中国新年的三十晚上,我透过视频与大洋彼岸的,已经白发苍苍的父母微信视频。” The book worm深深感叹,“那一段段停留在记忆里的,与家人们共庆春节的片段,将年复一年的对佳节和亲人们的思念,编织成了一根相思线。”而佳节的意义正在于,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缩短。 “亲爱的妹妹,哥哥上次见你已经是10个月前了,内心十分挂念你……” 有很多煽情的话难以当面表达,来自马来西亚的南京大学留学生刘昭霖用拜年视频,倾诉了对妹妹的思念之情。因疫情影响,在新加坡工作的妹妹无法回家过年。“今年是我们第一次没有办法在一起过年,哥哥希望你注意个人防护,明年我们全家一定能团聚。” 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的无锡小伙陆秀东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了。在看到活动征集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发来了视频:“我的宝宝去年5月出生,现在他已经8个月大了,我还没有抱过他。”陆秀东感慨道。牛年到了,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他透过镜头对老婆说:“老婆大人,你辛苦了!你既充当了母亲的角色,也充当了父亲的角色。2020年实‘鼠’不易,希望2021年‘牛’转乾坤!” “大学同学发给我这个征稿活动时,有些控制不住,思想情绪奔泄而出了!”来自美国休斯敦的安乐窝主如是说。往年,因为暑假回国,积攒了一年的思念能够得到释放,可是,2020年太特别了,因为疫情无法回国,“非必要不出门,自己种菜养花,写字画画,练琴学英文”。安乐窝主自嘲:“自由徜徉南北菜系东西菜品的‘大厨’横空出世”。 对来自南京的新媒体编辑小徐来说,新年的独家记忆是“爷爷奶奶每年除夕夜放在枕头下的糖果”,今年过年虽然没有回家,但依然可以和最亲的人云干杯、抢红包,依然可以通过快递,在枕头底下准备糖果。“新的一年甜甜蜜蜜”,糖果不仅是一种新年希望,更是一种爱的表达。 在这样一个寒流侵袭的冬天,旅居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市的卢平想家了。她说:“若不是网络的气氛,若不是朋友的祝福声不断,我真觉得没了年味。”万里之外的她,遥望东方回味着过去的一个个春节,往事历历在目,心被温暖包围了,欣喜春节的回味中,自己想起的是情是义,是那些用什么都换不回来的过年记忆。

“我选择留下”,异乡奋斗开启“新年景”

团聚是春节最大的主题,节日家里的的餐桌最是丰盛,爸妈的唠叨格外亲切,回家过年是许多人的心愿,但在巍巍国门前、漫漫边境线上的民警,在海拔3600米雪域高原上西藏军区的军人,在非洲、在南美、在欧洲援外的医疗队队员们,他们都选择了“留下”! 边关明月照初心,坚守岗位无悔青春,这是边防战士的春节。来自西藏出入境边防总站林芝边境管理支队的民警孙海波和董佳明站在国旗前,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说他们会守卫好祖国的一方平安。 “过年,我也很想家,过年,我选择留下。”在祖国的北疆同样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就地过年,守护国门安全。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七队民警金全喜,婚礼原本定在2020年八月份,因疫情推迟了婚期,在满洲里公路口岸执勤现场,他向未婚妻妻子深情许诺,“今年我一定娶你。”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孙勇,在界碑旁对妻子深情告白,“你一个人在家照顾爸妈和孩子辛苦了,也照顾好自己,出门带好口罩。” 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雪域高原上,西藏军区可爱的女兵们贴春联,挂福字,脸上是高原红和新年的喜气,她们留下过年,度过特别的军旅新年。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刻,2020年中秋前后,江苏第30期援桑给巴尔、第16期援圭亚那、第16期援马耳他医疗队奔赴援外医疗一线,助力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2021春节来临时,江苏援外医疗队队员们选择留在受援国,就地过年。 “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及工作的需要,这次在援外医疗队出发之前,全体援桑队员签署了军令状,大家自愿放弃春节回家探亲的机会,留下来坚守工作岗位。”江苏第30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王一茗说,一月底,坦桑一位曾在南京医科大学读书的杨老先生联系到她,告知一位朋友在医院住院,情况危急需要医疗队的帮助。王一茗迅速帮他联系到国内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并给出诊疗方案。“现在患者病情转危为安,来自患者的好消息是春节最好的礼物。”王一茗说。 “我们医疗队另外还有一个点在林登市,平时他们工作繁忙,很少来首都乔治敦。春节假期是我们两个点的队员们难得的欢聚时刻。林登物资短缺,平时也买不到好的食材,为了迎接亲爱的战友,我们筹备采购了鱿鱼、大虾这些‘高级货’,还有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大家齐动手,做出自己家乡的特色。”江苏第16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乔志明说。 欢度新年时,医疗队依然记得他们的职责,腊月二十五,江苏第16期援圭亚那医疗队走进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给使馆的工作人员及家属送去了一次健康义诊活动。“大年初七,医疗队会去林区义诊,给在深山老林里坚持在工作一线的华工们上门送医送药,健康咨询,带去健康大礼包和我们的新年问候。”乔志明说。 在马耳他,第16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队员采购了灯笼、气球等年货,队员们还举行了“2021新春剪纸大比拼”,一张张红色的纸被剪成五角星、爱心、云纹、马耳他十字等等,承载了医疗队的思乡之情和美好祝愿。 此外,由驻马耳他大使馆主办,华联会和地中海中医中心承办的“2021年马耳他华侨华人喜迎新春”线上联欢会举行,医疗队队长蒋亚文和刘鸿燕主任在活动中就疫情分析、防疫知识以及疫苗普及应用等方面为华侨华人们进行宣贯和解答,为大家积极防疫增添必胜信心。

“我们需要一顿年夜饭”,遥望东方寻找“新年味”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年”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加拿大和枫会会长余承璋在多伦多超市寻年货时,不禁吟诵起喜迎新年的诗句。在她的镜头里,红彤彤的“福”字和春节主题的挂饰为多伦多增添了了浓浓的年味儿。 巴拿马中国文化中心创始人张雪云晒出了丰盛的年夜饭。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张雪云没有和当地华人一起吃年夜饭,但“仪式感”不减。为了还原地道的家乡味道,她和先生早在几个月前就酿好了糯米酒,除夕当天更是全家齐上阵筹备“八菜一汤”的年夜饭。热腾腾的饭菜里,流淌着对团圆的企盼,也饱含着对故土的思念。 红油猪耳、笋子拌鸡、豆瓣鱼……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小顺妈妈也晒出年夜饭。这是她和女儿在加拿大度过的第二个春节,相比去年,她对今年的年夜饭格外重视。她说:“我们需要这样一顿年夜饭,让传统仪式承载美好心愿;我们也需要这样一顿年夜饭,感恩生活。” 国人欢度除夕夜时,美国仍是清晨。一大早天还没亮透,来自美国的卡洛琳就打开电视,和祖国同步看春晚。她说,春节于游子而言有着别样情怀,遥望东方回味着过去的一个个春节,往事历历在目。 海外华人还通过在居住地举办的庆祝活动,将中国的传统年俗带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从南京来探亲的老迟应孙女所在学校老师的邀请,给当地小朋友们讲了“中国年”的故事,并现场为他们写了“福”和“万象更新”等字幅,神奇的中国字让新西兰的小朋友们着迷不已。当地时间2月13号,一场春节联谊活动新西兰马尔堡展开,当地华人和居民欢聚一堂,华侨们向当地新西兰居民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民族歌舞等。意大利江苏总商会会长朱裕华邀请朋友来家中欢聚。大家在厨房里学做起淮扬菜,意大利友人们也一同加入,淮扬特色菜“狮子头”出笼,配上点缀了意大利核桃的淮扬特色“八宝饭”,春节的喜庆跨越了国界和语言。 不少海外华人在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时,不忘感谢家乡在疫情中给予海外侨胞的帮助。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对疫情中江苏省统战部与省侨联给予旅俄同胞的帮助与关怀表示了感谢。他说,疫情中,是来自家乡的慰问信和防疫物资让身在海外的他们从不知所措的忙乱中有了沉着应对疫情的信心。意大利江苏总商会副会长俞澍轶说,病毒阻隔了海外游子回家的步伐,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疫情期间,省侨联邀请医学专家通过网络普及防疫知识,还教大家如何在家制作淮扬美食,让隔离的生活丰富了起来,也让海外游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大家纷纷表示,强大的祖国是海外侨胞的坚强后盾。新的一年里,海外华人也将再接再厉,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交汇点记者 朱威 付岩岩 刘浏 孙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