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

  最近,我家5岁的小叶子,把“洗碗”工作都给承包了: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

  家庭群里,夸夸风不能少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2)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3)

  刷得怎么样不重要,也需要时间练习。最惊喜的,还是当她有了这个体验后,能更深刻地理解家长做饭的辛苦、还有“为啥不要随便剩饭碗”了。

  我妈以前不太赞成我让孩子做这做那,说他们小时候苦,那个年代不得不做家务,现在条件好了,这些活儿不用非让孩子干啊。

  哈哈,要说条件好,没几个好得过Facebook的老板、一度登顶世界首富的扎克伯格

  前阵子我看了个采访他的视频,结果被他的两个女儿吸引了:一个4岁,一个才2岁,和我家的差不多大。而她们,在干些啥呢?竟然——是在做家务!

  打扫房间、整理自己的物品、洗刷碗筷: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4)

  带着小围裙,很开心地做面包:甚至因为个子小够不到,两个孩子还会踩着凳子跟妈妈有模有样的学习。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5)

  扎克伯格说,不会给孩子们想要的一切,必须让孩子们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孩子们需要做家务活。

  忍不住给这三观点赞,这一家四口都参与其中的画面,也实在是温馨啊:)

  为啥需要让孩子做家务?

  因为从来不参与的孩子吧,容易做啥事儿都觉得:“大人应该来帮我”,每天能叫10000遍妈妈妈妈妈……

  “妈妈,你给我穿衣服。”

  “妈妈,我的袜子在哪里?”

  “妈妈,我要喝热牛奶。”

  ……

  虽然这些事儿孩子长大了迟早能做、会做,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一直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做的事情,其实是在向他长期发出一种特别负面的信号——“你不行”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6)

  孩子没有机会处理问题,自我效能感就会低。久而久之,“你不行”就成为孩子心里的枷锁——“我不行”。

  哈佛研究发现,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犯罪率为1:10,而就业率则是15:1。

  爱做家务的孩子,会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甚至在学业上,常做家务的孩子也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而且正像这位从事教育的朋友,给我的朋友圈留言说的这样: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7)

  孩子亲自刷了碗,才更懂得做这件事要花费的心力和时间,也就自然明白平时在做这件事的大人,在付出着什么。这种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确实是高情商的表现呀:)

  所以呀,咱不要放过家务这个好机会,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和增加自我价值

  年龄小,也不是问题: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八阶段”理论中提到,孩子在幼儿期心理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主动感,从而培养出孩子强大的目标品质。

  而家务劳动,就是一个可以帮孩子获得主动感、责任感的好方法。

  不过具体到执行,可能很多人会懵:不知道能让孩子做些啥?他们又能做好啥?

  哈哈,我特别理解。

  小鱼儿现在1岁多,和他姐姐那会儿一样,天生就愿意和我们一起“做家务”,尤其是倒垃圾,一趟又一趟……

  只不过吧,他有时候会帮倒忙,你让他扔个橘子皮,结果他又被垃圾桶里的纸吸引了,要往外掏……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8)

  没办法,让孩子做家务,各种意外一定会有,咱必须包容和鼓励

  而我特别赞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这句话:如果我们要拟定一项育儿原则的话,那么,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小叶子的家务能力还不错,我之前写过一篇总结文章,大家可以参考看看,遵循这4个步骤,让孩子逐渐从0开始学会自己做家务

  3岁孩子主动做家务、自己洗衣服,只因为妈妈掌握了这4个步骤

  当然能契合孩子的年龄、各种精细运动的发展来安排家务,会更好。我准备了一个分龄时间表给大家参考:几岁能做什么,一目了然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9)

  为了方便对照,打印表格版也必须有: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0)

  这样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把相应的内容打印出来贴在墙上,鼓励孩子们完成相应的事情哈。

  后台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家务劳动"

  第一阶段:模仿阶段

  1-2岁:

  能通过自己抓握汤勺,自己吃饭

  能够自己洗手,自己用毛巾擦干小手

  能把脏尿布、垃圾扔到垃圾桶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1)

  2-3岁:

  自己尝试剥鸡蛋

  能在父母的指导下 ,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当家长请求帮助时,能帮忙取东西

  能够把衣服挂上衣架

  可以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

  浇花(家长给孩子适量的水)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能自己把不同的袜子进行配对

  小心得: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对世界就有探索欲望,喜欢模仿大人的各种行为,所以,不用唠叨让孩子干什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法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2)

  当然,因为能力有限,又跨越了terrible 2 和 Horriable 3,有时他们给的惊吓也很多。如果出现了满地狼藉,或者帮倒忙、不合作,深吸一口气,一口不行,就几口:)

  我还记得小叶子是在2-3岁这个阶段“家务能力大爆发”的,整理玩具、拖地、浇花、择菜等家务时,她都喜欢跟着掺和,我也就带她一起来做。

  少命令多正向表达、鼓励孩子做到的部分、多给一些拥抱和亲吻,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家务也可以像妈妈陪玩一样自然:)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3)

  第二阶段:引导阶段

  3~4岁:

  摆放碗筷和椅子

  喂宠物

  睡前帮忙铺床, 如拿枕头、被子等

  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

  帮忙把叠好的千净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蓝子里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4)

  4-5岁:

  自己铺床

  饭前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摆餐具开始,慢慢参与摆盘)

  饭后收拾餐桌,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将自己用完的毛巾,牙刷挂好 放整齐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5)

  5-6岁:

  帮忙擦桌子

  帮忙换床单(从帮忙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

  收拾房间,养成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的习惯

  小心得:

  这个阶段的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

  想自己独立动手感受“自我的能量”,但因为能力不足,需要依赖父母;而还有一些时候,他们会觉得重复做一件事很无聊,尤其不喜欢大人命令自己。

  一些步骤繁杂、确实做起来吃力的部分,可以参考我之前分享的“流程法”,邀请孩子把步骤画出来。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6)

  孩子不会做的,需要拆解步骤,一点一点来。

  前面小叶子这个自己叠内裤的图,其实就是当时我们一步一步教的:

  先叠左边、再叠右边,再把下面的折到上面……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7)

  还要永远给所有融入了游戏力的方法打call!

  比如我常会和孩子玩,“今天我是小主人”的角色互换游戏。

  每周的周六,她可以当家做主,从早开始“安排”我在家一天的活动。我会装作总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样子,让孩子来提醒我:

  “妈妈,你该刷牙了。”

  “妈妈,你先洗手再吃饭。”

  经常被大人“指挥”,孩子其实很喜欢能指挥大人的感觉,同时也会因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就跟小时候我做“值周生”似的,监督这监督那,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8)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阶段

  7~9岁:

  能够自己洗碗、洗盘

  能够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手洗简单衣物

  能够擦地

  会用洗衣机、吸尘器等一些家用电器

  能够帮助父母打扫卫生间、厨房等

  可以做简单的饭,比如蒸米饭、下面条等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19)

  我把洗碗放在了这个年龄段,但不妨碍再早点,可以让孩子“试”。

  小叶子刚开始对刷碗是拒绝的,但理由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会”,所以我调低了她的期待和我的期待,“试试,洗一个看看,妈妈会帮助你。”

  然后她刚洗,第一个碗打滑儿,就掉进了池子。

  我就顺着她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告诉她,可以怎么握住碗、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刷、怎么判断碗刷干净了、刷完要如何清洁台面……

  ——整体上,孩子越大,可以越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让她自己思考可以怎么优化流程、找到解决方案。

  还是很强烈推荐大家看看我写的这篇“编程思维”育儿法,对于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尤其有效:

  我,文科妈妈,竟然爱上了“程序员思维”养娃……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很受触动的视频: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20)

  一个5岁左右的小女孩回答:什么是家人,什么是客人?

  “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互相帮忙的,而不是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

  “客人就是他吃完东西,然后在家里玩玩以后,他就会走了。”

  

应该让孩子做家务吗(你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吗)(21)

  是啊,大人、孩子,我们是家人,而不是客人;我们需要共同承担家务劳动,而不是玩玩就走了,只有爸爸妈妈在收拾、也不是只有某一个人在收拾。

  爱做家务的孩子,岂止是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责任感,这更是一份通过“整理”获得乐趣的体验,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呀:)

  从今天开始,让小家伙们,劳动起来吧:)

  —END—

作者:吉吉。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manchengzhang123

个人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