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十大谎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在亲子关系中,家长的情绪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这也是海英博士经常给家长画的重点。很多家长可能还不太了解家长的负面情绪对孩子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也不太了解一声怒吼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怎么样的内心波折。而有的家长知道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同样也会说,即使这样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家长情绪管理这方面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家长对孩子的十大谎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1)

经常会有一些报道说,急诊科医生在半夜的时候,常常能够接到咱们的家长因为辅导孩子半夜写作业写不完,大发脾气,最后导致心梗发作,有的是脑梗发作。这是比较悲惨的事件,我们家长应该反过来想想,作业真的很重要吗,比生命还重要吗?虽然作业寄托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但是不能因为作业气坏自己的身子。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家长们在平时工作生活当中积攒的一些负面情绪,由于作业的问题变成了怒吼,其实怒吼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作业的事情,还有其他的一些负面情绪导致家长把负面情绪扔给孩子,这在家庭中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相信大家也听到过这种心理学效应——叫踢猫效应。

这个效应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的形式会很多,大概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外面受到了他觉得非常愤怒的事情,但是他又不敢反抗,最后他把这个愤怒一直憋到家里面对家人发脾气,家人受到了不明不白的委屈之后也很生气,但是他的家人不敢对他生气,只好对孩子生气,而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猫身上,这就是所谓的踢猫效应。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猫可踢,每个孩子排遣自己情绪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孩子直接把脾气发泄出来,或者发泄到日常的亲子互动当中,渐渐地学会怒吼,到最后怒吼声比父母还大。就像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不仅敢发脾气了,还敢打父母了,这就是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十大谎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2)

还有一些看起来孩子的反应不是那么强烈,比如说有的家长把孩子揍了一顿之后,孩子还嬉皮笑脸,好像满不在乎。但实际上孩子的情绪只是一时压抑了,会把这种情绪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出来心不在焉,甚至学习也心不在焉。这样的孩子在以后可能会发展出一种对立违抗行为,无论家长怎么吼孩子就是不做,比如家长让孩子往东,孩子偏往西,让孩子现在做作业,偏偏明天再做。还有的孩子会发展成抽动或者是厌学等后果。但是,往往家长怒吼的时候并不能意识到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结果。实际上让家长对这方面进行觉察其实并不容易,很多到这边来的家长都是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发现管制不住孩子了,才意识到之前教育方式的问题所在,才过来求助。在这方面其实家长完全可以从早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家长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自身要有一个好的情绪管理。孩子学习成绩落后,不仅仅是孩子写作业听课的问题,还有很多家长自身情绪没有处理好把自身的压力丢给了孩子,比如说踢猫效应里面的职场工作压力。那么我们需不需要把这种压力带给家人呢?或者是说把这种压力,这种愤怒转移给孩子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家长找家庭当中的其他成员发泄脾气,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吵架或者包容这种坏脾气,但是孩子是应对不了的,所以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十大谎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3)

有的家长说:我没什么压力,工作都挺顺利的,但孩子就是不写作业,所有发脾气、生气的来源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写作业问题。这样表述的家长特别多,会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写得那么好,那么顺利,我家的孩子就写不了?

从问话里面就可以感受到家长内心的焦虑和恐慌,越让孩子写作业,孩子越不写。家长的失控感就越强。这些情绪上的传导有的时候是不经意间的,甚至于我们自身的习惯让我们不去过于细致地观察这个过程,所以很多家长在反映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觉得自身没有什么问题,把这些问题给忽略了。有的家长可能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不得不去就医,焦虑感太强了,而有的家长很是焦虑,却不认为自己在焦虑的状态当中。的确现在社会的压力非常大,比如北上广这样大城市里面,有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回家还要面对孩子写作业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甚至还要承受学校老师投诉的压力,这就导致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容易带有自己的情绪。

比如家长经常蹭孩子的作业,把孩子的作业擦掉,因为总不满意,总觉得孩子写的不好,认为现在不好好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好纠正他的写作,写字的姿势,以后就完了。这其实就是家长内心的焦虑,而且这些焦虑感会在孩子上学之后爆发出来,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没这么强烈,但是等到孩子开始小学了,家长的焦虑不安就可能体现在不断地纠正孩子写作业,不停地跟其他家长去打听别人家孩子学到哪了,写作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跟自己家孩子进行比对,越比较越觉得自己家孩子不好,写的不好,所以纠正的次数更加频繁。这其实是家长内心对自己家孩子的不自信,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老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家孩子不好,想要通过更加严格的管理来改善孩子。但是这样就很容易着急,越来越发脾气,脾气越来越糟。就像刚刚所说的,甚至有的家长还因为孩子写作业的事住院了。

家长对孩子的十大谎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4)

所以对孩子写作业这件事,有的时候是我们家长过分焦虑担心了,把这件事过分灾难化了,还是需要我们家长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比如说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学,字写得歪歪扭扭,怎么训都写不好。他不是主观不愿意写好,是他小手的肌肉还没有发展好,等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协调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发育的过程。所以如果在孩子本身的身体能力还没有发育好的时候,过早地给他提过高的要求的话,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他们内心里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总写不好字,甚至有的孩子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拒绝写作业,每天一想到写作业就头疼。所以家长感觉很奇怪,为什么感觉孩子挺聪明的,但是他就不写,最后归结为孩子太懒了,又给孩子贴了一个负面的标签,孩子自我评价就这样,慢慢降低了,最后也给自己添上了一个我很懒我不行,我学习不行这样的一个标签。

在调整孩子的状态的同时,家长也要跟着一起去调整,调整的过程其实很痛苦的,想发脾气的时候不能发,焦虑的时候还得往好的地方去想,一开始很不适应,但是随着慢慢的调整,发现孩子在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也在调整,慢慢的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的状态也好了,家长也发现跟以前也不一样了,甚至有的家庭中父母双方在闹离婚,家庭将要变得破裂,也慢慢变得其乐融融,所以有的时候孩子的某些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呈现,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家长有的时候改变了,自己状态好了,孩子的状态就会好,因为单纯的父母改变而孩子的问题还是在那,只不过是不像家长发脾气的时候那样明显,因为孩子本身的心理能力还是需要成长的。

所以我们家长当你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的一两周里面,去体会一下,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咆哮了?吼叫了?或者是说焦虑了吗?着急了吗?是不是需要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是不是要改善一下亲子关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