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

首先我们从高考大题入手,很多同学不知道大题要怎么做,接着往下看:

题型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1.反应热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一)题型特点

这类试题往往以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知识为主题,借助图像、图表的手段,综合考查关联知识。关联知识主要有:

(1)ΔH符号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用盖斯定律计算ΔH。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

(4)在多层次曲线图中反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与温度、压强、浓度的关系。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热计算技巧

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位置、化学计量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Δ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三)分析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的注意点

(1)熟练“三段式”,准确计算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平衡常数。

①明确三种量的意义:一是起始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二是变化量,三是平衡量;

②用变化量求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用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状态的比较分析时,要审清两个条件: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3)平衡常数的计算

①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②理解气体分压的意义(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以及气体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

(4)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均产生影响,且影响趋势相同,但影响程度不同。

①升温对吸热反应影响较大,对放热反应影响较小;

②降温对吸热反应影响较小,对放热反应影响较大。

4.分析图表与作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分析并准确画出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拐点和平衡点。

(2)找准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对应数据。

(3)描绘曲线时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4)分析表格数据时,找出数据大小的变化规律。

2.电解质溶液、电化学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一)题型特点

主要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做素材,设计为溶液中进行的可逆反应。试题主要考查电化学、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知识,同时往往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二)解题指导

(1)浏览全题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先对简单问题进行解答。

(2)对于氧化还原反应

①通过陌生物质的价态判断其氧化性与还原性。

②氧化还原滴定的分析计算要正确利用“关系式”。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式法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进行计算。

(5)对于电化学类试题,首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然后分析电极类别,书写电极反应式,最后按电极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

注意:电化学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做到以下几点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

题型二 化工工艺流程题

1.近几年化工工艺流程题的考查特点

近几年全国卷工艺流程题主要是以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为考查素材,以工艺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查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试题。通常会涉及陌生的化学工业工艺和化学反应,往往给考生较大的冲击力,考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整个流程的原理,但一般不会影响答题。从试题给出的目的出发,主要可分为以物质制备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和以分离提纯为主要目的的工艺流程。涉及物质的转化、物质的分离提纯、尾气等废弃物的处理等化学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2.解答化工工艺流程题的一般思路

(1)读题干,找信息和目的。

找出题干中的“制备”或“提纯”等关键词,明确化工生产的原料、产品和杂质。

(2)看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流程中需重点分析的步骤或环节,重点抓住物质流向(进入与流出)、操作方法等。

(3)局部隔离分析,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得到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或起到什么作用)。

(4)特别提醒:每个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

工艺流程图: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

3.常考化工术语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

4.常考条件控制

(1)控制溶液的pH

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或抑制水解)。

②加入酸或调节溶液至酸性还可除去氧化物(膜)。

③加入碱或调节溶液至碱性还可除去油污,除去铝的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等。

④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的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

(2)控制温度:主要从物质性质(热稳定性、水解、氧化性或还原性、溶解度、熔沸点、挥发性、胶体聚沉等)和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平衡移动、催化剂活性、副反应)两个角度思考。

(3)控制压强:改变速率,影响平衡。

(4)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5)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

(6)洗涤:常见的洗涤方式有“水洗”和“乙醇洗”。“水洗”的目的是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残留的杂质,当沉淀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时一般可用冰水洗;“乙醇洗”既可以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残留的杂质,又可以降低晶体的溶解度,减少损失,还可以利用乙醇易挥发的性质,加快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的水分。

(7)氧化:氧化剂的选择要依据试题设置的情境,常见的氧化剂有氯气、过氧化氢、氧气和次氯酸钠等,为了避免引入新的杂质,通常选择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氧气。

1.物质制备型

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5)

2.分离提纯型

1.题型特点

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虽然把题目形式设计为工艺流程框图,但其实质还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操作的考查。

2.解题思路

从试题中找出想要什么,要除去的杂质有哪些;加入的试剂都与哪些物质发生了反应,转化成了什么物质;怎样操作才能将杂质除去(注重信息的提取与加工)。核心是杂质的去除要彻底。

3.常用分离方法

(1)固体与固体的分离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6)

(2)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7)

(3)液体与液体的分离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8)

4.常见操作的答题思考角度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9)

题型三 综合实验探究

1.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

(一)题型剖析

(1)无机物制备题的常考方向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0)

(2)有机物制备题的常考问题

涉及有机物制备的综合实验,重点考查物质分离中的蒸馏、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二)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1)无机物制备实验方案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原料廉价易得,用料最省即原料利用率高。

②所选用的实验装置或仪器不复杂。

③实验操作简便安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较小。

(2)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原料廉价易得,用料最省。

②副反应、副产品少,反应时间短,产品易分离提纯。

③反应实验步骤少,实验操作方便安全。

(3)仪器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三)有气体参与的制备实验的注意事项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1)

(四)有机物的制备

(1)实验流程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2)

(2)装置特点

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常要用到多口的烧瓶、冷凝管(直形、球形)等中学不常见实验仪器。不过只是其形状不同,作用与我们学过的基本仪器相同。

②几种有机制备实验常见的装置与仪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3)

③常用操作:蒸馏,冷凝回流,分液。

2.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

1.题型特点

该类题型以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主要包括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为主要目的。在性质探究实验中主要考查试剂的选择、装置仪器的规范、步骤优化、实验设计、现象的探究和结论的评价等综合分析能力。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4)

3.注意事项

(1)若探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首先应确定变量,其次是“定多变一”,即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

(2)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

①研究反应物中各微粒的性质(即内因)。

②研究反应条件的影响(温度、浓度、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③装置中的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是否对性质实验有影响,如何避免。

3.定量测定类综合实验

常见的定量测定型实验题包括混合成分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以及化学式的确定等。该类试题常涉及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或问题解答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①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5)

②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a.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b.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定实验中要有消除干扰气体的意识

如用“惰性”气体将干扰气体排出,或用溶液吸收干扰气体等。

3.测定实验中要有被测量气体全部被测量的意识

如在反应结束后继续向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以使被测量气体全部排出使其被吸收剂完全吸收。

4.测定实验中要有“数据”的采集处理意识

实验“数据”的采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一般来讲,固体试剂称质量,而液体试剂和气体试剂测量体积。

(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可精确到0.000 1 g。

(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0.1 mL,准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

(4)用pH试纸(测得整数值)或pH计(精确到0.01)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实验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离子完全沉淀、气体完全被吸收等,必要时可以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例如:中和滴定实验中测量酸或碱的体积要平行做2~3次滴定,取体积的平均值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

5.“关系式法”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完成。正确提取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题的关键。

题型四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

1.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反应类型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6)

2.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7)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8)

3.同分异构体

1.有机物的类别异构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19)

2.常见限制条件与结构关系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0)

3.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1)确定碎片

明确书写什么物质的同分异构体,该物质的组成情况怎么样。解读限制条件,从性质联想结构,将物质分裂成一个个碎片,碎片可以是官能团,也可是烃基(尤其是官能团之外的饱和碳原子)。

(2)组装分子

要关注分子的结构特点,包括几何特征和化学特征。几何特征指所组装的分子是空间结构还是平面结构,有无对称性。化学特征包括等效氢。

4.含苯环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技巧

(1)若苯环上连有2个取代基,其结构有邻、间、对3种。

(2)若苯环上连有3个相同的取代基,其结构有3种。

(3)若苯环上连有—X、—X、—Y 3个取代基,其结构有6种。

(4)若苯环上连有—X、—Y、—Z 3个不同的取代基,其结构有10种。

4.有机合成与推断

一、有机合成

1.官能团的转变

(一)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1)

(二)官能团的消除

①消除双键或三键:加成反应。

②消除羟基:消去、氧化、酯化反应。

③消除醛基:加成或还原和氧化反应。

④消除酯基、肽键、卤素原子:水解反应。

(三)官能团的保护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2)

2.增长碳链或缩短碳链的方法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3)

2.增长碳链或缩短碳链的方法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4)

3.常见有机物转化应用举例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5)

4.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几种常见类型

根据目标分子与原料分子在碳骨架和官能团两方面变化的特点,我们将合成路线的设计分为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6)

二、有机推断

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种方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其解题思路为

1.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可能的官能团及反应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7)

2.根据反应物性质确定可能的官能团或物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8)

3.以特征产物为突破口推断碳骨架和官能团的位置

(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29)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类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骨架。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该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类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该有机物碳骨架的对称性而快速解题。

(4)由加氢后的碳骨架可确定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

(5)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可确定该有机物中含羟基和羧基;根据酯的结构,可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

4.根据关键数据推断官能团的数目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0)

5.根据新信息类推

高考常见的新信息反应总结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1)

题型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1 .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数及最多容纳电子数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2)

2.常见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3)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规律”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4)

(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种表示方法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5)

注意: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6)

4.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性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7)

5.元素电负性的递变性

(1)规律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依次减小。

(2)应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8)

2.分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39)

3.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2)常见的等电子体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0)

4.分子性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1)

5.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的比较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2)

3.晶体结构与性质

1.典型晶体模型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3)

2.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以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4)

3.物质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低。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4.晶胞的相关计算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5)

答题模板:结构决定性质简答题

解题思路:首先叙述结构,然后阐述原理,最后回扣本题结论。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6)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化学知识主干归纳总结)(47)

4.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突破

1.题型剖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原理及元素的某些性质,能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分子的结构、性质,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晶体模型解释和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及常见晶体的晶胞结构及类型,揭示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六个”命题点

(1)基本化学用语:书写1~36号元素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或外围电子排布式);电子式或结构式的书写(有的需要找相似的等电子体结构去模仿)。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一些元素的反常现象。

(3)化学键及分子间作用力:σ键或π键的数目;键参数;氢键;范德华力。

(4)分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立体构型的判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等电子体的寻找和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5)配合物组成结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配合物结构示意图的表示;配合物中化学键种类的判断。

(6)晶体结构和性质的考查: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晶体熔、沸点比较(分子晶体往往受到氢键的影响)。

3.“三种”呈现形式

(1)以一种已知的元素立题,选取与其相关的某些典型单质或化合物展开设问,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2)以几种已知的元素立体,依托不同元素的物质分别独立或侧重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3)以推断出的几种元素立题,依托它们之间组成的物质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