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规模体现了不同机构、部门研发活动的水平和经费目标以及机构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合作。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弗拉斯卡蒂手册》对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进行统计划分,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金(财政性资金)、企业资金、非营利机构资金、私人资金和海外资金等,还包含小部分其他资金来源;经费执行机构主要有企业、高等院校、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其他等。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R&D经费来源和执行中均不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的经费;同时,中国R&D经费来源统计中也不包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R&D经费来源中则包括来自高校的经费。本文主要从经费规模、经费分布、经费支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不同类型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情况,并与美国、日本、欧盟等科技发达经济体进行了国际比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涉及R&D经费支出(人民币)的可比价时,均按GDP平减指数计算。

一、中国R&D经费来源与执行

中国R&D经费来源方主要有政府、企业、国外资金和其它资金,其中,政府和企业是主渠道。R&D经费执行方主要有研究与开发机构、企业、高等学校和其他机构。

(一)中国R&D经费来源

1. 各种来源经费的规模

2017年,中国R&D经费内部支出17606.1亿元,其中13464.9亿元来源于企业,占76.5%;3487.4亿元来源于政府,占19.8%;国外资金来源113.3亿元,占0.6%;其余540.5亿元作为其他资金来源占3.1%(见图1)。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2)

图1 2017年全国四种R&D来源经费规模占比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3-2017年,随着中国R&D经费支出总量的快速增长,各种来源R&D经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企业来源的R&D经费规模和增速远超政府投入的R&D经费,显示出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显著增强。四种来源经费中,企业来源的R&D经费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政府资金次之,国外资金规模最小、增速最慢。按可比价计算,相比2003年,2017年我国企业来源经费增长了13.6倍,年均增长16.5%;政府来源经费增长了6.6倍,年均增长11.2%;其他来源经费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6.9%;国外来源经费增长了2.8倍,年均增长5.8%(见图2)。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3)

图2 2003-2017年全国四种R&D来源经费规模

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 各种来源经费的分布

从中国各种来源经费的分布来看,企业来源经费占比最大,其次是政府来源经费,占比最小的是国外来源经费。从2003-2017年中国R&D经费来源结构变化趋势上看,企业来源经费比例逐年提升,由2003年的60.1%提升到2017年的76.5%;政府来源和其他来源的经费比例逐年缩减,其中政府来源的经费占比由2003年的29.9%下降到2017年的19.8%,其他来源经费占比由2003年的8.0%下降到2017的3.1%,国外来源经费占比也略有下降,但由于国外来源经费本身占有率非常小,所以下降幅度并不明显(见图3)。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4)

图3 2003-2017年全国四种R&D来源经费结构

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中国R&D经费执行

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中国R&D活动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我国的R&D活动相对集中在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但当前,企业则是我国R&D经费的最大执行部门。

1. 各执行部门执行的经费

从全国各执行部门执行的R&D经费规模来看,2017年,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达13660.2亿元,在中国R&D经费总规模中的比重达到了77.6%,是研究与开发机构经费规模的5.6倍,是高等学校执行的经费规模的10.8倍;2017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执行的经费规模在R&D经费总规模中的比重为13.8%,高等学校执行的经费规模占比为7.2%,其他类型的机构占比为1.4%(见图4)。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5)

图4 2017年全国四种执行部门的R&D经费规模

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0-2017年,各部门执行的R&D经费规模快速增长,平均增速均超过了同期GDP增速。其中,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高等学校次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增速最慢。2000-2017年,企业执行的R&D经费由2000年的537.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660.2亿元,18年间增长了24.4倍,年均增长16.8%;2000-2017年,研究与开发机构执行的R&D经费增长了8.4倍,年均增速10.2%。相比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经费增速,高校执行的R&D经费增速更快,其经费规模由2000年的76.7亿元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1266.0亿元,年均增速13.9%。虽然相比其他三类执行机构来说,其他类型的执行部门执行的R&D经费规模较小,但其增速却比研究与开发机构高些,年均增长10.7%(见图5)。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6)

图5 2000-2017年全国各执行部门的R&D经费规模

注: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从各执行部门在三类活动经费中的分布来看,四类R&D经费执行机构的R&D经费规模存在显著差距的同时,这四类执行机构在不同类型的R&D活动上的经费规模亦不同。从R&D活动类型来看,2017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中,高等学校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规模最大,为531.1亿元,占比54.4%;其次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占比为39.4%,企业仅执行28.9亿元,所占比重为3.0%。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2017年,企业执行的试验发展经费规模最大,为13193.0亿元,在中国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的占比为89.3%;其次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占比为9.1%。在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中,研究与开发机构执行的应用研究经费支出最大,为699.4亿元,所占比重为37.8%;其次是高等学校,其经费规模为623.1亿元,占比33.7%,其他类型的执行机构的经费规模最小,为88.5亿元,占比4.8%(见图6)。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7)

图6 2017年各执行部门的经费在三种类型的R&D活动支出中的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 各执行部门的经费分布

2017年,企业执行R&D经费13660.2亿元,占R&D经费执行总量的比例为77.6%;研究与开发机构执行2435.7亿元,占13.8%;高等学校执行1266.0亿元,占7.2%;其他机构和部门执行244.2亿元,占1.4%(见图7)。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8)

图7 2017年我国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经费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经费结构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7年,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在R&D经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60.0%上升到77.6%。其他三类执行部门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由2000年的28.8%下降到2017年的13.8%(见图8)。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9)

图8 2000-2017年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经费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从三类活动经费在各执行部门中的结构分布来看,2017年,不同执行部门的基础研究经费在各部门执行的总经费的占比中,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最小,其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企业R&D经费仅为0.2%,高等学校的占比最大,为42.0%,其次是研究与开发机构,为15.8%。不同执行部门的试验发展经费在各部门执行的总经费的占比中,企业执行的试验发展经费占比最高,达到了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的96.6%。不同执行部门的应用研究经费在各部门执行的总经费的占比中,高等学校的应用研究经费占比也最高,为49.2%,其次是其他类型的执行部门,为36.2%。在我国,企业的R&D经费绝大多数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研究与开发机构的R&D经费主要用于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其他类型的执行部门的R&D经费也是主要用于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而高等学校的R&D经费主要流向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见图9)。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0)

图9 2017年各执行部门的不同类型的R&D经费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从各执行部门的三类经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7年,三类R&D经费在各执行部门的R&D经费规模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趋势特征是:企业的试验发展经费的占比略有下降,幅度较小,其他两类占比有所上升;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其他类型的执行部门的试验发展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则均有所上升;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高等学校的试验发展经费的占比下降明显,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上升趋势明显(见图10)。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1)

图10 2009-2017年各执行部门的三类R&D经费结构

注:数据来源于2010-201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R&D经费来源与执行的国际比较

(一)R&D经费来源的国际比较

1. 部分国家各种来源经费的规模

各国在不同来源的R&D经费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来源的经费规模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下同),企业来源的R&D经费规模中,美国的企业来源经费规模最大,2017年,美国企业来源R&D经费达3454.4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排在第二位,为1992.2亿美元,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和德国,分别为1221.8亿美元和742.7美元。

政府来源R&D经费方面,2017年美国为1237.3亿美元,中国为516.0亿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为311.1亿美元。十个国家中仅俄罗斯和南非是政府来源R&D经费超过企业来源R&D经费规模,政府来源R&D经费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017年俄罗斯政府来源R&D经费115.6亿美元,南非为12.3亿美元。高等教育来源R&D经费上,美国有绝对的领先优势,2017年美国高等教育来源R&D经费为195.1亿美元,日本为82.7亿美元,也相对较高。中国R&D经费来源中不包括高等教育来源经费,根据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同样不包括的国家还有德国。国外来源R&D经费方面,2017年美国为334.2亿美元,是排在第二位的英国(66.6亿美元)的5.0倍,约为中国(16.8亿美元)的19.9倍。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其规模为64.6亿美元。私人非营利机构来源R&D经费 上,私人非营利机构来源R&D经费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美国和英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在私人非营利机构来源的R&D经费量上均超过了各自高等教育来源R&D经费量,其中美国私人非营利机构来源R&D经费211.5亿美元,英国为21.3亿美元(见图11)。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2)

图11 2017年部分国家各种来源的R&D经费规模

注:1.仅中国和巴西的经费来源统计中单列一项“其他”来源的经费数据。2.巴西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统计数据库,其他国家数据来源于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统计数据库。

2. 部分经济体经费来源结构分布

从R&D经费来源分布的变化趋势来看,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R&D经费来源呈现了企业为主导的特点,而俄罗斯R&D经费来源上表现出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其历年来源于政府部分的经费基本在65%以上,并且与其他国家政府来源经费占比逐年下降的特点不同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政府来源的比例逐渐提升,由1999年的51.1%提高到2017年的66.2%,企业来源R&D经费占比则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30.2%。德国是几个比较国家中经费结构最稳定的国家,其企业来源R&D经费近三十年间保持在65%左右,政府来源经费比重略有下降,而国外来源经费占比有一定提升。英国企业来源R&D经费的比例相对稳定,基本在50%左右,政府来源的比例同样呈现了小幅波动下降的特点,但英国国外来源R&D经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国家,2016年英国国外来源R&D经费比例占R&D经费总量达15.6%(见图12)。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3)

图12 部分国家各种来源的R&D经费分布的变化趋势

注:数据来源于OECD《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统计数据库。

(二)R&D经费执行的国际比较

OECD数据库对R&D经费执行部门的划分与中国科技统计口径有所不同。OECD数据库将R&D经费的执行部门划分为企业、政府、高等学校和私人非营利机构,中国科技统计将经费的执行部门划分为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本文国际比较分析以OECD数据库的部门划分为依据。

1. 经费执行规模

按执行部门划分的经费执行规模来看,根据OECD对44个经济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超过百亿的国家(地区)有20个。其中,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本节下同),美国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以3970.6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位,其次是中国,为2021.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德国和韩国,分别达到了1230.0亿美元、775.4亿美元和553.3亿美元。2017年,政府执行的R&D经费规模超过百亿的经济体有4个,依次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高等教育执行的R&D经费规模超过百亿的经济体有6个,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中国、法国、英国。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美国高等教育执行的R&D经费为708.3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德国是194.8亿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执行经费的27.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是187.5亿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执行经费的26.5%;排在第四位的中国是187.3亿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执行经费的26.4%。

图13呈现了44个经济体中的八个较为典型的国家进行比较。这10个经济体均是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最高,政府或高等学校次之,私人非营利机构执行的最少 。其中,美国四类R&D经费执行主体执行的R&D经费均居全球首位,2017年其企业执行R&D经费3970.6亿美元,占美国R&D经费执行总额的73.1%;高等教育执行708.3亿美元,占R&D执行经费总额的13.0%,私人非营利机构执行224.7亿美元,占R&D执行经费总额的9.7%;政府执行528.9亿美元,占R&D执行经费总额的4.1%。2017年,中国三类R&D经费执行主体中有两类主体执行的经费均居全球第二位,分别是企业执行(2021.1亿美元)和政府执行经费规模(396.5亿美元)。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4)

图13 2017年部分国家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经费规模

注:数据来源于OECD统计数据库。

2. 经费执行部门分布

研发经费按执行部门的分配结构是反映研发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研发经费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中的使用比例。对比部分国家经费执行部门的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见图14),大多数国家在R&D经费执行上的共同特征是:企业执行主体地位的日益凸显,其执行的经费规模和比重有所增长。1990-2017年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都是企业执行的经费在R&D执行总经费中占比最大。

从高等学校执行的经费比重看,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的高等学校执行经费比重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与这五国变化趋势不同的是,中国和日本的高等学校执行的经费比重在逐年下降。中国高等学校执行经费比重从1991年的8.6%有起伏地下降到2017年7.2%。从政府执行的经费比重看,除俄罗斯外,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执行的经费规模逐年上升,但其比重有所下降。从私人非营利机构的经费占比看,除日本外,其他国家私人非营利机构执行经费的规模不断增加,比重也逐年提高。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5)

图14 部分国家按执行部门划分的R&D经费结构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OECD统计数据库。

3. 部分国家R&D经费流向比较

R&D经费的流动反映了国家研发活动中哪些主体是资金的注入者,哪些主体是资金的使用者。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四国的R&D经费流向进行比较分析,并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和阴影面积表示了不同来源、执行部门和类型的R&D 经费规模占比(见图15)。从各类型执行机构执行的经费规模情况看,四个国家均是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最大,政府和高等教育执行的R&D经费规模次之,私人非营利机构执行的规模最小。同中国一样,2017年,韩国政府执行R&D经费规模也高于高等教育执行部分,而美国、日本则是高等教育执行R&D经费规模高于政府执行部分。从不同来源的R&D经费来看,中国企业来源的R&D经费中绝大多数通过企业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而美国、日本、韩国三国企业来源的R&D 经费虽然大部分也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但也有一部分分别通过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研究与开发机构流向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以韩国企业流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比例最大。中国政府来源的R&D经费中大多数通过研究与开发机构流向了试验发展活动,也有一部分通过高等教育机构流向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活动,这与美国政府来源的R&D经费流向一致;而日本、韩国两国的政府来源的R&D经费流向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比例相近且绝大多数通过经费这两类执行机构流向了应用研究和试验研究。

中国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6)

美国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7)

日本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8)

韩国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 D经费来源与执行规模(19)

图15 2017年中、美、日、韩四国R&D经费流向

注:数据来源于OECD统计数据库。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中国R&D经费中,企业和政府是最主要的两大来源,其中来源于企业的经费超过70%。2017年,企业来源经费比例达到了76.5%。第二,企业是中国R&D经费的主要执行部门且近年来经费规模增速较快,但在经费规模上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中国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达2021.1亿美元,占中国R&D经费总额的77.6%,是美国企业执行的R&D经费规模的50.9%。第三,中国不同来源的R&D经费中绝大多数经费都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流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的占比相对偏低。中国政府、企业、国外资金和其它来源的R&D经费绝大多数均通过企业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而美、日、韩三国企业来源的R&D经费大部分流向了试验发展类研究,但政府、国外资金等来源经费大部分通过高等教育机构和政府研究与开发机构流向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的状况需要尽快改善。发达国家的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其国家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一般处于5%~10%,而2017年中国企业执行基础研究经费占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比例仅为3.0%,中国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在企业总R&D经费中仅占0.2%。

作者:黄辰、胡林元、徐婕、张明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本文摘编自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原文内容有删减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欢迎赐稿交流

投稿邮箱:nais-research@cnais.org.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