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

北京有条史家胡同,

这条“北京城中既富又贵的胡同”,

住过大学者章士钊等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

便成立于史家胡同56号

(今史家胡同20号)。

今天,始建于1952年6月的

北京人艺迎来

70岁的生日。

从《龙须沟》《雷雨》,

到《茶馆》《蔡文姬》,

再到《哗变》《天下第一楼》……

70年来,一部部剧目长演不衰,

串联起一幅

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画卷。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

在话剧爱好者心中,

北京人艺是殿堂级的剧院。

建院之初,北京人艺便聚集了

焦菊隐、欧阳山尊、夏淳、梅阡

四大导演,

郭沫若、老舍、曹禺三大编剧,

诸多大导名角儿

济济一堂。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

老舍先生(右)给人艺演员讲解剧本。本刊资料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3)

曹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任院长,中国最久负盛名的剧作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摄影 苏德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4)

1956年,老舍(右二)和北京人艺导演焦菊隐(右一)、夏淳(右三)等人一起讨论《茶馆》剧情。本刊资料

而建院70年来,

北京人艺创作的经典剧目

也熠熠生辉——

郭沫若的《虎符》《蔡文姬》《武则天》、

老舍的《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

《女店员》《骆驼祥子》

及曹禺的《雷雨》《日出》

《原野》《北京人》等。

这些作品或展示

旧时代被侮辱与压迫的小人物命运,

或表达新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变化,

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性深度,

也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影响。

大院儿中,

充斥着每个人的喜怒哀乐。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5)

曹禺的著名话剧《北京人》把一个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家庭的各种矛盾,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摄影 徐春来、杜宏年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6)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1990年,人艺重新排练演出话剧《雷雨》。摄影 苏德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7)

《龙须沟》于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摄影 胡浩/人民画报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8)

1959年,焦菊隐先生将《蔡文姬》搬上舞台,当年一经亮相,便成为戏剧界最走红的一部名剧。该剧在当年曾第一次把话剧这个舶来品与中国民族演剧风格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化话剧的先河。摄影 吴寅伯、宋学广/人民画报

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从1958年演出至今场场爆满的《茶馆》

1980年走出国门,

在欧洲的七个国家

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巡演,

西方剧评人称它是“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历经演绎,

成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代表作。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9)

1958年3月,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话剧《茶馆》在北京首演,老一辈艺术家于是之、蓝天野、郑榕等出演戏中主要角色。摄影 苏德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0)

1979年版《茶馆》剧照。《茶馆》第一幕茶客众多,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为了强调艺术的真实,焦菊隐和导演夏淳、设计王文冲反复琢磨茶桌的摆放,使之与剧情呼应,达到“满台皆是戏”的艺术效果。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1)

2017年,年轻一代演员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在经典话剧《茶馆》中出演主要角色。 摄影 李春光

到了20世纪80年代,

时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的于是之

组建了拥有刘锦云、李龙云、

何冀平、郭启宏的编剧队伍,

在当时,更有“小作协”之称。

他们的笔下,

有《狗儿爷涅槃》《小井胡同》

《天下第一楼》《李白》,

既有对当代中国历程的反思,

也有对变革时期人性的深度探究。

“小作协”的经典作品,

续写了北京人艺“郭老曹”后的持续辉煌。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2)

话剧《天下第一楼》。摄影 苏德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3)

话剧《小井胡同》,被誉为“解放后的《茶馆》”。

除了在《小井胡同》

《天下第一楼》等剧目中

延续人艺传统之外,

北京人艺在西方现代派

和后现代戏剧思潮涌入下的

实验性探索剧目里

也有意识地继承传统。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4)

1982年11月首演的《绝对信号》,是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中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指出:“我们可以借助《绝对信号》认识中国话剧革新的一个最为重要特征:通过东西方艺术元素的交融,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天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5)

《哗变》剧照。《哗变》改编自赫尔曼·沃克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曾在百老汇上演400余场。1988年,经英若诚翻译,由导演过该剧的美国演员查尔顿·赫斯顿来华执导,朱旭、任宝贤、修宗迪、李光复等人艺表演艺术家共同出演。摄影 苏德新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6)

《贵妇还乡》剧照。《贵妇还乡》于1982年首演,首次将瑞士德语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搬上中国舞台。

70年来,

北京人艺用三百多部作品,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与舞台下几代观众共同见证时代变迁。

一代代人艺的艺术家们

对于艺术的执着与敬仰,

更是在史家胡同56号的大院儿里,

伴随着北京人艺的诞生与蓬勃发展。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7)

1962年,在北京人艺的春节晚会上,朱琳(右二)和周恩来总理(左一)、王震(右一)等一起演唱《南泥湾》。本刊资料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8)

“中国话剧皇后”朱琳扮演的蔡文姬。话剧《蔡文姬》是朱琳的代表作。美丽脱俗华贵的艺术形象、吐字归音韵味悠长的独特道白,形成了她独具大家风范的表演风格。她先后成功塑造了《雷雨》中的鲁侍萍等20多个人物形象,成为北京人艺无可替代的一代青衣。摄影 宋学广/人民画报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19)

蓝天野在话剧《茶馆》中。图片来源:CCTV13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0)

2009年,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与演员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徐帆、杨立新等在话剧《窝头会馆》的发布会上。该剧预售票房达400万元,创人艺剧目纪录。摄影 张伟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1)

濮存昕在话剧《窝头会馆》中。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2)

何冰在话剧《窝头会馆》中。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3)

2020年,英达导演在后台接受采访。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4)

2021年1月,《朱丽小姐》剧组合影。导演任鸣(前排左二)说:“当经典作品与年轻演员相遇,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今晚,在北京人艺70岁生日

到来之际,

首都剧场将再次大咖云集!

6月12日晚上19点30分,

北京人艺院庆日当天,

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茶馆》

将再登舞台,

首次实现8k录制、

高清实时直播,

线上观众将与现场观众同步收看。

届时,《人民画报》视频号

将与您一同重温经典,

为您带来实时线上直播,

敬请期待!

戳下方二维码预约观看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5)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70年三百多部作品)(26)

文字综合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人民画报》2020年9期

未署名图片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提供

图片来源 | 中国专题图库

编辑 | 王伊奕

校对 | 袁梦

值班审校 | 黄丽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