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若兰一生的经历(肖若兰艺术感受浅论之)

肖若兰一生的经历(肖若兰艺术感受浅论之)(1)

无情即无戏,一切情景无不是写人,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又明白了情以人连,所以我在表现胡凤莲在《藏舟》一折中,斥走了唐将,月深人静的江中一孤舟,舟上只有两个少年男女,在这样情境下,双方作沉睡状,刹那起更,朦胧中唱“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月光下把相公仔细观看”之后,微笑、退步、轻掌称赞,直至“我这里上前去拉他起站”,在游弦中喊“相公,相公”等一系列表情和急中生智摇船,惊醒玉川,紧扶玉川怕堕入江中,手按玉川胸,刹那产生“男女授受不亲”,急缩回手,羞怯。特别是指玉川的一指,表达了爱中恨、爱而不浮的少女心情。实践证明,我这样的艺术设计和表演,是受到广大观众允诺的。

肖若兰一生的经历(肖若兰艺术感受浅论之)(2)

在演《双锦衣》中“数罗汉”一折时,把一个大家闺秀经过重重挫折之后,落发为尼,厌红尘,恋红尘,悲中怨,怨中悲,对一切“佛尊”“金刚”“罗汉”的表达,都是心情的显隐,加上陈雨农唱腔设计的优美,使观众和听众颇为信服。再如我演的《于无声处》中的角色,由于经过了文革的现实,一切情景体会较深,所以《于无声处》一戏是我近年来颇受热爱的戏,观众不光爱我,而是同情文革中一批这样“遭遇”的先烈。这就说明演戏无情不感人的道理。

肖若兰一生的经历(肖若兰艺术感受浅论之)(3)

肖若兰艺术感受浅论《演人 演情 唱好》节选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