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婺城区山区乡村游(金华婺城水源保护地山村的)

2018-01-12 17: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金许斌 见习记者 孙莉 通讯员 陈汝平 童未名 汪路

冬日清晨,炊烟袅袅的喻斯村被迤逦而下的梅溪叫醒了。民宿老板付兴根开门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和付兴根一样,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返乡从事农家乐生意。谈及村庄的绿色崛起,村民们感慨道:“其实,我们心里也曾有过迷茫。”

作为金华的核心城区,婺城区地处浙中,三面环山,山区、半山区面积就占了全区的一半以上。这块有10万多人口的山区,经济总量却不到全区的12%,成为我省城乡两元结构最明显的核心城区之一。与此同时,沙畈、金兰、莘畈、九峰、安地等五个大中型水库水源保护区占据了山区一半的面积,禁止畜禽养殖,整治各类污染行业也影响着山村发展。在水资源保护和乡村发展的权衡中,婺城人找到了方向,将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

金华婺城区山区乡村游(金华婺城水源保护地山村的)(1)

百万金华人的饮用水源——沙畈水库。

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为婺城人指明了未来要走的路。

金华婺城区山区乡村游(金华婺城水源保护地山村的)(2)

“蜗居”在山中的喻斯村。

产业兴旺 治污倒逼绿色转型

1月初的婺城,冬雨连绵,寒意料峭。在蜿蜒山路上,记者驱车前往婺城南部山区安地镇。山环水绕间,一栋栋婺派民居依溪而建,梅溪、雅干溪碧波潋滟,浸润出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意境,总库容6621万立方米的安地水库(仙源湖)更是闻名遐迩。

环境优美,是安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红利。然而,一度发达的畜牧业,却成了她多年来的痛点。安地共37个行政村,其中24个行政村有100多户养殖户。紧随发达畜牧业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养殖污染问题,镇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于是,2013年以来,婺城区借“三改一拆”东风,水源保护区内共关停畜禽养殖场451家,拆除面积116682.24平方米,处置畜禽23410头,发放补助资金2816万元。

安地腾退了全镇所有养殖场,对境内水域进行由上而下治理。环境变美了,安地重获“仙境”的美誉,还引来了投资客。2015年启动、投资5亿的巨龙雅泉主题公园以童话城堡风格引人注目,“我们看中了安地的水质和空气,这是无价的。”总经理富勇说,该项目一期试去年运营2个月,接待游客7万多人,收益达800多万,不仅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还给附近村民带来了无限商机。

安地的转型并非个例。在“要致富,靠养猪”为谋生渠道的沙畈乡,为保护沙金兰水源水质不受污染,也鼓励全乡93家畜禽养殖场转型改行。眼看着养猪的出路越来越窄,2013年,李秀明响应乡里号召,主动把家里经营了十年的养猪场拆除,并在区畜牧局等帮助下,从一名“猪倌”摇身一变成了养蜂大户。“养蜂投入少、好管理,时间充裕,还能用空余时间发展香榧等种植业,而且这比养猪赚得多了,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他感叹道,转型这一步真是走对了。

据了解,2017年该区项目储备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乡镇精准扶贫,发展中蜂养殖,蜜蜂养殖户不仅可获得蜂产品红利,同时可与毛竹、油茶、香榧等种植业无缝对接,打造山区特色种植业。

污染没了,美景重现,村美宜居的环境自然吸引万千佳客来,婺城的山乡正在绿色崛起。

金华婺城区山区乡村游(金华婺城水源保护地山村的)(3)

婺城安地山乡美景。

生态宜居 绿水青山引来佳客

黛青的远山、清澈的溪流、复古的廊桥……记者来到安地镇,刚一进入喻斯村,独特的乡村风貌便映入眼中。即便在数九寒冬,村里的农家乐生意仍十分红火。“没想到山里还‘蜗居’着这么美的村!”来自上海的游客惊叹道。

喻斯村位于安地镇镇区东南,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山曾经阻隔了喻斯村与外界交流,没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为零。近年来,婺城区着力打造五条生态廊道美丽乡村精品线,而喻斯村便位于其中的梅溪生态廊道精品线路上。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华丽转型。

村里原有宅基地通过租赁或者拆旧建新等方式进行改造,村民们在家开起了农家乐、民宿。2017年,喻斯村还与河南华宇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约、成立公司,开发建设喻斯生态游览区。目前村里已建成凤凰山滑道、漂流项目。该村去年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谈及村庄的未来,喻斯村党支部书记喻樟海脑海里有了更清晰的规划:继续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争取到2024年将村庄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见证了喻斯村农家乐发展的巨大潜力,周围村子也受其启发,乘着这股东风,绘就起全镇乡村旅游的美丽图景。

疑问随之而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不会造成水源地污染?

据了解,安地水库作为一级水源地,早在2013年,安地就列入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关乎着金华城区110万人的饮水安全。为此,婺城区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具体划定了水源地红线。另外,还完善了对周边贫困村的扶持政策,引导农家乐等旅游业向下游发展。在红线之外的生态廊道沿线设立了喻斯村等生态旅游项目,这样一来,婺城既守牢了绿水青山底线,又带动了沿线百姓就业和致富。

金华婺城区山区乡村游(金华婺城水源保护地山村的)(4)

婺城白龙桥镇白沙溪畔。

治理有效 能人返乡挑起大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多少曾经黯淡的小山村,由于能人返乡,唤醒了家乡的一方山水。

2017年6月,婺城籍的俞孔坚院士初次来到长山乡,便被山清水秀的环境所吸引。作为生态招商项目组织人,他引进设计团队,为家乡量身定制,以山区高端民宿为载体,计划打造长山国际走廊项目,吸引新型旅游主体走进山乡。以此为契机,长山将打响自己的旅游品牌,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蝶变”。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婺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妙芳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进一步配强各村的村级班子,侧重培育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挑大梁。

另外,婺城还选派了70名“第一书记”和121名“80后”年轻干部到水源地各村出谋划策,带领村民致富。去年年初,该区还专门开设了“婺城年轻干部成长学堂”,开展“美丽庭院”创意设计大比拼等活动,让他们深入一线实践锻炼。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百里山垄变旷野金黄。新一年,山乡育新梦,婺城翻开了崭新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