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读书不要走错路(可为啥说聪明人不能读书)

古人云:“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然而却有三种人不能读书的说法。聪明人不能读书,笨人不能读书,坏人不能读书。

这句话,有些人会理解成,聪明人不用读书,笨人不会读书,坏人不爱读书。

这是十分错误的。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经验和知识是靠书籍来记录和传承的。想要获得这些经验和知识,就要读书,所以才说开卷有益。

首先说:“聪明人不能读书”。读书不是个轻松的事情。要想把浩如烟海的书籍读遍,不仅需要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把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自己肚子里的知识,形成自己脑子里的智慧。“聪明人”不下苦功夫,投机取巧,只学点用来卖弄的皮毛,学不来真正的知识,更转化不成文化。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获得的知识对心灵的潜移默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除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可以偷懒。这就是“聪明人”不能读书的道理。真聪明,不是人前的伶牙俐齿,而是善于思考的睿智思想和感受人生万物的慧根。

“笨人不能读书”。书籍是知识的记载。书籍不是知识,书籍只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工具。知识也不是智慧。只会死记硬背,纵然“背会唐诗三百首”,却没有好好品味过一首唐诗的韵味和意境,岂不如一位走遍千山万水的“睁眼瞎”,万千风光熟视无睹,终老一生一无所得。所以,“笨人不能读书”,不是脑子慢,接受能力差的人就不能造就。相反,很多并非天资聪慧的“笨人”,通过孜孜不倦的勤奋学习,成为一代宗师,名扬天下。而很多看起来并不“笨”的人,把书读成了教条,把前人的经验当成了桎梏,对书上写的知识,既没有自己的思考,又没有拿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验证,人云亦云。这样的人,纵然学富五车,张口闭口孔孟颜曾诸子百家,摇头晃脑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只像个大容量硬盘,而不是无所不能的计算机。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就是这样读书的“笨人”,一辈子为了读书而读书,积累的知识就像书籍堆放在废品收购站。自小熟读兵书的赵括,如果放在现在,看他纵论古今兵法指点江山的自如挥洒,在哪个大学当教授不绰绰有余,在哪个电视台当嘉宾不粉丝万千?可惜他和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的马谡将军一样,充其量只能是个读死书的“笨人”,白白坑死四十万将士。

书籍是前人生活和思想的记载,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后人在解读前人写下的这些文字的时候,站在什么角度、什么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是个双刃剑,科学的知识可以造福人类,腐朽的内容也能荼毒民众。同样是读书,有人把四大名著《红楼梦》读成市井生活的爱情小说;有人读成官场争斗,家族沉浮的社会经验丛书;有人读成“机关算尽”的人生社会哲学;有人当做建筑、服装、美食、诗词歌赋的百科全书;还有人看成千古第一大淫书。

坏人不能读书,并不是坏人不爱读书。很多大文豪、大知识分子,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卖国贼。远了不说,汪伪政府的一众要员,哪个不是饱读诗书,学贯中西?就是汪家名人精卫先生,没有过人的知识学问,怎么能够“曲线救国”名扬全球?对坏人来说,读书一像苍蝇逐臭,专看让人恶心而自己喜欢的东西;二是才能足以助其奸,坏人读书学到的任何知识和技能~“才能”,都是坏人的害人工具。

同样是日记,有的人看《狂人日记》,看到了五四运动对吃人礼教的审思批判,有的人看出了文化人的家国情怀。一代人从《雷锋日记》字里行间中读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有的人看《雷锋日记》就觉得雷锋是个傻子。毁誉各半的常凯申将军日记也有毁誉各半的解读。赞赏者读出了坚韧和民族主义,鄙视者看到了独裁和排除异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各人都站在各自的立场看到自己赞赏的和鄙视的。

人为什么读书不要走错路(可为啥说聪明人不能读书)(1)

为什么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眼里,却有如此分歧的解读呢?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当然不是浅显理解为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飞黄腾达,而现在学习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给别人显摆。站在精致利己主义的角度,任何听到的、看到的知识和信息都能解读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绝对不会去想到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靠的从来不是这些文化糟粕,而是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学习、读书“为己”,是说古人读书首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都是说读书人首先要遵从人性和国家社会的基本准则,读书理解才不会有偏差。而在孔子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论欲“立”,欲“达”,做好自己的品德修养都是第一位的。

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不明理,动物属性不能控制,个人行为得不到约束,那和野人也没啥两样。而读了一肚子书,做的事情却偏离了人性的自然淳朴,那顶好也不过是个殿堂前华而不实的装饰物。只有不忘纯净初心,不断增强智慧,才能是个表里如一“文质彬彬”的“君子”。

智慧是灵魂的本性,人性有了偏差,读书动机不纯,学识就会成为蒙蔽智慧的尘埃。

我们从小就熟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来源于儒家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为什么读书不要走错路(可为啥说聪明人不能读书)(2)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