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梯队(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梯队(马陆育才联合中学)(1)

图说:在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每位学生都会表演的“竹竿舞” 来源/校方供图(下同)

秀竹成荫,幽篁相伴,走进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眼前这番竹韵荡漾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承载着嘉定“竹刻文化”传统,学校在一个甲子的岁月中历练出新,如同坚韧挺拔的绿竹奋进不止。在传统的底色中增添多元色彩,联中的孩子在这里留下的成长记忆,将助力他们攀向更高未来。

竹韵满园 非遗传习识乡情

联中校园竹韵满园——师生竹刻作品随处可见,种植竹园、竹亭别具特色,江南丝竹之乐每天都能在校园里听到,学生竹板社团热闹,竹竿舞人人会……2016年成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竹文化渗透在软硬件方方面面。

竹刻课程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拥有四套校本教材、多项国家和市区级专项研究。2009年学校把竹刻课程发展为学校特色课程,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树立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俗技艺的高标准。如今竹刻是六七年级的基础课,八九年级的社团课和艺术课,每个学生都都能掌握竹刻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竹刻专用教室里,身穿中装、脚着布鞋、戴着眼镜蓄着须的王新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调整握刻刀的姿势,这是每一个接触竹刻的人要动手学会的第一课。看着孩子们摒气凝神的样子,王新喜悦而笑,“我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嘉定本地人家,但他们中很多人其实直到进了联中才知道原来竹刻是嘉定的传统文化特色”。

图说:王新老师指导学生竹刻技法

九(5)班羌佳昊从六年级开始学习竹刻,如今已能完成完图案作品,成就感满满,“这是我们嘉定人的文化特色,就是我们的乡情!”毕业生周贤敏在《竹刻,我喜欢您》一文中写到:“在我的眼里,学习竹刻像是一种标志,象征着我是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的一份子。”

多元舞台 魅力课程树自信

除了传统文化的“底色”,校长李毓认为,学校多元发展才能更好为每个孩子得到发展。“学校随迁子女比较多,他们会害羞、容易有自卑、畏难的情绪,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学校的作用就是要创建更多、更大的平台,让他们都发光发亮。”校长李毓坚定地说。

李校长和老师们一起开展课程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哪怕只有几个孩子感兴趣,学校都努力创造条件。有五个孩子喜欢戏剧,学校特地安排有爱好特长的教师参加培训,开设戏剧诵读课程,后来学生演绎的课本剧在艺术节公演,收效极佳;一部分男生喜欢无人机,学校特地邀请专家前来授课。学校还开发了“七巧”系列课程,巧转魔方、巧折衍纸、巧编手链……还有欢歌社、健美社、舞动社等“动动魅力”课程,以及“创皂生活”、“手绘T恤”、“花点时间”等课程也深受学生喜欢。

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梯队(马陆育才联合中学)(2)

图说:学生家长来校观摩学生纸刻才艺展示

此外,作为嘉定区排球学科的基地,学校还特聘原上海青年队队员王璈璈为教练,他说:“其实很多孩子都是零基础,之前不知道自己其实有排球的天赋,但在排球课上一些‘好苗子’就发光了,升入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延续自己的体育梦。不论他们将来如何选择,但希望在学校的排球训练经历能内化为他们自己成长的动力,体育精神的向上昂扬能让他们走出去饱满精气神和由内而外的自信”。

“人人有兴趣,各个有社团,搭建更多平台就能实现更多孩子的成长心愿,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感受到世界的丰富斑斓。” 李毓说。

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梯队(马陆育才联合中学)(3)

今日的联中也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七(1)班吴乐怡的父亲吴晓华是联中前身马陆中学的毕业生,回忆起自己成长他十分感慨,“当年学校硬件设施也比较简陋。如今,办学的多元以及先进的理念,孩子在学校不再是教条式地学,这样的改变和进步让我们为马陆、为嘉定而骄傲。”吴晓华也是校级家委会主任,他感受着学校和家长共同朝着“为了孩子的适切发展”的目标,紧密联动,彼此聆听,共同努力,“我们那一代,学校的门是关着的,现在打开了,我看到了母校的新面貌,也对我女儿的人生新面貌有了期待,在家门口就有共同的校园记忆,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吴晓华说。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朱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