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怎么样(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怎么样(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1)

抽空浏览了一下《人工智能》,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读本,汇编了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国家发展规划、政府报告,报刊、杂志文章,院士、学者还有知名企业家的讲话,等等。总的感到,虽然表述不是太专业化,但是公文味重一些,也不太生动,因为是汇编杂糅,系统性也不是很强。不过,霍金、李彦宏、马云在国内外相关会议上的讲话,读起来还蛮有启发性。

①机器应该像人,还是像机器?

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单点说,人工智能就是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学习、思考、研究,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运用。

关于这一点,马云就有不同的看法,他说:“所谓的智能世界,我们不应该让万物像人一样,而是万物要像人一样学习,如果万物都学人,麻烦就大了,应该是万物要有像人一样的学习的能力。机器 是要具备自己的智能,具备自己的学习的方式。所以我自己觉得,人工智能这几个词,英文翻译总有一点误解,使得所有的人都在希望,机器怎么样像人一样去干活。

马云还说了一句:过去30年互联网把人变成机器,未来30年互联网把机器变成人,但最终让机器更像机器。

机器到底该像人,还是像机器?这个问题咱外行也说不明白,不过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它作为一种工具,就是要服务人类,这就有点像阿拉丁神灯里的魔鬼,像能随时召唤出来的超人。

这样,机器起码需要满足4个条件:一是领会意图,能够准确了解人类要什么;二是能力超强,最好是全能型选手,既能做饭,又能干仗;三是自主学习,可以不断校正偏差、升级技能;四是不会背叛,任何情况下不违背人类意志。只要满足这些条件,机器不必是人类模样,不必是人类思维,狗的、猫的、海豚的、老鹰的思维都行,也不必是人类成长模式,复制共享知识来得更快,甚至像病毒传播一样学习,岂不更快。

我认为,机器不必非要像人,也不必非要像机器,需要像人的时候就像人,需要像狗的时候就像狗,需要像机器的时候就像机器,总而言之,怎么好用怎么来!

②有机生命会逐步被无机生命所替代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时间简史》的作者。他说:“未来有机生命会逐步被无机生命所替代。”

这个观点,看似令人震惊,其实在科幻电影中已是很常见了,《忍者神龟》里的反派施莱德,就是一个只剩下大脑的组装人,再发展一步的话就成了机器人,而这一角色在电影《超能查派》里也诞生了,影片里查派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自我觉醒的机器人,他还研究出如何将人类的思维意识记录在电脑,这样只要再把它拷贝到机器人的身体里,人类从此就完美进化为机器人了。

对此,我真心赞同。有机生命的维持,需要太多外部环境的限制,氧气、水、温度等等,如果未来人类真的可以进化为无机生命,那就不会再被环境所限制,这样的话人类才能真正走出地球,进入宇宙,也许这才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跨越性的一步。假如人类的存在是上帝创造的一部游戏,那么迈出地球,估计仅仅算是第一个关口,未来漫长的岁月里,人类还有许多的路要走,要有许多的关要过。

用无机生命取代有机生命,其实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截止目前,涉及的领域有人造肢体、子宫、胃、心脏、骨骼、皮肤、血液、肌肉等,按照这个进度,除了大脑之外的许多器官,未来一段时期基本可以攻克。不管怎么说,这个趋势已经形成,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可以了。

③机器比人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这是人类的一道千古难题。

认识自己为什么这么难?绝对点说,人类永远无法认识自己。因为自己是由过去和现在融合而成,祖祖辈辈的基因、血脉,漫长历史的变迁改造,用佛家的话说,因缘和合而成,“我”中包含了万物的作用。

当然,一绝对就没法弄了。现实点说,过去的自我不太好认识,现在的自我应该可以了解。人带着主观意识,用这个东西来照自己,永远也无法太清晰,总是朦朦胧胧的。但是,用机器来认识的话,就简单多了。书中举了个例子,未来当你在网上阅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计算机也在阅读你,它可以通过你浏览的时间、表情、心率、情绪等方面,分析判断出你对书中观点的态度,对人物的喜好,对事件的情绪。通过这种双向的阅读,在海量信息的支撑下,未来计算机可以代替人们做决策,比如娶什么样的姑娘,找什么样的工作,交什么样的朋友,过什么样的生活。也许,当你吃饭时刚刚放下手中的饭碗,一支最喜欢的中华烟已经递到了嘴边。高度智能,让人们的生活趋向于心想事成。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里的心想事成,只是满足于一些智能的便捷化事情,即便是极端智能化带来的心想事成,最终也不等同于幸福,因为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

④人类社会正在从“二元空间”进入“三元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正从原来由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组成的“二元空间”(PH空间)进入多了一个信息空间的三元空间(CPH空间)。

这是什么意思呢?过去,世界只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物理空间,一个是人类社会空间。人类的发展实践,其实就是人们持续对物理空间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此时的信息,主要依附于人,也就是说人在制造、收集、运用信息,为此它从属于人类社会空间。

然而如今,信息的产生,摆脱了人类的束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物理空间的它们,也可以制造、收集、运用信息。比如,数以万计的卫星、数以千万计的摄像头、数以亿万计的手机,都在不停地向计算机和云端传输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可以自主产生,而且不停地在积累、整合、裂变,衍生出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稍加运用,就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空间、改变物理空间。为此,潘院士将它定位于第三元空间。

我觉得,三元空间已经在逐步影响着世界。举个简单的例子,交警现在不用去现场,只要呆在指挥中心的屏幕前,就可以疏导交通,解决事故,这就是人们借助信息空间来改造物理空间。如果说个高大上的例子,那就要谈到“元宇宙”,其实“元宇宙”就是第三元空间的模型,未来人们可以利用信息在网络里建造出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元宇宙”里,物理世界存在的,它可以有;人类社会世界存在的,它也可以有;即便是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世界不存在的,它还可以有,也就是说它能把科幻电影里的、游戏里的、人类梦境里的,全部囊括其中。

有人会说,建得再好,“元宇宙”也只是虚拟的,不过是身临其境打游戏而已。其实不然,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甚至可以把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世界完美地搬到“元宇宙”之中,就好像交警不用去现场疏导交通一样,未来人们可以在“元宇宙”里工作,修车工可以像打游戏一样修车,只是代替人的出场,现实世界里有一个机械手臂正在同步修车。甚至包括恋爱,穿戴设备可以完美地将一切现实体验传导到你的身体里,在“元宇宙”之中,人们和恋人可以一天之内周游世界,就是这样。

⑤未来无法阻挡,只能顺势而为

霍金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他相信生物大脑可以达到的和计算机可以达到的,没有本质区别。这样的话,未来计算机一定会超越人类,从而摆脱人类的控制,甚至毁灭人类,就像电影《终结者》一样。

持此观点的还有马斯克,他警告人们,“超人类人工智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但是如果部署不当,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相反的效果。”

当然,他们在谈论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同时,并不是反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而是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可控性的研判,不要因为步子迈得过大,给人类带来灾难。

在这方面,国内一些企业家持不同看法。马云认为,智能与智慧始终存在着本质差别,机器只能是越来越智能,而人类才可以有智慧,机器能做到的人类不一定能做到,但人类做到的机器也不一定做到。所以,他觉得人类没有必要害怕机器,机器也不可能取代人类。

不管怎么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必要焦虑于人工智能到底是帮助人类还是毁灭人类这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一段时期,起码在80后的有生之年,将会看到一个大变巨变的时代,要经常提醒自己,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思想千万不能僵化固化,一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坦然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切。改变自己,适应变化,这也许是未来最需要的一种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