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动画鼻祖”:皮影戏

首次被拍成图画故事书,首创AR互动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全新尝试

让更多人走进皮影的精彩世界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

问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十有八九会说《熊出没》。对成年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孩子的脑回路。一个总是砍不到树的光头强,加上两只熊,怎么就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历险记》、《黑猫警长》、《葫芦娃》,《舒克贝塔历险记》……哪个不比《熊出没》好看?人物形象饱满,剧情紧张,有精彩的故事,有深刻的道理,有学习的榜样。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

再往前追溯,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一个小戏台,一块白色的幕布,加上投射的灯光,一个神秘的木箱,几个艺人,就能演绎一出穿越古今、精彩绝伦的大戏。

是的,今天想给你们推荐的,就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动画鼻祖”:皮影戏。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3)

锣鼓开场,白色的幕布上出现光影的投射,场上车船马桥,奇妖怪兽轮番上阵,它们飞天入地,喷烟吐火。色彩绚丽的人物形象,眼花缭乱的打斗,锣鼓、弦乐,夹杂着声情并茂、扣人心弦的唱腔,丝毫不逊于现代的大型奇幻现场秀。

小时候看皮影戏,会很好奇,小小的幕布后,到底藏了多少个人?有操纵皮影人物的,有负责配音的,小小的舞台后怎么能容纳那么多人? 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去幕后偷看,却大失所望,竟然只有一个老匠人,运指如飞,左右手各操纵一个皮影,唱、做、念、打,生生把一个人的独角戏演成千军万马,好不热闹。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4)

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看皮影 戏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三五成群吆喝着,早早去占一个好位置。好奇的孩童对皮影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西游记》、《水浒》、《三国》,传统经典剧目的启蒙,就是从皮影戏开始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电视,娱乐生活日益丰富,皮影戏越来越难看到,只有在过年赶大集,或者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才有机会看到。

锣鼓喧天的皮影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

原本以为已经被封存的记忆,却因为拿到这套《皮影中国》,将那些久远的回忆唤醒。那些声、光、影,那份热闹,那份欢欣,重新鲜活的出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东皮影,是如何成为手里这套沉甸甸的《皮影中国》的?让我们先从书作者:张向东说起。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5)

他是影匠的儿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看着父亲摆弄影人。13岁便离开家乡,来到河北昌黎县,师从著名皮影表演艺术家齐永衡。

见证了皮影戏的昌盛,也亲历了皮影戏的衰败。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皮影剧社解散,这并没有让张向东和皮影的故事画上句点。相反,他仍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皮影唱本和影人,甚至在2001年退休后自筹资金,建立昌黎向东皮影剧团,带着一帮同样热爱皮影艺术的老朋友,在周边农村地区演出。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他们开始走出冀东地区,走向全国。2011年,昌黎皮影被评为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他们开始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皮影。2012年他们改编的皮影戏《小熊与银针》,得到瑞士观众的一致好评。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6)

对张向东来说,剧团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皮影如何进行传承,这是日夜萦绕他心头的难题。机缘巧合,多年来帮他进行皮影资料整理和推广的侄女安然带来一个好消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立项新选题,计划将冀东皮影的经典剧目编制成童书。

一个难以释怀的心结,因为这份转机,成为全新的动力。张向东从几十年珍藏的3000多张影人中筛选出1000多个手工影人,重新编排了400多副场景,演绎了17个精彩的故事。让最古老的动画形式跃然纸上,让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用另一种方式得以流传。

皮影的舞台搭建好了,故事编排好了,如何才能呈现出最佳视觉效果,让静态的画面展示出动态的“戏”,这对皮影的造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创作者必须对每个人物动态细节进行苛刻的把控,才能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7)

皮影鲜艳饱满的色调,半透明的特殊质感,如何跨越照相机和纸质印刷这两重障碍,让读者在阅读图书时有“现场看皮影戏”的观感,图书设计团队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8)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9)

第一次实景拍摄时就遇到了难题,试拍成片都是斑点,好在邀请的摄影团队都是非常擅长拍摄静态作品的专业人士,经过对拍摄道具的反复调试,后期修片,终于完美通透的将皮影实景呈现在纸质图书上。

左图是皮影实景(立体感十足),右图是图书画面实拍,看看,是不是完美还原。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0)

全套图书共3册,分别展现三个主题: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童话寓言。选择的都是张向东在多年演艺生涯中最喜欢的经典剧目,这些作品也代表了冀东昌黎皮影最高的艺术水平。

神话故事卷共5个故事:《愚公移山》、《哪吒闹海》、《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火焰山》。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1)

《愚公移山》是作者改编最满意的作品,一个流传多年的小寓言故事,被扩充成一个完整的皮影剧目。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2)

智叟过来好言相劝,愚公不为所动。愚公说“我老头子的力量是有限,但是我还有那么多子孙,还有这么多支持我的村民,他们将来也会有子孙,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而山却不会再增高变大,相信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把山搬走的。”

智叟是真的“智慧”,而愚公,就真的“愚昧”吗?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启发他们去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愚公移山》根据剧情设计了大量的人物和壮观的劳动场面,并引入了天宫的场面,故事紧凑,布景层次丰富。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3)

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诚信打动的天帝,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王屋山和太行山。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4)

点击下面的小视频,让张向东老师为我们展示一下:愚公是如何挖山的。

今年大热的国产动漫《哪吒.魔童降生》,票房破49亿,并作为中国代表作品参加2020年奥斯卡奖“最佳动画长片”评选。相信无人不识哪吒,这个“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的“反叛角色“,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5)

在传统剧目中的哪吒又是怎样的?怀胎三年肉球出生,拜师太乙真人,斗夜叉,杀龙宫三太子,南天门斗龙王,水漫陈塘关,哪吒自刎,莲花重生,报仇雪恨。

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让小朋友爱上这个敢爱敢恨有担当的“小英雄“。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6)

《三打白骨精》也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开篇白骨精化身“美女”,进行梳妆打扮,从骷髅脸,经过洗脸、簪花、对镜梳妆,一步一步从妖精化身为俏佳人,幻化的过程通过皮影进行了完美呈现。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7)

前往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何闯过白骨精这一劫,精彩的故事,在书中等着你们。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8)

《火焰山》作为皮影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最高记录连续演出五十多场,场场爆满。其中最经典的片段: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原著中只是提及孙悟空与现出原形的牛魔王大战半天,这个打斗的细节如何呈现?

张向东在带领皮影剧团去西班牙演出时,顺应当地的斗牛风俗,对皮影进行了巧妙构思,孙悟空将金箍棒变成红布,引得牛魔王变身的青牛斗性大发,最终力竭被捕。这个改编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有趣的改编也被保留在书中。

历史故事卷的5个故事,多从《三国演义》、《水浒》等经典名著中选取。包括《武松打虎》,《张飞战马超》,《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三打祝家庄》,《草船借箭》。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19)

《武松打虎》中,设计团队根据京剧里的武生造型对武松的形象进行了调整,对打斗的场景进行了精心设计,武松每一次跳跃躲闪,都能引发全场喝彩。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0)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1)

《木兰从军》,花木兰从少女时期到普通士兵、高阶军官、进京面圣、回归故里,变换了八套造型,木兰的人生奋斗史通过不同的服饰造型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2)

建国前的皮影多以传统剧目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娱乐生活,皮影剧团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故事。第三卷童话寓言篇,就专门选取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篇章,《东郭先生和狼》,《金斧头》,《小羊过桥》,《鹤与龟》,《拔萝卜》,《猴子捞月》。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3)

《小羊过桥》,两只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小羊,像不像两个固执的小孩在拌嘴,谁都觉得自己的事是最重要的,谁都不肯谦让谁。

互不相让的结果是什么呢?赶快带小朋友一起看看小羊的故事吧。记得扫AR进行互动哦。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4)

《拔萝卜》源于幼儿园的经典儿歌,是冀东皮影对现代人物的一次全新尝试。萝卜的尺寸也几经调整,为了呈现最佳视觉效果,拍摄前一天皮影团队还在连夜赶制“巨无霸大萝卜”。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证明,大萝卜,真的是“好大”。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5)

最后,我们来聊聊《皮影中国》的几宗“最”。

一、“最能坚持”的作者

作者张向东,从儿时喜欢看皮影,到产生浓厚的兴趣,到全身心投入,到退休后自发组织剧团进行冀东皮影的宣传到推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将这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中国的“匠人精神”。

二、“最融合新科技“的图画书

皮影戏,自然是动态呈现的。如何让我们的皮影故事动起来,这套书创新融入了AR技术,突破了传统图书只有图文的二元结构,融入了声音、动画、3D模型,增加了交互体验,拓展了视觉空间。让孩子边看,边玩,边互动。

在景阳冈武松是怎么和吊睛白额虎搏斗的?用手机或平板设备扫描AR,让小朋友看看吧。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的保证用户体验,推荐使用iOS版本高于11的苹果手机与平板设备或者Android系统版本高于5.0的安卓设备(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

值得骄傲的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中,《皮影中国》成功入围。全国一共95家入围,整个安徽省只有3家成功入围。

三、“最传统“的剧目

对于传统,我们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进行故事编排时,创作团队结合社会发展的主题价值观,对传统故事进行了重新创作。

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复杂而深刻的那些道理,通过通俗直白的故事,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他们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是非善恶的判断,美丑忠奸的评判,都通过这些经典的剧目,通过皮影戏进行了完整的体现。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不是必须等孩子上学后通过课堂进行灌输,而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通过故事,通过图画,点点滴滴进行传承。

四、“最精彩”的呈现

书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通过皮影进行实景摆拍,专业摄影师进行拍摄,呈现的画面效果,干净,清透。图文编排简洁,方便孩子阅读。

对孩子来说,皮影人物的饱满色彩,精美的画面,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这些,都是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传统最好的方式。

随书还贴心配了《长卷导读手册》,作者张向东,特约策划人安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韩田鹿讲述了这套书创作背后发生的有趣故事,当然,也贴心告诉读者如何下载APP进行AR互动。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6)

最后,还有全体创作人员送给小读者的一份惊喜小礼物:美猴王的皮影手工DIY,爸爸妈妈们赶紧陪孩子搭建美猴王的“专属舞台”吧。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7)

熊出没八年以来的所有动画片(带孩子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2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